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記憶裏卻又不堪回憶的三次國內醫院就診經曆

打印 (被閱讀 次)

雖然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回國後還是能夠在24小時內立馬融入國內的生活節奏和人情世故的。但是在國內有過的三次醫院就診的經曆讓我每次想起都不寒而栗,心有餘悸。

第一次是兒子在急診室

兒子大一的時候暑假回國,美國的teenager 碰上了中國酒吧就像小朋友走進了糖果店,失去了控製。終於有了這一天,兒子向我求救了:Mom, I think I am sick. I have a fever for two days and feel very tired". 兒子從來都不生病的,看來這次是真的不舒服了。我就建議去隔壁的八一醫院看個急診。

急診室人滿為患,先掛號,然後在門口排隊等著見醫生,人排得裏三層外三層。終於等到我們進去了,發現房間裏仍然是滿滿的人,醫生被黑壓壓的人頭給嚴嚴實實地蓋住了,我數了一下,大概有13個人。我們是最後一個。不知道等了多久,好容易到了第七個,擠進來一個媽媽,帶著孩子,拚命地往前擠,然後推我。我站在不動,說“不要擠,請到後麵排隊。” 她說,“我孩子發燒。”,我頭都沒有回,“我孩子也發燒。”

我們前麵還有三個人,這時一個男的火急火燎地跑進來,直接衝到正在給病人用聽診器診斷的醫生,“大夫,大夫,我孩子被車撞到了,你給他看看吧。”我拽拽他的衣服,說,“你趕快去讓護士帶你去急診外科醫生那裏。”他似乎覺得我的建議有道理,離開了。

終於輪到我們了,醫生很認真,詢問兒子的情況,正在醫生診斷之刻,旁邊的病人們開始插嘴了,“他是喝酒喝多了。”“酒喝多了,睡睡覺就好了。”“喝點蜂蜜水也能解酒。”。。。兒子在眾人的圍觀和議論之中。我看著對周圍一切毫無反應的醫生,對周圍一切十分熱情的病人們,和對周圍一切不解和憤怒的兒子,什麽也沒說。

第二次帶一對美國夫婦看中醫

那年暑假,我的一對年輕的老美夫婦去中國領養一個棄嬰,同時想讓我帶他們去看看中醫是不是有可以治療不孕症的方法,因為他們的宗教反對體外受精,代孕等生育手段。

那時候還沒有特別門診,我在省中醫院掛了號。當醫生看到是一對老外病人時,他很認真,當然也引進來了一批病人,頓時我們背後站滿了看熱鬧的人,有的人竟然擠到了醫生的背後。我的朋友們很不自在,問我,“Why are these people here?" 我十分尷尬,請醫生讓他們回避一下。好像國內的醫生沒有這個感念似的,他看看周圍,繼續在寫病例。我的朋友又問了一遍,“Who are these people? Why are they all here?"。 我終於忍不住了,說,“你們可以出去一下嗎?” 沒有人動,他們的好奇心大概還沒有得到滿足。醫生在給我的朋友診斷,我不願意翻譯,不願意讓那些好事人得逞。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終於喊了出來,“大家出去一下好嗎。看病是個人隱私,要尊重別人的隱私。請出去吧!” 幾個人邊往外走邊不情願地說:“看病有什麽隱私?有病啊!”

我真的是無語啊!不過,我又能說什麽呢?

第三次是我媽媽出院

媽媽90歲了,因喝水嗆著引起肺部感染住院,由於擔心飲食飲水再導致嗆,就用了鼻飼插管。感染很快就控製住了,醫生說隨時可以出院了。我提議是否可以把鼻飼管拿掉觀察一天後再出院。她說“我建議病人一直用鼻飼管,如果不用,出院那天拿管子。” 我十分強調地跟她解釋說插了鼻飼管病人的生活質量會降低,況且媽媽沒有到插鼻飼管的時候。她還是不同意。

早上查房的時候,醫生(她是科室主任)帶著一群實習生走進來,站在媽媽的床邊指著媽媽說,“這個病人今天出院,我讓家屬保留鼻飼管,她們不同意。那她出院的時候給她把管子拿掉,以後再嗆到活該,她自己負責。”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的耳朵,我猛地站起來走到這群白衣大褂中間衝著她,說,“這是你說的話嗎?你是什麽意思?你有沒有一點點同情心,你有沒有一點點愛心。你有沒有職業道德?你有什麽資格這樣說病人?活該是什麽意思???” 她愣了,然後帶著那群人走到另一個病床去了。在她給她的實習醫生們交待事宜的空隙,我又忍不住地大聲衝著他們說,“當個醫生有什麽?不會關心病人的醫生其實跟凶手差不多。我覺得你們醫學院的第一門課應該是學“人情,人性,人愛”,不該是“人體解剖”!” 

