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日遊裏的印度人

來源: 2019-12-05 18:28:1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也經常關注印度人和中印對比,承認印度人的很多優點,但是可能當我們在討論這些優點的時候,都局限在工作環境中。不可否認,在一個專業的英語工作環境中,因為強烈的自我驅動和語言優勢,印度人肯定比中國人更有優勢,但是要說到道德素質,我覺得要看一個人在沒有利益的時候如何表現,以及如何對待不是自己的上司的人。

今年我帶著小孩住在北京的一家酒店,很偶然地參加了一個去故宮和頤和園的一日遊旅遊團,主要是為了帶著孩子容易一些。團體有四個印度人。一對是從英國來的父子,一對是從紐約來的父女,都是第一代移民。團裏有台灣人,墨西哥人,新加坡的南亞裔。互不認識,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了。

我很快就發現,印度人很獨特。

父女這對,女兒已經是中年人,非常熱情(印度女人普遍中國女人熱情得多得多,這是題外話),一會又推薦我一定要去景山公園--雖然她才是第一次到中國,一會要加我微信,一會兒講她在紐約做什麽工作。但是,按中國的人眼光來看,作為女兒,她並沒有很好地照顧父親。假如是一個中國的中年女兒陪伴自己老年的父親去國外旅遊,女兒必定對父親寸步不離,時刻照顧,而這印度女人除了熱情外向就是管自己玩,幾次把她爹搞丟了。問題是你搞丟了爹我們這些五湖四海的嘉賓就得等。有一次過馬路,我們都過了,活生生眼看著她爹在馬路對麵自己朝右邊傻走。最後導遊去把他抓回來。在故宮裏休息,清點人數,她爹又失蹤了,又得導遊去找。這個女兒不僅不對導遊表示感謝,還跟我抱怨導遊沒有按照約定及時出現雲雲。其實這個女導遊前一天晚上給我打電話的時間完全符合前台告訴我的時間,她清早出現在酒店門口的時間也基本不差。再說句題外話——以我們付的團費,在美國是無法想象一個導遊從早到晚陪著一群人逛,而且不收小費的(我們去了購物點,但合同寫明不強製購物,我也沒看到誰買東西。女導遊真的是很辛苦)。

這個女兒還算好的,另外那印度父子(兒子應該是二十七八歲左右)就更奇葩了。父子倆上了旅遊車,坐到最後一排,一人占了一個靠窗的座位。按中國人處事的習慣,我覺得一般一家兩口有一個靠窗就可以了,不可能兩個分兵行動,各自搶占一個靠窗的座位。當然這雖然自私還算小事。接下來,這兩父子就幾次中間脫團,也不打招呼,目的就是為了買冰淇淩之類。在快要離開頤和園的時候,大家集合又找不到他們,導遊隻得扔下全團,自己回去找,在烈日下折騰了至少半個小時,才把這對成年父子找回來。回來以後印度父子還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啃著冰淇淩,既不覺得給導遊添了麻煩,也不覺得影響了團裏來自世界各國的無辜群眾。

按照中國,或者整個東亞的文化來看,首先,在一個群體裏盡量不要給他人製造額外的麻煩是一種基本的素養;第二, 如果有些小情況,可以告訴導遊,導遊會告訴大家;第三,如果實在離團再回來,多多少少表示點歉意也不過分。但這些我都沒有看到。

這樣的印度人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即他們所賴以生存的那個環境,或者麵對自己的上司,客戶的時候,應該也能做出很專業或,很熱情的樣子——因為是有好處有回報的。但是當置身於一群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約束的過客身邊,在一個或許在他們眼裏天然就應該無條件無限為他們服務的導遊麵前,他們沒有表現出哪怕一點素質。既沒有東亞的克己,也沒有西式的風度。

在這個意義上,我倒覺得,中國人堅持自己的那種為他人考慮的優良品質和德性,或許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