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牛哥的描述我反而覺得哈佛教育的失敗。好的大學應該讓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一入學就隨大流去投簡曆找工作,看看喬布斯
他沒有在大學隨大流選所謂的硬核課,也沒有到處找實習,畢業以後通過旅行繼續尋找自我。在牛哥眼裏就是一個頹廢的不求上進的學生。
哈佛的學生像職校學生一樣一入學就以就業為導向,像倉鼠一樣卷職場,真的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古希臘哲學院一樣奢侈的象牙塔。大學應該是一個有閑暇思索,有空間探索的地方。哪怕放飛青春也不見得是一個壞的選擇,畢竟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是值得的。在美好的年代享受美好的事物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活法嗎?
喬布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宅基高中畢業後,沒有選擇學費相對便宜的州立大學和就在自己家旁邊的斯坦福大學,轉而選擇了當時充滿嬉皮士精神和自由精神的裏德學院。裏德學院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是全美學費最貴的私立學院之一。在校期間,除了日常學習,喬布斯研究佛教禪宗、節食以及各種同齡人的荒唐事。有著同樣愛好(佛教禪宗)的羅伯特·弗裏德蘭成了他的精神導師,後來喬布斯的一些行為也是從他那裏學來的。當喬布斯“發現此人的本質”後便離開了他。喬布斯厭倦了大學的主修課程,認為昂貴的大學學費耗費了父母的大量金錢卻學不到有用的東西,於是決定休學。盡管已經休學,裏德學院允許喬布斯旁聽書法美術設計課等課程,並住在學校宿舍。學習書法美術課使喬布斯日後對電腦軟件字形美學處理特別重視。
1974年,結束了18個月的校園生涯後,喬布斯到雅達利公司工作,任技術員。之後他遠赴印度,艱苦旅行了七個月,查找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