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印度裔壓倒中國裔是曆史必然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來源: 2019-09-19 12:01:5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在美國,印度裔壓倒中國裔是曆史必然

 (2019-09-19 07:48:33)下一個

曆史總是這樣,往回看的時候總能發現諸多必然,往前看的時候總是一片茫然。

印度裔領先的諸多理由,語言文化也好,團結靈活也罷,以及家庭支持等等,其實都不是關鍵。因為這些因素早就存在。從英國開始殖民印度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年了。這些因素至少也存在了兩百年了。但是印度裔移民和中國裔移民的對比問題,也就是這三十年的事。

三十年前第一次冷戰結束,資本全球化開始,高科技浪潮爆發。這導致了兩個浪潮流行。一個是產業從美國歐洲移向亞洲。一個是高科技移民從亞洲尤其印度和中國移向歐美尤其是美國。

所謂的高科技浪潮,主要就是電腦科技。其中的硬件多數流向東亞,而軟件部分多數流向南亞。這主要是因為硬件的技術門檻資本門檻比軟件高得多。東亞的日本韓國台灣等前大日本地區的工業基礎技術基礎要好過印度太多。中國能後來分一杯羹,也要感謝緊鄰這些國家,而且有香港這個窗口。其實東歐蘇聯的基礎也不錯,隻是前蘇聯倒台晚了那麽十年。而軟件門檻較低,勞動密集性更高,語言要求也稍高,就比較容易選擇了印度。

美國還剩下哪些公司呢?自然是比較核心技術的公司。硬件以芯片為主,軟件以係統為主。或者說硬件公司的核心是真技術,軟件公司的核心是大市場。而顯然,軟件公司混得比硬件公司發達得多。或者起碼可以說以市場為中心的公司比以技術為中心的公司發達得多。做行業的要遠超做職業做專業的。

在硬件方麵,全球市場是基本溝通的。但是美國和東亞基本上是分庭抗禮的。美國小而精,東亞大而全。分工比較明確。在軟件方麵,美國基本上是一統中國以外的世界。印度軟件業隻是美國的附庸。而附庸同時也意味著行業上和美國是溝通的。而中國在軟件市場上是和美國隔離的。以上這些就造成中國高科技移民在美國是缺乏體係的,個人技術水平再高,也缺乏基層支持。而印度高科技移民和印度本土軟件業是緊密聯係的。

從個體技術而言,能在美國打拚的都不會差。但是從管理經驗而言,中國裔完全沒有抗衡印度裔的機會。雖然雙方都是各種族群的精英。但是個人技術和管理技術完全不是同一個專業。尤其後者更需要實際經驗和實踐證明。以為管理好首先必須技術最好的概念是根本性錯誤的。

印度裔的管理精英可以在印度鍛煉以後挑好的來美國,也可以讓在美國的通過遠程管理印度來鍛煉。而美印軟件業的緊密聯係,更讓更多的技術人員也可以流動到美國。而人數的優勢更催生管理的優勢。最終良性循環。而另一方麵,東亞的管理精英,甚至日韓台的技術精英,並沒用大規模流向美國的動力和條件。而在美國的中國裔精英由於中美軟件業的割裂,也就缺乏鍛煉管理能力的機會和信用。結果惡性循環。

大勢不是個體能夠抗衡的。隻能等待大勢的逆轉。順勢而為。對於小中來說,基本條件會比老中好一些。畢竟是美國本土生長的。但是最好要認清,做行業是高於做專業做職業的。再也不要計較什麽CS排名之類的技術控思維,可以說是非常愚昧的思維。嚴格地說就沒有有意義的CS排名,因為門檻較低尤其門檻混亂。而且排出來也沒用,除非上PHD。與其糾結CS,不如糾結CS+X的X。這個X才是立旗杆當領導的根本。如果隻是CS,和整個美印軟件體係直接對抗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