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兒時光陰

本博作品均屬原創,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打印 (被閱讀 次)

很懷念小時候回老家的舊時光,那時候我們幾乎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回到這個距離北京一百多公裏之外的河北省一個小縣城,雖然哪裏比起北京當時的生活會差上很多,但卻讓我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體驗著北京永遠看不到的原汁原味的另一種生活。

夏天裏生產隊的麥場堆得高高的,小孩子們趁著大人收工回家的工夫,跑到了麥堆上,幾個孩子上上下下的玩起了藏貓貓,傍晚時分才沾著滿身的秫秸葉回到家來,少不得回來又遭大人們一番數落和責罵。那時候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學會了一種本事兒,叫這耳聽那耳冒出,從來都隻當耳旁風的。

晚上農村的街道上是沒有路燈的,這就給那些淘氣的男孩子創造了一個耍弄惡作劇的極好機會了。當夜深人靜之時,大一點的男孩子便會用手高舉起一個雞毛撣子,然後又用這個雞毛撣子撐起來一件帶帽子的棉猴,趁著月黑風高的時候便出動了,隻見那東西從遠處看上去,晃晃悠悠的活像一個大怪獸出沒。常常回憶起一個情景,有一次恰巧遇到一個老太太跟著兒子走親戚回來,正好見此情景,嚇得老太太的兒子撇下自行車便跑到鄰近的一條街上去了,那老太太一看沒有了兒子在身邊,加之又腿腳不利落。便嚇得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嘴裏還不停地重複著念叨;阿彌陀佛!饒了我這回吧!不是那領頭的男孩子見此情景笑出了聲,這件事還不會穿幫被揭穿。回去自然又免不了大人們的一通訓斥,直到那個領頭鬧事的被家長牽著去給那家的老太太賠了理道了歉,這件“鬧鬼”的鬧劇才算平息了下來。

每每想起來,總是特別懷念每年過春節時候的熱鬧場麵,農村不像城裏每年都要有什麽勞動節,國慶節要過。農村裏一年一度就隻過一個節;春節。所以這個節在農村裏就顯得尤為的珍貴和熱鬧。從三十晚上一直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天的節目都不一樣。首先三十晚上夜裏便開始包餃子,這包餃子也有個講頭,首先必須得包實捏好了,皮最好要厚一些,因為厚一些才不好煮破。不能在煮餃子的時候發現餃子開了口。這將是一年不吉不利的象征。所以大年三十的餃子都是大人們上手包的,小孩子們不能摻合。還有大年初一要趕在黎明破曉時分起來煮餃子,然後便叫醒所有熟睡中的孩子和大人一起來吃餃子,這其中也有一個講頭,大年初一是新年伊始,這一天起得早,便預示著全年都勤勞,勤勞才能致富,所以勤勞必須要從新年伊始開始,這樣一年才能求得一個好兆頭。另外還記得當地還有一個習俗,那便是大年初一的時候總是老人們在忙乎,媳婦兒們可以理所應當的歇上一天,可是老人們隻忙乎一天,第二天家裏的活計便又是媳婦兒們的事情了。這在當地農村也有一個講頭,叫媳婦兒忙一年,婆婆隻忙一天。人們確信大年初一將會是很多事情的預示,大年初一忙碌一天就意味著全年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而老人們已經活到了暮年,就是全年再忙碌也過不了幾個年頭了,所以也就不在乎了,而媳婦兒們還正年輕,這要是忙碌起來可還要幾十年的辛苦光景呦。這可是一個不吉利的兆頭。所以這不吉利的事情便輪到了已活到暮年的婆婆承擔了。

大年初一到十五,農村裏總要安排幾場大戲上演,平時很少有這樣的活動,所以不管是正月裏天多麽寒冷,人們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早早的就等待在大戲台的下麵。等大戲開場,底下便鴉雀無聲了,隻聽見旦角和青衣們高亢激昂的嗓音劃破夜空,尖厲的聲音直通雲霄。小孩子們雖然還看不懂那才子佳人的愛情,但從大人們欣喜明朗的表情中已經讀到了這已是人間正好是仙境的向往了。

平常裏農村裏見不到那麽多的花生瓜子還有數不清的糖果,過年的幾天總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胃竇的奢求。特別愛吃關東糖,那種糖是麥芽經過高溫做成的,嚼上去是脆脆的,可是幾秒鍾之後便都粘在了牙齒上,需要反複嚼厥才能讓牙齒鬆綁,那滿口溢香的麥芽味道久久留在口中。那怕是黏牙也讓人欲罷不能。

現在滿街的關東糖在售,每天也都可以吃到,花樣也比以前更多了些,但竟遺失了小時候的味道。竟然沒有了一點唇齒留香的感覺。

現在農村裏過年再也沒有大戲可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老人們守在電視機前,年輕人則不錯眼球的擺弄著手機。忽然覺得巳經丟失了小時候過節的味道了,也許每天都在過節,所以等節日來臨,也都隻是在走走過場而已罷了。盡管增加了許多新項目,不管是喝多了,還是沒有喝多,舉起酒杯來更多的是炫耀著什麽,更多的是在嘴上跑舌頭,在大環境的驅使下在雲裏霧裏行走罷了。

很想念在農村裏兒時的舊時光,因為那時光裏蘸滿了許多醇樸單純的東西,它風平浪靜的,裝載了滿滿一條船的快樂,所以它的名字又叫回味無窮的美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