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感受

來源: 2025-11-02 19:32:1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這段時間,我和一位文城朋友有了一場很有意思的交流。話題從寵物、孩子、生命、陪伴,一路延伸到人應該如何麵對失去,以及如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一開始,他說了一段讓我震驚的話: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生命想要延續,就必須有新生命不斷到來。因此,擁有兄弟姐妹是自然狀態,而不是例外。

他說,他家每次養狗都會養兩三隻,不閹割,讓它們在院子裏自由奔跑。狗老了,走了,再迎接新的小狗到來。
對他而言,生命的過程不是固定在某一隻寵物、某一個個體上,而是一種延續的循環

他說得很篤定、很坦然。
但我卻恰恰相反。

我曾經養過一隻薩摩耶,我叫它“湯圓”。它奔跑時不聽話,讓我生氣過,也讓我笑過。它的笑容真的很像一小團天使。
後來它生病離開了,我痛到無法回頭。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養狗。

不是不喜歡,而是害怕再次失去

我們在這裏第一次真正意識到:
有的人用“循環”來抵禦離別,有的人選擇“隻此一次”來保護自己。
沒有誰對,隻是心的形狀不一樣。

接著,我們聊到了孩子。

他說:

孩子會長大,會離開,但正是因為這樣,陪他們長大的過程才那麽值得珍惜。
多一點孩子,就能多延長這段幸福的時間。等到他們長大生子,那就是另一輪天倫之樂。

而我說:

我可能不是那種能擁有很多孩子的人。
我害怕太多的嘈雜,害怕心力不夠,害怕自己無法麵麵俱到,更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就又麵對下一次離別。

我說:

有些幸福,是短而深的。
對我來說,一段無法替代的愛,也許已經足夠。

他說:

如果童年裏缺少溫暖,那就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把那份缺失重新體驗一遍,讓自己也被療愈一次。

他說他去孩子學校做義工,陪孩子長大,就像自己重新再過一次童年。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他所說的“多子多福”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循環式的生命觀
生命的意義在於陪伴與延續,而不是抓住不放。

而我,是保留式的生命觀
我愛過,就不想再替代。
我失去過,就不敢再開始。

這場對話,讓我意識到: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價值觀“對或錯”,而是我們如何麵對無可避免的失去。

有人選擇擁抱新的開始,有人選擇守住唯一。
有人相信延續,有人珍惜獨一。
有人追求熱鬧的繁盛,有人尋找靜謐的深情。

目前我們沒有誰說服了誰,
但我好像理解了她的世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