他們有的看著我,有的低著頭,有的開始往外走。這一次,我說了,忍不住地說了!

回家後告訴我妹妹,我今天罵醫生了。她說,”你怎麽敢罵醫生?”

直至此刻,我在寫博客的時候,我的心在顫抖,我的手在發抖。

每次想起這三次在國內醫院的經曆都會勾起非常不愉快的記憶,想把它們從記憶中抹去,但是總覺得是刻在了我的記憶中,這麽不堪回憶。

 

 

 

 

人參花 發表評論於
看病有什麽隱私?有病啊!哈哈,經典。
tina0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現實就是這樣,還自吹自擂。
smeagolrocks 發表評論於
啥多了都不值錢人也一樣。
菜籽花花黃了 發表評論於
這個跟醫療資源有限有關也沒有關,和習慣也有關。大概10年前,我在家樂福超市排隊付款,一個年輕的老太太排在我後麵,我嫌她貼的太近,往前麵挪了一點,她馬上跟進,我又挪,她又跟,三次後我讓她別跟我太近,因為她手上的肉容易蹭到我,她說肉是幹淨的,讓我放心。我心裏萬馬奔騰。
不吃胡蘿卜 發表評論於
哈哈哈,笑死我了。回想我家老爹看門診的時候,人也是這麽多。我家老爹倒是不說不負責任的話,可是對自以為是的病人家屬,心裏也是不以為然的。中國有這種現象,也是人太多,生存太難了,無論醫生病人。
Norstar 發表評論於
這就是大陸普通人的生存現狀,不少海外的人總喜歡回國看病,大概都是有路子有關係的。知道有一位大學教授,要割甲狀腺,非常簡單的一個手術,非要回到上海托關係,結果做手術的時候傷到了聲帶,再不能大聲說話,上不了講台了。因為是托的關係,還不好意思打官司,連去質問都沒有。
花老虎 發表評論於
這點兒小事兒您就不寒而栗,心有餘悸,最好就不要回去了。國內大家都這樣,習慣成自然,誰會在意你怎麽想。
newGSDowner 發表評論於
這隻是一個折射,根子不在這兒,你罵他們他們也沒有辦法,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
靈動的雙子 發表評論於
講到隱私,很久以前回上海去醫院找朋友,她是痔瘡科醫生。她的病人在一小隔間裏的床上撅起屁股被診療時外麵等候的病人看得一清二楚。
哈德遜河畔的茶館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墨爾本大叔' 的評論 : 是的。在國內罵是沒有用的,再說我也不會罵,但是我會非常鎮靜地跟他們說道理。如果他們再無理,我會在臨走的時候說一句,你剛才做的/說得是錯的。然後拂袖而去,頭都不會回。
哈德遜河畔的茶館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紅米2019' 的評論 : 兒子那次是2015年(南京),朋友那次是2013年(南京),媽媽那是就是去年(常州)。
紅米2019 發表評論於
博主沒有寫出具體年月,覺得現在國內也不至於了吧,至少大醫院。近十年有幾次回京陪父母去看病的經曆,印象裏沒有見到這種現象。但我知道過去肯定是有的,因為我自己92年去北京協和看過敏就經曆過,當時極為震驚,倒不是為自己的隱私擔心,那時還沒這個意識,而是看到醫生在那種環境下診病,居然還能做到基本心平氣和,實在佩服。換了我估計早瘋了。
墨爾本大叔 發表評論於
罵一頓有助於醫生改變說話方式。學生也學到了。大家都記住了!

