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國行(4):懸於空中的古寺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 次)

如果讓你說出中國迄今為止超過千年的古都,你會想起山西的大同嗎?如果讓你寫出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的朝代,你會想到由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嗎?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大同,曾是北魏的國都。在中國曆史的大潮中,北魏隻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卻在中華民族融合的海洋裏,激起了千層浪。因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中國江淮以北的各民族實現了語言、文字、姓氏、服裝、宗教,特別是血統上的大統一。這種大統一,不僅給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注入了勇猛與征伐的基因,也讓匈奴、羌、柔然等長期蹂躪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在北魏後期不見於史冊。從北魏開始,中華民族整裝待發,終於在200多年後,雄赳赳氣昂昂走入了輝煌的隋唐新時代,閃亮星球!

懸空寺

這個通過主動、徹底、自我毀滅式消失而創造了中華文明新紀元的鮮卑民族,應該被各朝各代的中國人銘記;他們的國都-曾經繁榮富庶的大同也不應該淡出我們的視野。可今天的大同,這個與北魏王朝並存了近100年的都城,卻失去了應有的關注。不過,北魏在大同留下的遺產-懸空寺,跟它開鑿的傳世之作,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一樣,從未寂寞,從未失落,從未無奈過。

就在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前兩年,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在大同的懸崖峭壁間落成。這個懸於空中的寺廟,原名“玄空閣”。“玄”來自中國道教教理,“空”來自佛教教理。後因整座寺院像懸掛在懸崖上,“懸”又與“玄”同音而改名為“懸空寺”。

這座“鑲嵌”於岩壁上的“空中樓閣”,上方是好像隨時會落下的岩石,下方是一條時常泛濫的河流,可位於這樣山水之間的懸空寺卻像太上老君穩坐釣魚台一樣,在懸崖上巍峨屹立,風吹不到,雨淋不著,太陽曬不著,落石砸不到,笑看1500多年的風雲變換,實在是寺廟建築中的奇葩。

懸空寺

為什麽北魏要建造如此奇葩的寺廟呢?為了爭奪信眾。北魏定都大同初期,各種宗教都向都城匯集。皇帝若想獨寵佛教,實現皇權與神權的合一,就要建造一座與眾不同、極富想象力、更讓教徒崇敬的寺廟,懸空寺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應時而出。

應運而生的懸空寺,位於北嶽恒山腳下的山穀內,離國都不到100公裏。東西兩側是恒山青翠巍峨的山峰,中間是蜿蜒清澈的綠水,這是一處氣定神閑之地。而連接大同與華北平原的棧道,從山穀穿過,這讓空靈的懸空寺雖遠離紅塵,卻也有煙火氣。從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築誕生那天起,懸空寺的香火就從沒中斷過,綿綿長長直到今昔。

恒山

導遊說,每天來拜訪懸空寺的人都絡繹不絕,所以要做好至少排隊一個小時的準備。可是我們太幸運了。也許因為下雨的緣故,我們下午到達的時候,懸空寺居然一個人也沒有。在遊人寥寥的午後,我們興致勃勃欣賞這個英國建築學家眼中“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的奇特藝術。

懸掛在山體上的懸空寺,遠遠望去,讓我想到三峽大壩未建起時我在輪船上看到的懸棺。如果懸棺如何被放到高山上是一個謎,那建造這個重達十多噸的寺廟則可以被放到朗朗晴空下,讓中華兒女盡情為被我們同化了的異域民族的想象力和智慧鼓掌。

懸空寺

那麽,這些以極大勇氣和胸懷融入大漢民族的鮮卑人在建造這個千古一寺時,有什麽樣的想象力和智慧呢?選址的“俏”,建築的“奇”,結構的“巧”和宗教的“融”。

處在深山峽穀中的懸空寺,初建時距下方河穀約90米,懸掛於山崖的天然凹槽中,如“三根馬尾空中吊”。山崖頂部自然向外延伸的部分像一把傘,把古寺罩住。這樣的選址讓它既免受了雨水的衝刷,也避免了洪水的侵襲,還使其減少了被陽光照射的時間。又因處於兩峰之間的港灣形山穀中,大風也無法侵蝕它。如此“俏”的選址不但完美實現北魏天師道長仙逝前“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而且讓懸空寺完好保存千餘年。可是,要如何做才能把寺廟“掛”在山崖上呢?

