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一)

記錄生活點滴,邊走,邊尋。
打印 (被閱讀 次)

                                                 我哥  ()

     我和我哥都出生在四川L市的醫學院附屬醫院,我們兩個都是剖腹產生。在60,70年代刨腹產技術遠不如現在,是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我媽媽因為我們的到來留下一條貫穿整個腹部的很深的疤痕。幸好我們出生的醫院也是我媽媽當時的工作單位,所以我們都得以平安降臨這個充滿了各種不可預知的人世間。我哥小時候生得少見的好看,大眼睛,高鼻梁,還遺傳了我媽媽即使在四川姑娘裏麵都難得一見的白皙皮膚。在當時的醫學院裏我哥簡直帥霸一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六年之後,我就在他的光環之下,在我媽媽眾閨蜜和同事的熱烈期盼中”閃亮”登場。“閃亮”二字顯然是我自己的美好想象,因為我媽的一個閨蜜在見到我的第一眼後忍不住道出了真相:“唉,比哥哥差遠了。。。”但是,對於年僅六歲的我哥而言,我的顏值顯然不是他關注的重點。當時的他隔著嬰兒房的玻璃窗,憂心忡忡地緊盯著我,絞盡腦汁思考怎樣才能確保我不會跟其他同樣皺巴巴,撞臉率極高的嬰兒們搞混淆。估計對於年幼的他來講,擔心抱錯孩子這樣的重大的責任猛不丁落在他的小身板兒上,導致他思慮過重,刻骨銘心,以至於在以後的歲月裏,我不得不聽他反複嘮叨這件事。

      還有一件事被他常常提起。那是我剛被送去全托的時候。他很據前瞻性地利用中午放學時間跑去探看。我果然不負眾望哭得驚天地泣鬼神,哭得意誌堅定不屈不撓。當時正是午飯時間,在我哥看來,我這種孤傲地絕食作風,讓他無比焦急,以至於忍不住親自上陣,試圖喂我。後來我從他對那天食物的詳細描述中分析出,讓他焦急的原因顯然不是擔心我不吃東西挨餓,而是痛心疾首地認為這盤美食被辜負和浪費了。如果他當時能替我吃掉那頓午餐,我相信他的焦急必定可以得到緩解。所以他的吃貨本質在當時已經顯山露水,若影若現。

      我哥在L市的那段時光應該過得很是風調雨順。周遭的主旋律必定是和諧友好,充滿關愛。直到我四歲也是我哥十歲那年,我媽媽從L市調到Z市的一家工廠醫院,從此結束了與我爸爸的兩地分居,一家人終於團聚。對我父母來講這絕對是值得慶祝的一件大好事。對我哥來講卻是另一種人生的開啟。我們在Z市的家位於城郊,人員結構主要有兩大類:工廠職工和郊區農民。與我們之前在L市醫學院以斯文人為主體的氛圍相比這裏的民風簡直稱得上彪悍。於是,我哥入學第一天,就被狠狠地震懾了。用他的視角看過去,那叫一個可怕!整個操場上全是一堆堆野蠻糾纏,翻滾,打鬥的孩子。(當然了,換成本土視覺,那不過就是一群嬉戲打鬧的孩子而已。)

     校園霸淩是近些年才被漸漸提起的社會問題。在我看來除了少數故意欺負弱小的惡意行為外,大多數校園霸淩來自於孩子們對異類的下意識排斥。我哥,作為一個外來者,作為一個外貌特別打眼的外來者,“異類”這個標簽毫無懸念地被貼得穩穩當當。後來當我哥提到那段經曆的時候,口氣很是輕鬆和不屑。但是當時的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我真的無法想象。欺負他的小孩子們用了極大的熱誠和創造力為他精心打造了一首兒歌,一度被廣為傳唱,甚至傳到當時還在上幼兒園的我的耳朵裏。可以說我對我哥最初的記憶就源於這首兒歌。我至今還記兒歌的頭兩句,第一句是我哥的名字,第二句是對他白皮膚的描述。這些孩子一見我哥就跟按了播放鍵一樣循環吟唱,樂此不疲。有一段時間,一放學我哥就開啟瘋狂逃竄模式,後麵緊緊尾隨著一群邊唱邊追的校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有一天我哥終於被這群孩子成功攔截。有一種人,當他們被逼到絕境的時候會突然生出極強的爆發力。我哥顯然屬於這種人。他這種爆發力在六四期間也曾大顯神威,助他在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神奇地翻過一堵高牆,得以平安保全。他的一個同學就沒有如此幸運,被揍成了重傷,慘不忍睹。他去探望之後,心有餘悸的告訴我,若是換了平時,那堵牆他無論如何爬不過去的。歪樓了,歪樓了哈,回到攔截現場,就在一個孩子率先衝他撲過來的緊要關頭,我哥猛地抬起腿對他踹出了關鍵性的一腳。這一腳踹出之後,我哥驚訝的發現,這些之前讓他如此懼怕的野蠻孩子原來是這樣的不堪一擊,輕輕鬆鬆就被踹翻在地。現在看來,在那個物質非常貧乏的年代像我哥這種打小不缺吃穿營養有保證的孩子,在體型和力量上是占據相當優勢的,所以呢,隻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完勝基本上沒啥懸念。對於當時的我哥而言,這一腳的決定性在於他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認知,那就是:這個世界,善意不多,唯有強勢的姿態才是最好的鎧甲。這一腳讓他從一個溫和,開朗,陽光的少年迅速轉型成為霸道,憤怒,敏感的少年。從短期看來,這種轉變確實幫我哥度過了眼前的困境,讓他徹底擺脫了校園霸淩,不僅如此還吸引了一大幫同學,成功創建了自己的哥們兒圈,很是肆意妄為了一陣子。如果當時有校園風雲人物榜,他榮登上榜絕對沒問題。

     但是今天當,我回顧我哥的整個人生,卻清楚的知道這種轉變對他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是一種讓他很難保持內心平和安寧的轉變。

      我來美國這些年,發現許多與國內學校非常不同的現象,其中一個現象就是這裏的學校對於如何確保孩子順利渡過transition period(過渡期)非常重視。無論是從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還是初中升高中,甚至年級之間的轉換,學校都會提前給孩子們做足心理準備。在他們看來每一個轉變期對孩子都是一種挑戰,離開自己已經熟悉和習慣的環境,去跟新的環境重新磨合,稍不順利,也許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記得我女兒從幼兒園升小學的前半年,幼兒園老師就開始通過圖書,視頻等方式讓他們漸漸了解小學生活。甚至還特意安排他們去附近的小學參觀體驗了一天,與小學的哥哥姐姐們相互交流玩耍。等到閨女升到小學之後,學校還會特別指定一個高年級的學姐來罩著她。雖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過渡期都會有我哥這樣的遭遇,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有這樣的認知,像我哥這樣的孩子必定會得到更好的保護。(待續)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期待你哥六四時的經歷
家宴 發表評論於
特別愛讀這類的文字。為四川同鄉點讚!期待續集ing。
TRUEFIRE 發表評論於
經曆和俺好相似!期待繼續:)
注冊很麻煩 發表評論於
好文筆,期待後續
我胖我的 發表評論於
精彩呀,精彩!堪稱氣勢恢宏的史詩風格。期待繼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