如果醫生麵帶笑容和顏悅色的把出院的注意事項講清楚,哪些是醫院不能負責任的,同樣的操作,估計您也會接受的。

醫患衝突,哪裏都有發生。澳洲墨爾本各大醫院都在醒目位置貼出警示牌:對攻擊醫護人員的行為零容忍!廣播電視裏麵也經常播廣告保護醫護人員。可是,有時候有的醫生護士表現的非常差勁,脾氣暴躁的人直接就幹仗啦。我有一次腎結石發作痛的死去活來去看急診,護士要我把衣服都脫掉,換上單薄的病號服,大冬天的,房間暖氣也沒有,我擔心腎結石沒有看好,反而會患上感冒肺炎。不一會兒,護士過來,對著我就大聲嚷嚷:要你把衣服都脫掉,換上病人服的,怎麽還不換啊?我說太冷,需要把暖氣開大點,並要她拿一床加熱過的毯子來(俺是老病號了,環境熟悉的),護士隻好嘟嘟囔囔的過去拿熱毯子,整個過程都非常不友好。也難怪病人和家屬會發脾氣的。不過,發達地區的人大部分都非常友善,有耐心。碰到低素質人的機會相對比較少一些。

國內現在很多地方也跟發達國家看齊了。比如銀行大廳,都有一米線,等待區。政府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也非常友好,等待區,茶水,軟硬件設施都非常到位啦。

倉廩足而知禮儀。

希望我們的故土國家,經濟更加發達,人們能夠知書達禮,更有人情味兒。




ggww 發表評論於
不管怎麽說似乎文字很生動
6ba6 發表評論於
還有醫院資深醫生帶實習醫生巡房製度,這是中國醫院的優良傳統,美國醫院是沒有這種做法的,每個醫生單打獨鬥,互相保密,遇上庸醫隻能自歎運氣不好。醫院實習醫生幾年當牛做馬自己摸索治療,累得半死。
6ba6 發表評論於
我胖我的 發表評論於 2021-01-20 10:43:13
第一和第二與國內醫療資源有限有直接關係,資源有限的時候,如果要生存,隱私是首先要被放棄的.....

"我胖我的" 說得對,大家都生病的時候,也就同病相憐,大家也不認識,有何隱私? 醫生在眾目睽睽,也不敢賺病人便宜亂開高價藥! 相反,美國醫生以隱私為名,對病人一嚇二濫三瞞去那裏說理去? 還有連做什麽檢查都不給病人看視頻,把人麻醉過去,就是維持治療優勢,為過度治療大開方便之門。跟修車黑店修車有何區別? 我寧願回中國做檢查,起碼我也看片看視頻!
ajaja 發表評論於
正確的看病方式是掛特需門診。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都不要去,病人多醫生態度就差。特需門診由於掛號費貴(北京的不知道,上海的公立大醫院也就300人民幣,比發達國家看醫生的花費少的多),病人就特別少,醫生態度特別好。同時掛了特需門診的在其他檢查方麵(比如驗血或者B超等等)也不需要另外排隊。而且也就隻有掛號費貴一些,其他檢查和藥費都跟普通門診一樣收費。
基本上所有主要科室都有特需門診,但通常不是每天都有。去之前在其官網上查查哪天有。
溫莎公爵 發表評論於
十幾年前某次回國去北京,在王府井的一家郵局辦事,長長的玻璃牆上開出幾個拱形的窗口,但隻有一個窗口裏有辦事員接待。排隊長長的,盡管感覺到身後的人在躁動,但我還是堅持與前麵一個人保持一米左右距離。待我辦完事離開窗口走了幾步,回頭望去,七八個人圍成一堆,那窗口已經看不見了。首善之區尚且如此......希望現在好些了吧。
helloworld1000 發表評論於
That is why I never want to go back if possible.
GoBucks! 發表評論於
國內的醫療服務質量差,改革非常需要,但很難進行。
哈德遜河畔的茶館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注冊很麻煩' 的評論 :
我是師奶級的老師,可以不看稿子說上半天!
哈德遜河畔的茶館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同意!
注冊很麻煩 發表評論於
第三情景對如此沒文化的醫生應該罵,這麽多句子都能罵的出來不簡單!
我胖我的 發表評論於
第一和第二與國內醫療資源有限有直接關係,資源有限的時候,如果要生存,隱私是首先要被放棄的。你想,如果國內醫院空間足夠大、醫護人員足夠多,能夠給所有病患都隔離開、每個人都有一群人照顧,人們怎麽還會紮成堆?隱私需要有地方去隱。我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也都很不舒服,實在沒辦法走開的情況也出現過。沒辦法,實在忍不下去。

第三完全是醫生素質問題了,怎麽這麽說話呢?素質太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