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可卿的兩個丫鬟義女的“尊貴”真容

朱樓舊夢隱敘家亡血史, 兒女悲情婉書明亡華殤。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筆法,賈事真史揭開驚天隱秘!
打印 (被閱讀 次)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紅樓夢》實為假小說之形的正史,《紅樓隱史》上下兩冊,天貓、淘寶、當當、京東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線喜馬拉雅聽書,將為大家首度揭開明朝滅亡的曆史真相。

 

第十三回寫秦可卿夭亡,朱慈炤特別介紹了秦可卿的兩個丫鬟——瑞珠和寶珠,而且還甚是用心地分別加注朱批,請看:

因忽又聽得秦氏之丫鬟名喚瑞珠者,見秦氏死了,他也觸柱而亡。【甲戌側批:補天香樓未刪之文。】【靖側批:是亦未刪之筆。】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稱讚。賈珍遂以孫女之禮殮殯,一並停靈於會芳園中之登仙閣。小丫鬟名寶珠者,因見秦氏身無所出,乃甘心願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賈珍喜之不盡,即時傳下,從此皆呼寶珠為小姐。那寶珠按未嫁女之喪,在靈前哀哀欲絕。【甲戌側批:非恩惠愛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

瑞珠和寶珠在秦可卿死後,都被賈珍視同孫女對待,也就是都被視為是秦可卿的女兒。那麽,被給予了賈府小姐身份的、秦可卿的這兩個丫鬟女兒究竟是何不凡來曆呢?

 

先來看這與秦可卿同死的丫鬟瑞珠,為何朱慈炤特別提示瑞珠之死其實是“補天香樓未刪之文”呢?

“柱”諧音“主”,“觸柱而亡”其實是暗示“觸怒了主子而亡”,瑞珠的主子是秦可卿,也就是崇禎皇帝,那麽這因為觸怒了崇禎皇帝而亡身的丫鬟是誰呢?

她可是賈府裏有頭麵的大人物,就是榮國府裏的王夫人的陪房“瑞”管家——周瑞!

原來,瑞珠周瑞就是秦可卿崇禎皇帝的“人造祥瑞”周皇後!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程乙本第三回寫花襲人的原名是“蕊珠”,而不是其他版本所寫的“珍珠”。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冬至,程甲本印行,其中寫花襲人原名“珍珠”,但僅僅七十多天後的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再次校訂,重新排印,是為程乙本,程偉元特別在程乙本卷首引言中解釋說:“因急欲公諸同好,故初印時不及細校,間有紕繆。今複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訛”,程乙本特別將程甲本中的“珍珠”更正為“蕊珠”,這說明“蕊珠”所出是確有依據的,也就是說,在朱慈炤修改了的某個版本中,確實是曾使用過“蕊珠”一名的。

 

那麽,“蕊珠”這個名字有何特殊呢?

請回顧前書解密,而女伶“蕊官”影射的是不斷給崇禎購獻大批樂妓美女的周後,襲人也是影射周後,女伶“蕊官”原來就是“蕊珠”花襲人。

“蕊”諧音“瑞”,花襲人“蕊珠”其實也是秦可卿的丫鬟“瑞珠”。

崇禎眼見城破在即,於是命令周後殉國,袁妃一看,知道下一個就要輪到自己,於是起身逃跑,結果被崇禎追上連砍幾劍,昏死過去。袁妃是天足大腳,尚且跑不過崇禎,而周後是折骨纏足,連日常行走都有困難,自然更是無法逃跑,未免刀劍加身之苦,周後不得不奉旨自縊。崇禎隨後親自去查驗周後是否自盡,先是用劍刺捅周後屍首,並旋轉屍首收緊繩索《小腆紀年》載:明帝起,入中宮,見後已自經,拔劍撞其懸而轉之,知已絕。,以確保狡詐的周後沒有裝死,在確認周後已經斃命後,崇禎大呼“死的好”。在這之後,朱由檢因無法逃離,最終選擇登上煤山自縊《甲申傳信錄》:上顧事急,將出宮,分遣太子、二王出匿。進酒,酌數杯,語周皇後曰:“大事去矣!爾宜死”!袁妃遽起去,上拔劍追之。曰:“爾也宜死!”刃及肩,未撲;再刃,撲焉。目尚未瞑。皇後急返坤寧宮,自縊。時已二鼓,上巡壽寧宮,長公主年甫十五,上目怒之。曰:“胡為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舉。良久,忽揮劍斷公主右臂而撲,並刃坤儀公主於昭仁殿。遣宮人諷懿安、皇太妃李氏,並宜且縊。上提劍至坤寧宮,見皇後已絕。呼曰:“死的好!”……手持三眼鎗,隨太監數百,走齊化、崇文二門,欲出不能。走正陽門,將奪門出。守城軍疑為奸細,弓矢下射。守門太監施炮向內。急答曰:“皇上也!”炮亦無子,弗害。上愴懼還宮,易袍履與承恩走萬壽山,至巾帽局,自縊。大明大行皇帝於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夜子時,龍馭上賓。。這就是脂批的“補天香樓未刪之文”的全部真相。

 

周後的屍首連同崇禎的屍首一並被擺放在東華門外示眾,暴屍三日後,才被草草收殮,四月初三送入田妃墓附葬。由於殉了國的皇後古來少見,再加上東林黨的鋪天蓋地的宣傳和美化,周後因此而被不明真相的民間百姓們齊聲稱讚,這就是《紅樓夢》中所寫的“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稱讚。賈珍遂以孫女之禮殮殯,一並停靈於會芳園中之登仙閣。”的曆史影射。 

 

估計有人會問:周後死於崇禎之前,為何書中的瑞珠卻是死在秦可卿之後呢?

