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到五歲的時候,在教會看到別的孩子彈鋼琴,吵著要學。我給他報了一個group lesson。 當時的想法,我和我先生都沒有音樂天賦,讓他隨便學學就好了。哪天他沒興趣了就停掉。後來發現他在那班孩子裏彈得最好。上課的時候10個孩子一起,一通亂彈琴,連我這外行都知道不是適合學琴的環境。於是跟老師要求上私課。老師自己有一個學齡的孩子,所以放學後的時間都要陪自己的孩子,除非是周末上group lesson,她先生幫忙看孩子。那時兒子上學前班,學校隻上到12點。可以安排在下午一,兩點上鋼琴課。後來兒子開始上小學,下午三點才放學,老師排不出時間,就隻能換老師了。朋友介紹了劉憶凡老師,住我家附近,兒子可以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去上鋼琴課。當時這對我是最大的吸引力。但缺點是劉老師太厲害了,他自己得過國際鋼琴比賽大獎,他的很多學生都比賽得獎。我擔心對兒子壓力太大。還有傳言說學生彈不好會被他打。我覺得兒子達不到他要求的可能性很大,擔心兒子被打。介紹我去的朋友安慰我說,如果家長沒要求,老師也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還有,劉老師的太太,江洋老師很溫柔,肯定不打孩子。於是先跟江老師學。一年後江老師問我兒子要不要去比賽,我嚇了一跳,才學了幾下,竟然可以去比賽?既然老師說可以,那就去感受一下吧。出乎我們意料地,那次兒子得了獎的最後一名。我們喜出望外。第二年老師再讓去比賽,很自然地就同意了。發獎的時候一直聽不到兒子的名字,我們安慰他得不得獎都沒關係。結果第一名最後才宣布,兒子拿了第一。我們真的是驚呆了。跟江老師的照片就是那次比賽後。這給了兒子很大信心,後來就一直參加比賽。
跟江老師學了一年多,換到劉老師。第一次跟劉老師上課,兒子緊張得哭了。之後發現劉老師不僅不打人,還超級耐心,細致和有趣。劉老師自己就有一顆童心,跟小孩子很合拍。他也從來不給兒子比賽壓力。從琴童到比老師還高的少年,師生感情越來越融洽親密
兒子開始學琴時,女兒剛出生。最初抱著女兒,和兒子一起坐琴凳上陪練。女兒開始爬了,我隻能站旁邊,一眼看兒子,另一個眼睛看腳下到處爬的女兒,隨時準備把她撈回來。羨慕有些家長懂音樂,能給孩子一些指導。我卻很早就沒辦法指點兒子了。他彈得不對的時候,如果我指出,兒子會很煩躁,大聲說“我知道”。我後來意識到他確實是知道,隻是失誤或者指頭做不到他腦子想要的。我決定不再去糾正他。我也發現,他的耳朵對音樂的敏感比我好得多,他對於音樂的理解能力也比我強多了,老師說的他都懂,他也想做到,隻是從想,到真正做成,需要很多努力。兒子練琴,我也盡量陪著。從一起坐琴凳,到拿個椅子坐他右手邊,到最後我退到琴房角落的沙發。我默默坐在那裏,不發表任何評論,隻是他彈,我聽,我也確實非常享受聽兒子彈琴。後來我工作越來越辛苦,那個沙發也實在太舒服,聽著聽著,我每次都會睡著。醒來發現兒子已經練完琴離開了,還很貼心地幫我關了燈。
之前計劃好的讓兒子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去老師家上課,並沒有發生。隻要我沒出差,就一定會陪兒子去上課。其實他並不需要我陪,我隻是想跟兒子和老師表明態度,學琴,我們是認真的。我女兒小時候有一個閨蜜是白人,叫V。那時V隻有四歲,V的媽媽帶了V來我家玩的時候,看到我家的鋼琴,她就很向往地說,我會給V機會學鋼琴,但我不會給她壓力,隨便她彈成什麽樣。我沒吭聲,但心裏說,跟信奉快樂教育的家長一樣,這樣的心態是學不好琴的。
在劉老師江老師琴房見過太多有天賦的孩子,再看兒子,橫看豎看都不覺得他有天賦。他的長處是注意力集中,能記譜。我這外行人的猜想,可能因為從小運動多的緣故,手指靈活,可以跑很快。但沒有任何表現力,基本就像機器人在彈琴。不是沒有想過放棄,尤其在兒子越來越忙,又連續幾年比賽成績不太理想的時候。如果停了鋼琴課,他和我都會輕鬆很多。最後堅持下來,是因為我看到琴彈得好的孩子成績都很好,而且都很自律。如果每天花很多時間練琴之後,還能更加有效地學習,養成好習慣,這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嗎?
學鋼琴兩隻手技巧相同,但程度深的鋼琴作品,看譜極難,它是最能同時雙手奏出最多最複雜和聲和音符的樂器。對大腦是很好的訓練。大腦要同時控製兩手不同高難動作的精準配合,同時還得在台上眾目睽睽下,將樂感盡情地抒發出來。這些習慣都是能轉換到別的領域的,天長日久如此訓練,孩子在學習的持久性,大腦同時多麵控製能力,創造好的學習方法,緊張日程的控製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陪兒子練琴的時候,看到他一遍遍練習不滿意的一個音節,我意識到,他在學習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學校不教這個,答案對了就皆大歡喜了。即使家長或老師有心教孩子追求完美,但哪裏比得上孩子自覺自願地把同一個音節練無數遍,試圖達到完美?把優秀變成習慣,多好!
去比賽,總是有輸有贏。勝不驕,敗不餒,說起來容易。我從一開始對他的要求就是,如果他決定去比賽,就一定好好練習準備,如果不好好練,那報名費他來出。到比賽的時候就輕鬆對待,完全不用計較結果,結果不重要。贏了,我祝賀他,但不會表現特別興奮。因為評委完全可能讓另一個孩子贏。除了感恩,這次幸運之星落你頭上,千萬別想多了,以為這是你該得的。輸了,我鼓勵他,沒關係,繼續努力。努力不表示下次一定會贏,但努力肯定增加了下次贏的幾率。我們不是畢生都在生活的各個層麵,經曆如此挑戰嗎?
我們華人尊敬老師是優秀傳統。孩子學習敬重老師,老師花心血教孩子,天長日久,感情建立起來,形成良性循環。孩子除了跟老師學琴藝,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能經年如一日用心教孩子,說是情同父子也不為過。
每次看兒子用正確的輕鬆手勢彈琴,我都非常感恩,我選對了老師,讓兒子學琴的收獲遠超預期,受益終生。我也慶幸自己那些年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