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年的房車露營之旅(4)- 瀑布曆史遺跡村見證百年疫情史

打印 (被閱讀 次)
 

離開峽灣國家公園我們來到本次露營之旅的第二個露營點Lake St-Jean,這是一個麵積上千平方公裏的大湖泊,同時也與薩戈尼峽灣的盡頭相連接,我們的營地就位於湖濱的一個大瀑布旁邊,而這個大瀑布下還隱藏著一個百年前被遺棄的小村,這座曆史遺跡小村不僅經曆了百年前那場同樣席卷全球的流感疫情,更見證了那個年代“加拿大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們特地花了一整天時間來這裏參觀,為我們原本隻是親大自然的露營之旅增添了幾分人文的元素… 首先這個瀑布氣勢磅礴、形態優美,在瀑布的頂部可以很好地欣賞到不遠處像大海一樣寬闊的Lake St-Jean的湖麵,但這裏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是它的自然景觀,而是它特殊的曆史經曆… 原來百年前這裏曾有過一段輝煌的輕工業史,瀑布下麵本是一座工業小鎮,後來又因經濟蕭條以及受到當時也是席卷全球的,那場著名的西班牙流感的衝擊等因素,最終被遺棄變成了一座鬼城,而今又被當地政府變廢為寶加以保護,重新維修並轉型成了一座遠近聞名的曆史遺跡公園,取名“賈尓柏特峽穀曆史遺跡村” (Val-Jalbert Historical Village),並因此帶動了整個地區的旅遊業,包括我們駐紮的這個營地也都是這個曆史遺跡村名下的產業,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一百多年前加拿大人的生活水平和狀態,更意外的是還見識了百年前就存在的 “加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真是太有意思了,感覺特別值得花點些時間記錄下來,接下來就且聽我給大家講述並分享這有趣的一天吧…

先來看看這個營地吧,這個位於湖濱的營地也比前麵那個峽灣裏的營地大多了,整個就好比一個大型社區,裏麵遊泳池、網球場、遊樂園、洗衣房等各種設施齊備...

來這裏的大多是大型房車,而且大巴式的、拖車式的、卡車式的、折疊式的等等五花八門的房車應有盡有,房車露營對當地人來說都形成了一種文化,特別是在法語區這邊,法裔從來都是最貪玩也最會玩的,整個湖區周圍隻要是有沙灘的地方全都被圈起來建成了露營區…

 

其實我們這輛才隻能算中型房車,屬於玩票性質,好多房車發燒友都是長期租下固定的營地,就當作一間可移動的度假屋來使用,不過我們還是更喜歡固定的度假屋,房車露營就是貪個新鮮,而且疫情期間房車遊也更安全一些,於是正好借機體驗一下… :)

一早起來窗外陽光燦爛、風和日麗,我們決定趁機在戶外來個久違了的陽光早餐… 因為房車裏自帶烤箱,所以這次還特地帶了些半成品的手工速凍 Croissants、Danoises等法式早麵點 ,正好也派上了用場...

這車載烤箱是用燃氣的,跟家用的電烤箱還是有點不同,剛開始不太容易掌握好火候,要慢慢試著來,後來烤出來的越來越好…

 
 

這新鮮出爐的可頌簡直太美味了,酥、香、脆俱全,再抹上少許紅梅果醬,配上一杯Double Espresso咖啡,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戶外陽光早餐!:)

 
 

享用完美味的陽光早餐,我們便進入瀑布小村景區遊覽,景區範圍還挺大的,裏麵還有老爺車代步,景區打理得也很幹淨漂亮…

先上幾張瀑布的標準照,這個瀑布氣勢磅礴、形態優美…

我們頗為驚訝過去這麽些年竟然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地方,說起來魁北克玩的地方還是挺多的,雖然魁省這邊貌似沒有世界級的景點,但地區級的景點還是有不少的,關鍵有很多Hidden Gems,特別適合本地周邊遊… 

