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火下的童年開始(老爸的回憶1)

打印 (被閱讀 次)

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二日我出生在遼寧省錦西(現葫蘆島市)連山鎮站前街,一九四零年上學讀小學一年級。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向美、英、蘇聯和中國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一九四五年八月蘇聯出兵東北打敗了日本關東軍,占領了東北四省各大中小城鎮,接管了日本在東北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的軍政大權。這期間共產黨的軍隊(八路軍、新四軍)由華北、華東等地不斷開進東北地區,同時組建了各種地方政權(民主政府)。

一九四五年底國民黨軍隊乘著美式大卡車衝出了山海關占領了遼西走廊(山海關至沈陽的鐵路和公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與裝備落後的土八路經常發生戰鬥,城鎮被國民黨軍隊占據,土八路隻好在鄉村打遊擊。遼西走廊成了國共兩黨軍隊必爭之地。共產黨軍隊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葫蘆島在東北是要塞軍港,國民黨駐軍十幾萬人,民主聯軍由抗聯隊伍和共產黨主力部隊組建的戰鬥力很強的第四野戰軍經常打拉鋸戰。該地區沒有安寧,民眾擔心受怕,經常過著逃難式的生活。我這時十二歲失去了讀書的機會,而在家幫助父親種菜園、當童工、做小生意等掙錢糊口。

一九四八年十月底遼沈戰役結束,葫蘆島建立了人民政府。區政府推薦我上學讀書,我和表兄到錦西中學讀書,這樣我們倆都成了名正言順的中學生了。因我倆都家庭貧寒,免交學費。就這樣我倆興高采烈地讀完了初中和高中。一九五四年五月高中畢業經高考,我被哈爾濱外國語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係錄取,同年九月進入該校讀書,名正言順的大學生。在學校享受甲等助學金,即是每月發給12.5元的夥食費,一日三餐大米、白麵,四個葷菜一個湯,對我來說是天天過年。

這個學校主要學俄語,每周有兩節政治課、體育課。學習了三年俄語,1957年初,學校公告說,國家搞工業建設,急需外語人材,尤其是在貴州省有大批蘇聯專家幫助我國踏勘礦業,急需俄語翻譯人材。響應黨的號召時刻準備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當時每個畢業生都有這種信念。我當時自願報名,到貴州省去工作。我們有六個人都服從分配來到了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探局。經過幾天幾夜火車、汽車的勞累到了貴陽市。貴陽是貴州省會,城市不大,泥巴的街道,道路兩房均是木板草頂的簡易房屋,市內沒有公共汽車,唯一的交通工具馬車,自行車算是先進交通工具......這就是貴州省最大的城市。

我們六人住進了地礦局的招待所等候工作分配。第二天經人事處通知,我被分到局蘇聯專家辦公室任實習翻譯,其他人被分配到地質隊,或到地方學校教書。我們的工資按三年畢業待遇每月發36元。每月的夥食費10元就足夠了。我的工作是實習翻譯,跟著老翻譯學習地質名詞、俄語會話等。工作地點在局機關大樓,有時去蘇聯專家住處(省政府交際處)查找資料或做些臨時性的翻譯工作。在交際處結識了工作人員劉清瑞同誌,他是河北人,比我參加工作早幾年,當過兵,性格開朗,是我的好朋友。

一九五八年我的工資由36元提高到44.50元,而且還有了探親假,有生以來第一次由祖國的西南回東北老家探望父母和弟妹,真是高興極了。回家給父母什麽禮物?遼寧省的市場貨物齊全,家中不缺少什麽。我左思右想很難定下來。無可奈何我找交際處的好朋友劉清瑞同誌,他說貴州特色商品茅台酒,世界馳名,你可以帶回去孝敬老人!他可在交際處的庫房代買兩瓶。事隔兩天,他對我說已拿到了兩瓶,出廠日期1954年,每瓶8.15元。當時這種高級酒不好買,且假貨多,能夠買到,我托了劉清瑞的福,真是幸運!

我的母親沒有文化,一輩子做家務,穿著土布衣服,腳上穿著粗布尖尖鞋,整日為全家的生活操勞,怪可憐的。這次回家探親想方設法為她買到尖尖腳皮鞋(7元)讓她享受享受!這是我第一次送給母親的禮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