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按郵編招生, 傳統feeder school早申錄取人數驟減

在一則關於MIT傳統feeder school 今年早申錄取人數驟減的Reddit討論中,用戶EnzoKosai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理論:  他認為,在最高法院通過《學生公平錄取案》(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v. Harvard)之後,MIT在2024–2025招生周期中“意外地嚴格遵守了新規”,真正按法律要求放棄了種族因素作為錄取標準。這使得MIT在SFFA判決後的首屆新生班中出現了顯著的族裔構成變化——可能更偏向傳統學術成績優異者。  但到了今年,EnzoKosai猜測,MIT開始“修正”策略,轉而采取更加隱蔽的方式來實現多元化目標,類似加州大學係統(UC)和托馬斯·傑斐遜高中(TJ)使用的方法,例如通過地理多樣性間接實現族裔平衡。他指出,“每個郵政編碼最多錄取兩名學生”就是一種隱藏式平權措施。  正如他所說:  “我的理論是,MIT去年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結果意外地遵守了一次反平權法案,因此我們看到了他們第一屆‘後SFFA’新生班的巨大族裔變化。這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它為‘後SFFA時代的自然實驗’設定了一個基準。”  他進一步指出:  “MIT不願意成為‘完全基於成績、沒有偏見的招生製度會導致何種族裔比例’的典型案例,於是他們看了看周圍學校的做法,今年也開始采納類似TJ、UC那種按郵編招生的‘小動作’。”  這種變化的跡象在於:傳統輸送校的尖子生反而越來越難被錄取,取而代之的是地理分布更廣、背景更“多元”的學生。  他總結道,這個問題不可能有“100%的一方勝利”,就像墮胎問題一樣永遠有爭議。而MIT本身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機構,正在嚐試適應SFFA之後所帶來的製度後果:  “這個議題不可能有明確的勝負結果。MIT是個動態變化的實體,他們也許正在摸索該如何應對遵守SFFA法律帶來的‘可怕後果’。”  EnzoKosai還提到了其他數據點作為佐證,比如TJHSST的排名從2008年的全美第1下滑到現在的第14,而MIT每年從波士頓拉丁學校錄取約20人——一所坐落在哈佛旁邊、被眾多哈佛教職工視為子女優先選擇的頂級公立高中。  他最後補充道,雖然缺乏官方數據,但從今年多個feeder school的錄取情況來看,有理由相信高校在SFFA之後正積極調整策略,從全國更廣範圍內招人,同時減少對傳統“金牌高中”的依賴。隻是這種趨勢隻能在事後,通過各校的錄取數據來回顧性分析。

所有跟帖: 

為了實現多元化目標,每個郵政編碼最多錄取兩名學生,這是真的嗎 -ukulele- 給 ukulel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4:44:16

肯定也有特例。比如TJ每年給的名額肯定不止兩個 -whaled- 給 whale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4:48:30

這比當年的AA還差了,TJ以前錄的會更多一些 -ukulele- 給 ukulel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4:53:00

好處是這樣招的raw talent多些。畢竟high iq是隨機分布,不會集中在幾個zip code 裏 -whaled- 給 whale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6:49:12

是高中的郵編還是學生家庭住址郵編? -laborlaw- 給 laborla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4:58:00

Lexington -年可錄不少 -tianyuan2014- 給 tianyuan2014 發送悄悄話 tianyuan2014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5:23:00

MIT last 4 years state-wise student numbers. -run2022- 給 run2022 發送悄悄話 (121298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5:36:03

CA students significantly lower now -run2022- 給 run2022 發送悄悄話 (39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5:38:32

為什麽比幾年前少一百多人? -Bailey4321- 給 Bailey432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6:58:33

這個數據不對吧 怎麽一年會招四千個學生? -ukulele- 給 ukulel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7:21:00

哦 是四年的 那是對的 -ukulele- 給 ukulel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7:23:00

2024-25招生周期,那不就是剛招完還沒開始上學的。“今年”是在說哪年? -trivial- 給 trivia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6:21:34

是說剛招完的這屆 -ukulele- 給 ukulel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7:32:00

你知道一年灣區MIT招收多少學生嗎?搞清楚這些數據再來發表意見 -gpu- 給 gpu 發送悄悄話 gp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6:59:17

所以,DEI根本不可能停的,是美國無意和無能解決貧富差距的遮羞布。雖然Dimon現在罵DEI,五年前帶頭下跪也是他。 -wave1234- 給 wave123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5 postreply 17:00: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