好了,欣賞完瀑布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瀑布小村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曆史?我在微信上寫下了這樣的小標題 - 且看百年前“加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想中國人從小到大對“社會主義”這個詞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什麽樣的、它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呢?估計其實絕大多數人並不能說得清楚,現在反而有一種說法,如今的中國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像資本主義,而北歐以及加拿大這些國家才更像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並且說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早起階段也都是刺裸裸的剝削,勞苦大眾都是被剝削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求生,民不聊生,等待著“大救星”來解放… ;)那麽事實又是怎樣的呢?這個曆史小村就很好地向世人展現了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藍領工人們的生活狀態…

話說這個地方在1900年左右因得益於瀑布的先天條件(發電)及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在當時的政府和私企(也就是所謂的資本家)的合作下建成了一座大型造紙廠,並在短短的十幾二十年時間內迅速成為當時全世界紙漿產量最大的供應商之一,而由於該地區地處偏遠,所以這裏的工人都是拖家帶口的來這裏安營紮寨,並逐漸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獨立社區,除了工廠本身,還有生活區、子弟學校、商店、銀行、郵局等各種設施,很有點像以前國內那種一個國企就是一個小社會的模式… 該造紙廠實力在當時非常雄厚,它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包括造紙、銀行、電力、運輸、甚至報業在內的集團公司,造紙廠為工人們建住房,再以很低的租金根據各家條件分配大家居住… 

長話短說,還是先來看圖,這一組圖片就是當時的子弟學校,當然人家不叫“子弟學校”哈哈,而是叫“修女教堂”,因為所有的教師員工都由修女們來任職,一般來說在那個年代是分男校和女校的,但由於地處偏遠所以該校是當時罕見的男女生同校,但男女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必須分開兩邊來坐…

 

一樓是教室和學生活動室,二樓則是修女們的公寓、小教堂和會議室,學校裏的座椅板凳、鋼琴、畫作和照片等都是原物,每位教師的名字都有記錄,還有給學生們做飯的廚師,連工資多少都有詳細的記錄,而每位學生的學費包括午餐每月隻需0.5元… 而當時每個家庭的孩子平均數是10個!那麽當時工人的工資又是多少呢,這裏先買個關子,且看下一組圖片的講述…

 

當時教室裏的鋼琴和桌椅等設施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而接下來這組圖這就是當時工廠的藍領工人的家屬生活區,每家都是獨門獨戶的獨立屋,並有自家獨立的前後院,現今加拿大的普通民居差不多也就是這種風格… 這些房子都是當時工廠為工人們建造的,然後按孩子多少分配給各家,據介紹當時家庭的孩子平均數是10個,所以孩子平均數在10個左右的家庭就會分到這樣的房子(孩子數量超過13個的家庭會分到一塊地來建自家的房子),然後再從工資裏扣除一點租金,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為每個月80加元左右,房子租金包括了水電費等在內總共不過10元,前麵提到每個孩子的每月的學費隻需0.5元,要是以有10個學齡的孩子來算,就是5元,那麽剩下的就還有65元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別忘了那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物價估計一兩分錢就能買個雞蛋、買罐鮮奶什麽的,就好比現在每月工資8000元,除去房租和孩子學費這樣的鋼需還有6500元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所以說加拿大藍領工人向來工資都不低,其實西歐和北美各國差不多也都是這樣,隻需要一個人工作就可以養活全家十幾口人。誰說人家在早期資本主義時期都被剝削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要知道一百多年前工人們就手握選票了,執政黨不做好本職工作,人家就可以用手中的選票把你選下去… 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製度從來就不是像機械一樣簡單的結構式的,其中還有法律、民主、工會、社團等這些類似潤滑劑的參與來健全和完善,當然這世界本來也沒有任何一種製度是完美的,但不隻是誰剝削誰那麽簡單,剩餘價值有那麽容易剩餘麽?誰能給算算具體每個人都剩餘了多少?資本家不是也有虧本時候麽…

這組圖片的前幾張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修繕後的老房子,後麵幾張就是完全被遺棄了的房子,是不是很有點童話小屋的味道…

 
 
 
 

