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个人资料
BeijingGirl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要说的,是男女之事要在房子里进行的那个房子的事。疫情这几年一直听到说中国的房事崩了。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之音,英国卫报、路透社、文学城纷纷报道。 这次回中国,我就想亲身了解一下中国的房事。打开深圳四年没进的家门,就看见地上一层尘土。再抬眼环顾四周,阳台推拉门上面边框也从中间断了,里面走线的,就吊在半空中。 中国的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2)
(2024-04-12 08:03:49)

这次回中国,我最不喜欢的强迫扫脸进小区门没发生。钥匙牌还可以用。保安和物管说,愿意用牌就用牌,愿意扫脸就扫脸。我提意见说,为什么小区业主委员会投票就非要扫脸呢。物管说,现在已经改了。 估计和戴口罩、整容都有关系。扫脸进小区,戴口罩就进不去了。一整容,彻底进不去了。还不是得麻烦保安和物管。 社区群里讨论整容的不少。就注意了一下。这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7)

外籍中国人回国,最常抱怨的有三件事-翻墙;手机数字支付;报备。其实这几件事都是可以解决的,有各种办法可行。 比如翻墙,可以使用TMobile;事先在国外安装个VPN;回国后安装个VPN;在国内搞个不花钱的软件;有的社区还自有翻墙软件等等。 手机数字支付更没什么可说的。即使不办也能生活。很多地方接受国外信用卡,或者使用现钞。要不你试试摆一款,给人家5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6)

二月在北京的时候,听家族里的年轻人说,衣橱里有的衣服不想穿去办公室。我说办公室里穿衣是要注意的。有些衣服是不适合。比如晚礼服、超短裙、沙滩服之类的。人家说,“不,是新的和好看的衣服都不想穿去办公室。”。 “那穿什么?”,“丑的、旧的。有时还拎个塑料袋就上班了”。我挺吃惊的,这些年轻人聚会时都很时尚啊。我开始注意,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6)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南宋诗人吴惟信写的“清明即事”。吴诗人没做过官,流传下来的诗词多是对景物的精致描写。这首七绝的画面感很强。是咏诵清明节的佳作。 现在清明节是大陆的国家节假日了,今年4月4号-6号(周四至周六)连休三天,周日上班。台湾是休四天,周日也休。两岸三地,都在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2)

回中国,美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项目。如果有人问,回中国最想吃什么,我想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说法,而且会随着时间不停地变化。 这次休假回家因为是从南到北,而且我在深圳没有自己做饭。经常在外面吃,重温了不同菜系:京菜,鲁菜,淮扬菜、粤菜、顺德菜、东北菜…乱七八糟杂牌菜,小吃大吃、飞禽走兽。 我每次回北京的家里,如果是从美国到达,我妈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5)

清朝名臣李鸿章,第一次到欧美是1896年。先到了俄国,然后是德、荷、法、比、英,后到了美国。他告诉美国记者最让他震惊的是摩天大楼。私底下关于个人生活,他痴迷三件事:沙发、席梦思床和抽水马桶。确实,民国初期的北京城像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随地大小便的人比比皆是。 民国先是军阀混战割据,后又有日本入侵。北京的卫生条件改善不大。49年之后的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7)

这次回中国,常在家里陪爸妈。有时间就到他们的书橱中翻书看。我留学美国第一次回去探亲的时候,送给老爸一本《雪白血红》,是我在旧金山上学时的一个小书店买的。老爸也把书送给祖辈看过。祖辈中有曾经参加过辽沈战役的四野老军人。 《雪白血红》的作者张正隆1947年出生在东北辽宁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后来成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中校干事。部队作家的情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6)

回中国有很多可以享受的地方。马杀鸡(massage,SPA)是其一。深圳的SPA高档的叫会所,非常发达。那里的会所是全中国最好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有香港人率先办起来了。以罗湖开风气,至今也是罗湖的最好最多。很多香港人休息日就过关到深圳来享受。有的三三两两,有的成群结队。 美国当然也有SPA。但是服务远没有中国那样多彩多姿:采耳、搓澡、修脚、捏脚、捏头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4)

“吃瘪”是北京人的口语,中性。有不得不服,“傻了吧”的意思。这次作为外国人回国,感受的变化挺大的。其中之一就是出门得拿着护照。我以前回中国出门除非办事,从来不拿护照。2022和2023年去英伦,就没这个感觉。当然,在欧洲如果你是Senior,可以享受优惠,也要护照。 这次在深圳没什么感觉除非去银行。在北京没去银行,因为在深圳都搞定了。可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1)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