1月27日:大屠殺受難者紀念日

打印 (被閱讀 次)

1月27日: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

1940年,納粹德國在波蘭奧斯維辛小鎮建成納粹集中營。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集中營。2005年11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60/7號決議,指定1月27日為一年一度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紀念日。

決議通過後,聯合國秘書長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曆史並遺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經曆促使各國成立了聯合國。確保人人享有人權,不管其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為何,這是《憲章》所載聯合國最基本的任務規定之一。2005年3月,在亞德瓦謝姆(以色列)的大屠殺曆史博物館落成典禮上,時任秘書長科菲·安南回憶說“全世界對種族滅絕——對有計劃有步驟地謀殺六百萬猶太人和數百萬其他人民——的深惡痛絕也是推動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的重要力量”。安南補充說,“聯合國擔負著打擊仇恨和不容忍的神聖職責。如果聯合國不能站在同反猶太主義和其他形式的種族主義鬥爭的最前沿,聯合國就否認了自身的曆史並破壞了自己未來”。

聯合國大會關於紀念大屠殺的第60/7號決議決定就“大屠殺與聯合國”這個主題製訂宣傳方案,並采取措施動員民間社會開展大屠殺紀念和宣傳活動,以幫助防止今後出現滅絕種族行為。自2006年1月成立以來,大屠殺與聯合國宣傳方案已經建立了由民間社會團體組成的國際網絡, 並通過與世界知名的教育機構合作,贏得了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研究領域專家的支持,從而擬定了內容豐富的方案,包括:為聯合國新聞幹事舉辦的討論會,與大屠殺有關的各種主題展覽,著名學者起草的討論文件,小組討論,電影係列,針對宣傳者的創新性在線信息產品,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長期展覽和每年為緬懷大屠殺受難者舉行的國際紀念日紀念活動。

宣傳方案還與大屠殺幸存者密切合作,讓人們關注並了解他們的經曆,以此警示世人反猶太主義和其他形式的歧視所造成的後果。此外,宣傳方案還繼續打擊否認大屠殺的行為,致力於將種族滅絕的原因,大屠殺的教訓以及人權和民主價值的促進聯係起來。

大屠殺與聯合國宣傳方案以各種方式支持聯合國會員國的大屠殺教育課程的發展。通過和一些主要的教育機構合作,宣傳方案已經開發了一係列的教育材料。這些材料都可以免費索取,並且有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版本——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以及西班牙文。

納粹大屠殺

納粹大屠殺(Holocaust)又稱猶太人大屠殺,指的是納粹德國及其協作國對近600萬猶太人進行的種族滅絕行動。當時歐洲共有近900萬猶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萬兒童。一些學者稱大屠殺亦當涵蓋近500萬非猶太遇難者,由此總受害人數將達到近1,100萬人。屠殺發生於納粹德國、德占歐洲地區及納粹德國盟國所控區域。

1941年至1945年,納粹對歐洲諸種族及政治群體展開迫害,猶太人遭到廣泛係統性屠殺,其規模為史上最大。在納粹黨領導及黨衛隊協調之下,德國所有政府部門、商業公司、民間團體均參與了大屠殺的相關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猶太群體包括波蘭人、其他斯拉夫人、蘇聯平民及蘇聯戰俘、羅姆人、共產黨人、同性戀者、共濟會成員、耶和華見證人及身心障礙者。德國與德國占領區有近42,500個設施用於集中關押受害者,將其作為奴隸勞工使用,對其進行屠殺或其他反人權活動。參與執行大屠殺的總人數估計超過200,000人。

迫害與屠殺分階段進行,最終發展為“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對歐洲猶太人進行集體滅絕。最初德國政府通過法案(如《1935年紐倫堡法案》)以將猶太人自社會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納粹開始建立一係列集中營,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開始建立猶太區。1941年,德國占領蘇聯在東歐的大片領土,開始廣泛獲取新領土,別動隊在這些區域屠殺了近兩百萬猶太人、遊擊隊員及其他群體,手段普遍為大規模射殺。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車前往滅絕營,若能在旅途中幸存,則將於毒氣室中遭係統性殺害。這一狀況一直持續至1945年4月至5月歐洲戰場尾聲階段。

證據顯示希特勒知曉並下達了對猶太人的屠殺命令。根據阿道夫·艾希曼、海因裏希·希姆萊和約瑟夫·戈培爾等人的陳述,希特勒本人策劃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而希特勒本人的陳述也顯示了他打算屠光猶太人的意圖。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鄂圖曼帝國(回教徒)在一戰時,屠殺了其境內一百萬亞美尼亞人(基督徒),開啟了二十世紀族群大清洗的首例。土耳其至今仍不敢麵對和承認這暴行,所以,土耳其欲加入歐盟的機率,幾乎是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