這是小說情節安排的客觀需要,比如說,崇禎的母親早喪,其母死在其父朱常洛的前麵,可是朱慈炤在寫賈芸崇禎時,卻安排賈芸崇禎是父親早喪,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這是因為:朱慈炤在安排情節走向時,更為強調的是人物事件之間的內部關聯和因果順序,事實是崇禎命令周後自盡在先,因為崇禎的持劍脅迫,周後才不得不死,朱慈炤之所以寫瑞珠後死,為的是強調周後自盡發生在被崇禎脅迫之後這一事實。

至於瑞珠周後是因何“觸柱”觸怒了君主崇禎,這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天大秘密,詳情請看《元妃省親》一章中的大揭秘。

 

接下來,再說小丫鬟寶珠。被賈珍認作孫女的瑞珠是大明天子崇禎皇帝的周皇後,那同樣被賈珍認作孫女的寶珠自然也不是凡物,她就是明末無人不知的小名“寶珠”的大明天子天啟皇帝的皇後張嫣張寶珠!

請看史料《明懿安皇後外傳》:“懿安皇後,張氏,熹宗悊皇帝之配也。諱嫣,字祖娥,小字寶珠。河南祥符縣人。父張國紀,明諸生也。家貧甚,晨起為人征租,見棄女於道旁,臥霜雪中。不死亦不啼。怪而視之。適有異僧過其側,謂國紀曰:“此女當大貴,並將大子之門,可收養之。”

寶玉在罵花珍珠時故意代入“寶珠”之名,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麽就變出許多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朱慈炤這麽寫,為的就是暗示花珍珠其實影射的就是懿安皇後張寶珠。

而薛寶釵的身上同樣有張寶珠的影子。寶釵是“金簪雪裏埋”,這“雪裏埋”的曆史原型,就是出自東林黨對寶珠的“臥霜雪中,不死亦不啼”的人造神話。寶釵的名字中有“寶”字,而作為釵副的花襲人的原名“珍珠”中有個“珠”字,合起來也正是“寶珠”。

需要區別的是:薛寶釵的名字以“金”為主,更多影射的是崇禎的皇後周金蓮;而花襲人則要根據名字變化分為前後兩段來看,名為“珍珠”時,是以影射張寶珠為主,但在改名“襲人”之後,就轉而以影射周後為主了。

在砍殺了兩個女兒後,崇禎派宮女給張寶珠和李太妃(即泰昌帝朱常洛最寵愛的西李李康妃)傳達意見,要求二人自縊殉國。崇禎之所以沒有親自前去,是因為礙於禮法。東林黨四處宣揚說張寶珠自縊殉國,著名的東林黨貳臣龔鼎孳還為張寶珠撰寫了《聖後艱貞記》,而黃宗羲和萬斯同更是將張嫣殉國一說直接寫入《明史》作為曆史定論,但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麽呢?

真實的曆史不在東林黨的桃花扇中,而是在“老明公山子野”的《石頭記》中!朱慈炤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寶珠懿安皇後根本沒有殉國!

《石頭記》第十五回裏對寶珠的最後結局是這樣交代的:“寶珠執意不肯回家,賈珍隻得派婦女相伴。後回再見。”但是,後回卻沒有再見到寶珠的任何蹤影,寶珠沒有殉國,也沒有再回寧國府紫禁城,那麽寶珠懿安皇後在崇禎殉國後到底去了哪裏了呢?朱慈炤明明寫了“後回再見”,為何卻又沒有了後續交代,難道是朱慈炤忘了嗎?

當然沒有!

朱慈炤是故意寫下“後回再見”這四個字的,之所以沒有再寫寶珠,是因為他要引導看書人去注意《紅樓夢》中用多個角色影射一個曆史人物的特殊的寫作手法,“後回再見”就是他的不寫之寫,他將寶珠的更多秘密藏在了元春的梅花那裏,其中詳情請看我的《紅樓隱史》第一部中的第十七章《金瓶梅密碼》中的第五節《紅樓夢中的春梅被隱藏的不能示人的曆史》一文中的詳細解密。

 

賈珍將瑞珠和寶珠都認作了孫女,這也就是說,瑞珠周後和寶珠懿安都作了秦可卿崇禎皇帝的女兒,《紅樓夢》這樣安排,估計會有朋友無法理解,周後是崇禎的妻、懿安是崇禎的嫂,朱慈炤將崇禎的妻、嫂寫作崇禎的丫鬟和女兒,這不是差了輩分、亂了倫理了麽?

請回顧前文《揭開紅樓夢中“女兒”讚的秘密》,崇禎和周後逼迫朱慈炤的母親田秀英終身使用“女兒”的奴隸賤稱,既然崇禎和周後可以不顧倫理地亂了輩分,朱慈炤自然可以在他的書中如法炮製,更何況,大明後宮裏真正有資格作崇禎“女兒”的奴婢唯有周後和寶珠懿安二人而已,她倆才是真正出身下賤,被東林黨買下調教的瘦馬“女兒”,是秦可卿崇禎皇帝當之無愧的丫鬟女兒。

前有賈府秦可卿的“瑞珠”和“寶珠”,後有民間財主商鋪家的“張金哥”和“卜銀姐”,這整齊的對仗虧朱慈炤想得出,真是巧思天成啊!

goldenman 發表評論於
好文,請繼續分享!謝謝。
lmjlmj 發表評論於
實在太牽強了。
zuzuzu 發表評論於
好個牽強附會
西風-西風 發表評論於
OMG!讀紅樓讀出失心瘋
wumiao 發表評論於
這想象簡直是天馬行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