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餘華的《活著》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打印 (被閱讀 次)

我好多年前讀過《活著》,因為看了一個top250讀書榜,看到此書排名高居第二,僅次於“紅樓夢”,決定重讀此書。

同樣的一本書,不同年齡讀感受也不一樣,這次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中國底層民眾苦難生活的寫實描寫,很深刻很震撼。看不到什麽新社會舊社會的區別,更沒有什麽“花園裏花朵真燦爛,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有的隻是艱難地活著,不論是國共內戰時被國民黨抓了壯丁而九死一生,還是大饑荒年代的極端困苦,還是饑荒後的赤貧生活,直到親人一個個死去,主人公獨身一人,孤苦無依,“活著”成了生活的目的。

我認為作者的描寫有某種通用性,而不是局限於六十年代前後幾十年。其實,不僅這段時間,再把鏡頭往前推到民國,看那時候衣不蔽體的乞討為生的婦孺,再往前,各個朝代更迭,軍閥混戰,底層人民尤其是農民,大部分時間是這種生活狀態,“活著”。如三國時期曹操的詩裏描寫的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三國時期人口減少十之七八甚至更多,而後這種災難不斷發生。梁啟超指出:“東漢初視西漢全盛得三之一,三國視東漢全盛得七之一,唐初視隋全盛得三之一,宋初視唐全盛得四之一,清初視明全盛得三之一,此其大較也”。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曆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隻是一小塊”。史書裏聊聊幾個字“大旱,人相食”,就不知道包含多少刻骨銘心的人間悲劇。這種對饑餓和災荒的記憶和經驗,已經成為民族記憶,影響了我們的民族性格。而“活著”用攝像機般寫實的手法,把這苦難揭示了出來,我認為這是這本書的主要特點,或者說價值。

但缺點可能也在這裏。以我個人的觀點,寫實手法是不是太單一了,可不可以有所變化?就像,攝影是藝術,油畫有時候更有表現力一樣。還有,是不是非要讓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兒子,女兒,女婿,外孫,妻子,直到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才能表現“活著”是意義和目的?這些親人大都是因為意外而死去的,我認為這也降低了批判性,沒有饑荒戰亂奪命更真實和深刻。

主人公祖孫三代都是地主,直到他把家產賭博敗光,卻因此而幸運地躲過了四年後土改的子彈。這也是個不錯的故事,但是,主人公隨後卻從吃喝嫖賭的地主二流子,一轉身就成了種地的農民,同時,包括他媽媽、妻子,也都幾乎瞬間轉型成了耕地的農民,然後主人公對妻子父母兒女突然也很好起來。這個轉變卻不真實,甚至說不可能!不但人物性格轉變突兀,身份轉變更是不可信。我雖然痛恨階級鬥爭學說,但人確實分階級的,出身會決定生活習慣甚至謀生能力。真是這樣敗光家業的富三代四代,大概就如在籠中養大的鳥被放歸自然,在那樣嚴酷的環境中,隻有死亡一途。這樣寫可能才更寫實,更符合實際。作者很不成功地把富裕地主和赤貧農民兩個人的故事合為一人,很生硬,不合理,這是我看來的一個敗筆。

作者一開始時的主人公是另外一人,後來的主人公富貴是第三人稱,寫著寫著,富貴成了第一人稱的我。據作者說,寫到這時他才找到靈感,順利完成小說。在我看來,小說完成之後,一開始的那個我已經無關緊要,可以刪去了。

饑荒困苦的記憶,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尤其是八零後九零後,他們在富裕充足中長大。“活著”對他們還有什麽現實意義?他們還會關心和理解過去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嗎?這是令我困惑的。

猶他主婦 發表評論於
很喜歡博主的博文,謝謝分享! 我推薦身邊朋友無論中國人美國人都去看這部書改編的電影,居然很多80後中國孩子都不知道。所有看過的人都稱讚這是一部好電影,也被震驚了-掙紮的活著成了唯一的念想。
IsleofTX 發表評論於
非常喜歡這篇文章。也非常讚同” 同樣的一本書,不同年齡讀感受也不一樣。”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在不同年齡時認知和感受也會不同。特別謝謝菲兒的介紹。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董蘭丫' 的評論 : 謝謝推薦!已經有好些人誇這本書,我要找來看。“源氏物語”,嗯,最近要看的太多!
董蘭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li88' 的評論 :

喜歡方方的《軟埋》,我讀的時候在流淚。
ali88 發表評論於
方方日記:是的,活下來就好(2月27日)
https://boxun.com/news/gb/pubvp/2020/02/202002280155.shtml


ali88 發表評論於
看中國人尤其是武漢人2020新目標:
活著!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2/27/9176456.html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董蘭丫' 的評論 : 我也更喜歡紙質書。但是電子書攜帶方便。還是要多花時間讀書!
董蘭丫 發表評論於
阿裏好!

