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日記 4/4/2020

打印 (被閱讀 次)

4/4/2020 

今天是清明節。由於時差,中國昨天降半旗,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哀悼因新冠病毒而犧牲、去世的醫護人員和普通百姓。全國人民默哀三分鍾,汽車、火車、艦船鳴笛以示悼念。祖國以前隻為領導人降半旗,禁止公共娛樂活動,這次為普通人舉行全國祭拜儀式,是一個進步。至今,中國政府宣布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是3326,遠低於意大利的15362人、西班牙的11744人、美國的8276人、法國的7560人、英國的4313人、伊朗的3452人。我衷心希望中國的病逝人數以後不會暴增,無需再次舉行公祭。 

比哀悼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訓。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所有的事後汽笛長鳴都比不了事前的那一聲哨響。”這個道理適用於所有國家和所有領導人。政府不應再把人民當作小孩,自己扮演家長的角色,生怕人民知道真相就會恐慌。都是成年人,絕大多數人並不比領導人的智力低下。知情權就是生存權。不知道危險將至,就不可能規避危險。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煙火報警器一樣。中式烹調很容易引發警報。第一次叫響,令我們心驚肉跳。法律規定我不可以擅自拆除報警器,而且我不可能將其關閉,再吵也得忍著,因為萬一發生火災,就可能使我家毀人亡,還會殃及鄰居。傳染病也是同樣道理,應該有預警係統,寧可出現虛驚,也不敢冒險讓疫情泛濫。人的生命重於領袖或政黨形象,重於個人政績或競選成功。尤其是在有預警係統的國家,必須有法律嚴禁任何掌權者擅自關閉係統,甚至在技術上無法關閉係統,並要求最高決策人把疫情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因為事後對知情不報者再怎麽處理也無法彌補這巨大損失。 

以前清明節叫做踏青節,是在冬春交際之時,親近自然、祭奠祖先的節日。春秋時代,晉文公因介子推之死才將其改名為“清明節”,是企盼政治清明之意,還在清明節前增加了“寒食節”。如今,我們不再過寒食節了,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這個節日。介子推是晉國忠臣,曾跟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19年,曆盡艱辛,甚至“割股奉君。”但在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後,他不求高位,隱居綿山。他跟隨重耳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相信公子乃明君,會給晉國帶來政治清明。晉文公帶領群臣上山找他,很久也找不到。有位將軍,名叫魏犨,武藝高強如張飛,性格魯莽像李逵。這家夥一時興起,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熏出來。火滅後,他們看到介子推坐在一棵燒焦的柳樹下,遮掩著母親。兩人均已被煙嗆死。晉文公大慟,為紀念介子推,他下令,每年此日不許舉火做飯,大家都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率群臣再來綿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柳樹居然複活返青了。他將其命名為“清明柳”,並將其後的踏青節改名為清明節。晉文公果然給晉國帶來了相對的政治清明,並於城濮一仗打敗楚國的進犯,保衛了中原的文明。晉國強大起來,晉文公成為繼齊桓公之後春秋第二代霸主。那年頭,霸主是個好詞。 

如今,我們當然不必為紀念兩千八百年前一位高尚的忠臣而吃冷飯。但我希望領導人還記得寒食節的故事,還知道清明節的本意,能夠明白信息公開是政治清明的一個要素。也許我們不應繼續依賴個人的雄才偉略,不應抱持內聖外王的幻想,而要改進已有的機製,改良現行的製度。當然,任何製度都要靠人來執行,提高領導人和全民的素質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時代的介子推和晉文公還是需要的。

Dayoufan 發表評論於
頂教授好文。“都是成年人,絕大多數人並不比領導人的智力低下”,妙句。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