這幾張就是原原本本的老房子,LD說可以來這裏取景拍哈利波特,魔法師揮一揮魔棒被廢棄的老房子立馬變成修繕後的新房子,哈哈。我說來這裏開萬聖節Party就最合適了,都不需要再加任何裝飾…

 
 
 

再接下來這一組則是人口數量比較少的家庭可以分到的一種半獨立的房子,就好比現在那種Semi-detached house,兩家人共一棟兩層樓的房子…

 
 

這裏可以進到屋內參觀裏麵的家居陳設,樓下是起居室、廚房和飯廳,樓上是主臥室和孩子們的臥室以及帶抽水馬桶的衛生間等… 那台縫紉機是不是看著有點眼熟... ;)

 
 
 
 
 
一百多年前人家藍領工人家庭就在使用抽水馬桶了...
 

最有趣的就是這個,這竟然還有一間洗衣房,裏麵還有一台洗衣機!天,我還真是孤陋寡聞,不知道100多年前就已經有洗衣機的存在了,而且還帶電動帶甩幹的哦!^O^

這棟房子則是當時的百貨商店,現如今翻新成了景區旅遊紀念品店…

這個則是當時的郵局… 旁邊還翻新成了酒店,要是想體驗一下在這裏居住的感覺,可以來這裏預定房間入住…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廠房,這是當時用來發電設備,一百多年前人家就已經采用灌流式水輪發電機了…

工廠車間也被完好的保留下來,這個造紙廠從建成到最後倒閉隻經曆了1900-1927年短短的20幾年時間,中間曾經非常輝煌,可是坍塌起來也是瞬間的,由於後來造紙技術的發展、運輸的進步等因素,該企業的產量和市場開始漸漸下滑,而後來更遭遇了上世紀那場也是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的致命一擊,據記載當時也死了很多人,加上整個大環境市場沒了,銷量也萎縮了,最終的命運就是破產,這也就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不受人為計劃的控製,最後工人們也都各尋出路紛紛離開,以至於後來居民越來越少,直至被完全廢棄成為一座“鬼城”…

可是到了上世紀後期,人們又懷念起這個曾經被遺忘的地方,開始有人自發來這裏參觀遊玩,於是後來當地政府幹脆把它從新修繕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所以我一直都說法裔是最有創意、最會變廢為寶的,這個曾經被遺棄的地方一經打造,就成了湖區最吸引遊人的景點之一,還被評為加拿大全國保護得最好的曆史遺跡景點…

原本的車間按原本的風格被從新裝修成了餐廳,機器設備將舊而就,一點都沒有違和感,反而更有特色,甚至連原來工人們的工作服和工具等都成了裝飾品,如今還是又靠市場,這一地區又有了生機,我們下榻的這個露營地也是這個曆史小村旗下的產業,營地預定還特別搶手,要提前很久才能預定到位置,所以說一切的一切還是市場經濟說了算,這就是自由的市場的經濟規律,回顧曆史總能助我們看清未來,曆史常常都是驚人的相似的,本世紀最大的疫情再次席卷全球,又有多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巨頭紛紛倒下… 但願這一切都盡快過去,心存感恩、各自安好…

 
 

原本的車間按原本的風格被從新裝修成了餐廳,機器設備將舊而就,一點都沒有違和感,反而更有特色…

參觀完曆史遺跡小村,我們沿著瀑布邊的步道爬山瀑布頂部,這裏可以很好地欣賞到不遠處像大海一樣寬闊的Lake St-Jean的湖麵,不禁感歎大家拿淡水和森林資源的豐富…

 
 

當時這個地方之所以被選中建成造紙廠,除了有水利發電的先天條件,還有就是其背後豐富的森林資源,以及利用水路運輸木材的便利… 

從景區出來停車場上剛好停了幾輛跟我們一樣的房車…

傍晚我們又來到湖濱觀賞落日,結束這美好的一天,這裏也有點海灘的感覺了…

下一站我們將再返回峽灣地區,繞道峽灣北岸…

謝謝瀏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