非常讚同你的觀點:“同樣的一本書,不同年齡讀感受也不一樣”。一本好書每次再讀都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感悟。
我隻喜歡讀紙板的書,還沒有習慣電子書,可能是老了......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ily' 的評論 : 好啊好啊!
ily 發表評論於
讀了您的這篇文章, 我一定要把原書讀一遍; 盡管早已看過電影。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完全同意!讀書的時間還是花的太少!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確實如此!之前沒有人會想到,這麽多人會瞬間打回到活著的狀態。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他們是“負活著”。但是他自己還覺得在做有意義的事。焉知魚之樂?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讚菲爾的評論!
但我是不理解或者說非常悲哀於富貴在親人一個個離去後的獨自地“活著”。還有何可以樂觀的?還有什麽意思和意義?都已經活過了,該退場和閉幕了。這是我的看法。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現在有些武漢人可能比富貴更艱難地活著。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其實一個人不論生活好壞,老是說違心的話,特別是網上,就隻是一種“活著”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很獨到的書評,真是讀書人啊!:)

記得餘華在書中的序裏麵這樣寫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隻為內心寫作,隻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麽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者的這段話讓我想到最近很流行的網絡作家方方寫的《知識分子從未像現在這樣墮落》和另外她的幾篇犀利的文章。。。

作家餘華寫《活著》是因為美國民歌《老黑奴》中的人物經曆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活著》裏麵似乎也是一個個家人都走了,他對待苦難,對待世界的樂觀態度。Somehow這令人想起了這次疫情中全家死去的家庭和親人們,我不知道方方否也想傳遞給大家一些什麽東西,我沒有答案。

電影的葛優和鞏俐我倒還記得他們在裏麵的樣子。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謝謝分享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我倒是覺得這種戲劇化是小說應有的。真正要問的是:真實嗎?典型嗎?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心之初' 的評論 : 寫的時候還在想著武漢的疫情,居然寫漏了。
60、70及以後的中國人,應該是曆代中國人中最幸運的,沒有經曆什麽大的災難,過去年代的戰亂饑荒的記憶,隻存於父輩,在我們身上隻有一些淡淡的回響,比如我們節儉和儲蓄的好習慣。但是,苦難已經永遠過去了嗎?我們終於可以有更加高一級的追求而不是僅僅為了活著?武漢疫情仿佛突然敲了一下警鍾。疫區很多人的人生目標又成了“活著”,我們的“盛世”,仍然是脆弱的。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中國所有的災難都落在他這家人身上。太戲劇化了
心之初 發表評論於
活著是主旋律,活著是硬道理。看著武漢病疫聽屁話張嘴就來的喜豬習的屁話,願上蒼保佑。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塵之極' 的評論 : 歡迎!多謝!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92m' 的評論 : 還是會越來越好吧!西方人早在17世紀以前就過上好日子了,中國人也不會總這麽命苦。70、80後掌權後,應該好很多,他們沒有50、60後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看來你才是真正愛花之人。
ali88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非常非常感謝!
塵之極 發表評論於
好文!
92m 發表評論於
你頭像的茉莉花真美!重瓣茉莉更美,單瓣茉莉更香。我小時候家裏就有一棵茉莉,在北方養了30多年才死了,像是我的姊妹一般。
92m 發表評論於
感覺中國沒變過啊,就是dynasty cycle不斷循環,一般都是天災瘟疫招致改朝換代。好處是中國階級之間的歧視從來沒有像西方這麽嚴重過,因為老少婦孺都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時勢麵前,人人平等,然而首先要活著,才有希望。這個希望或許是延續傳承,又或者是推陳出新,其實就是演化,向各個方向發展都有可能。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特別特別喜歡這一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