懸空寺

若想“掛”,就要有“掛鉤”。能工巧匠們把山峰的天然凹槽擴大成平台,並在平台上鑿孔,用以安裝“掛鉤”。“掛鉤”的橫杆是把用經過桐油長時間浸泡,防腐防潮的鐵杉木插入山體,隻留三分之一在外麵。這樣,看似簡單,實則需要腦洞大開才能讓承受數噸重量的“掛鉤”宣布大功告成。如此這般之後,工匠們在空中以“掛鉤”為橫梁,橫梁上設立柱,利用中國傳統的榫卯梁架組合,讓40間大大小小的殿閣一層層躍然而出。

為了給殿閣內部贏得空間,工匠們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發揚“深挖洞”的精神,向山體內部進攻。先鑿出石窟,然後在窟中建殿,再在殿上建閣,形成南北兩座各高三層的殿閣。在這立體的空間中,大殿和配殿等雖小巧玲瓏,卻一應俱全,布局實在巧妙。而高低錯落的南北殿閣之間,用曲折迂回的棧道連接,走入其中,猶如走入迷宮。如此巧奪天工的設計和建造使與岩石“水乳交融”的懸空寺似從高高的懸崖中生長出來的,那氣勢就像李白詩中描述的那樣:“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老人家親筆題寫的“壯觀”二字就在陡峭的崖壁上。

懸空寺

既險又奇還巧的懸空寺,不僅李白認為壯觀,徐霞客也讚頌它“層樓高懸,仰之神飛,鼓勇獨登,為天下巨觀。” 還有金庸,也把它的壯觀寫進了《笑傲江湖》裏。“於鬆不能生、猿不能攀之處,發偌大願力,憑空建寺。” 因為看似野蠻無知,卻知道吸收漢文明精髓的鮮卑人,我們今天才有眼福看見這壯觀的寺廟。他們深諳力學的原理,讓懸空寺從一般的“靜定結構”躍升為能抵抗極端情況的“超靜定結構”,成功塑造了輕飄飄的“懸空"假象,使其能在2次6級左右的地震後依然傲然挺立,成為中國第一的“空中樓閣”,真讓人佩服。

這神奇運用力學的奇跡,創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而懸空寺的另一個奇跡,是宗教融合上的奇跡。在經過北魏初年的佛道“鬥毆”後,懸空寺經過信仰衝突的洗禮,變成一個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在寺廟中,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儒家創始人孔子和道家創始人老子被供於一殿,三教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

懸空寺

席勒說:“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北魏曾有的鐵馬金戈和風花雪月早已埋進了曆史的黃沙,但經它的“巧手”而建的懸空寺卻依然靜立在那裏,看盡曆史的風起雲湧,細數著滄桑,與時間同流。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illows' 的評論 : 美好的回憶。
willows 發表評論於
上大學的時候去的懸空寺和恒山,巧遇8。1休假的5個空軍大兵,他們第二天還和我們一起遊覽雲岡石窟,大同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lifornian' 的評論 : 不丹的虎穴寺沒去過,希臘的米泰奧拉去過。希臘米泰奧拉的建築的確令人驚豔,我專門為它寫了一篇《空中的祈禱》。我同意你說的古代的中國人對建築力學理解不夠,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學科。我猜懸空寺是有高人參與設計建造,而這些人不是中國人。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邊2018' 的評論 : 謝謝讚美。大同隱藏著文明融合的密碼。
Californian 發表評論於
這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有氣勢的建築之一,盡管遠不如不丹的虎穴寺和希臘的米泰奧拉。歐洲依山而起的宏偉建築比比皆是,可見他們對建築力學的理解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這個木頭建築建築設計構思不錯,但未見後人模仿,說明中國古代文化為標新立異的挑戰精神和傑出技術傳承都不夠。
海邊2018 發表評論於
好介紹,好文筆。十幾年前去過山西大同,懸空寺和雲岡石窟等地,印象很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