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下一代的婚戀,父母要管是管不了的,父母隻能從家庭教育入手
近現代,談到年輕人的婚戀往往被自由,兩情相悅等等華麗個性的詞藻所充斥,包括許多家長自身也是這麽理解並實踐的。其實在婚戀的過程中,不僅自由和相悅起著舉足輕重的有關個人的屬性,其實它還應該包含對家族,對社會的公共屬性,這樣的公共屬性同樣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三個屬性特別是後兩個隻有通過家庭教育才能培養。
這裏個人屬性大家都很熟悉,在荷爾蒙上也有經驗在這裏就不談了。首先談其家庭屬性,姻親俗稱“兩姓和好”,它是兩個家族的聯合而不僅是兩個人的聯合。所謂“上以事宗廟,下以續後世”。明白了這一點,婚姻中如何處理雙方家庭的關係,如何對待各自對方的父母,以及是否要生育等讓人煩惱的問題都能自然解決。其次,就是其社會屬性,穩定的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對於家庭的祀奉,老人孩子的瞻仰,通過自身的言行將愛情,責任,誠信,尊重等傳遞給子女,從而完成社會文化和道德的代際傳遞是其重要的社會屬性。
婚姻的本質是夥伴關係,當外界風雨來襲時,家庭是最後的避風港和最堅實的後盾。所以如果婚戀中隻有個人屬性,沒有家庭和社會屬性,那樣是很輕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