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小姊妹

打印 (被閱讀 次)

我的長輩中有許多阿姨,她們和我家沒有血緣關係。她們是我娘的小姊妹。

我們喊這些阿姨都是連名叫的,比如王彩娥阿姨、巧寶阿姨、鳳仙阿姨……

有的帶姓有的不帶姓,這取決於母親對她們的稱呼,母親怎麽叫她們,我們就在後麵加上“阿姨”就成了。

小時候我並不清楚“小姊妹”是什麽意思,母親告訴我她們是她的“小姊妹”,我也告訴別人這是我娘的“小姊妹”,完了還補充一句,是我家的親戚。

學校的張老師就曾問過我,暑假都去了哪?我說去了石塘灣鄉下。張老師問那是你什麽親戚?我說是我娘的小姊妹,張老師笑了,意思是什麽關係你都可以去住。張老師不知道我母親的這些小姊妹就跟我親姨沒有兩樣,我因有這些鄉下的關係而在鄰裏小朋友中間炫耀。

母親有多少小姊妹?恐怕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母親小時候在繅絲廠做工,廠裏有很多和母親一樣年齡的女孩,來自周邊鄉下,都是廠裏的童工。在這些孩子中間,母親應該是個頭,這從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可以看出來,母親的身邊永遠簇擁一群嬉鬧無度的阿姨,個個大嗓門,個個都是你的事我做主。打不散,攆不走。

那時小姊妹們年輕,離開鄉下來城裏做工,脫離了家庭的管束,口袋裏又有歸自己支配的錢包。城裏有大馬路電影院,生活充滿新奇。一群窮家女孩子在一起,忽然自由了,便使著性子撒歡,廠裏下了班就湧去電影院,看完電影再圍著路攤吃餛飩……那時的日子我替她們想想都開心。

參加掃盲班的時候,母親是學習組長;打入團申請的時候,母親是團小組長。在她們中間,母親是中心,她們再怎麽鬧,最終都聽母親的。她們和母親一起經曆了公私合營、三大改造,也一起經曆了三年饑荒。

後來小姊妹們散了,母親離開繅絲廠去了輪船公司,王彩娥阿姨和巧寶阿姨下放回到老家農村,還有一些小姊妹調去了別的單位。

人散了感情卻沒散,她們和母親仍然保持往來,圈子雖然小了,關係卻從原來的小姊妹變成了固定的姊妹。她們都有了自己家庭,她們的男人和子女也成了我家的朋友,仍像親戚一般。個別的還和我家處成了世交,上一代已經離世,下一代還在和我家走動,每到城裏來,他(她)們必去看我父母,就像探望自己的長輩一樣。我每次回無錫,也必要去鄉下看看他(她)們,道聲平安,就像看我的兄弟姊妹一樣。

在我眼中,這些曾經出現在我幼年生活中的異姓阿姨就是我家的親戚,從小看著我們幾個孩子長大,她們對我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偏護,從來也沒有把我們當外人的孩子看。她們都是我的長輩。

家宴 發表評論於
是啊,那時的友情就是親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