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養學子

來源: ily 2018-10-02 09:08: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691 bytes)
回答: 對別人沒用也不可能養活自己tibuko2018-10-02 07:16:14
富家養學子:西方三十位著名哲學家的身世背景極其啟示

【學科分類】其他
【出處】本網首發
【摘要】本文的分析表明,90%以上的西方著名哲學家都屬於富家之子,30%以上的西方著名哲學家家世顯赫,普通家庭出身的著名哲學家還不到10%。這些結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的培養、青年人職業的選擇等方麵給予我們一些啟發。
【關鍵詞】哲學家;身世背景;啟示
【寫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 話題的提出
 
  還是幾年前,我和一位朋友談起想考博士的事情。朋友說,他的一位老師跟他講,向來都是“富家養學子”,窮人家很難出學問家的。像他這樣來自農村的學生,想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原因大概是說,來自農村的孩子小時候難以形成學術愛好和學術的係統基礎,而且成年後更多的時候會為了自己的生計去琢磨,很難以進入純粹的學術的境界。我當時候感覺到很悲觀,我自己來自農村,我想投身學術,認為一個人想在學術上有所貢獻應當是一件隻要有崇高心願就可以的事情,不能為自己的身世所累。當時候,我對那位說話的老師產生了一絲不滿。
 
  幾年過去了,我和我的朋友還真的沒有繼續讀書。回想一下原因,家裏不能再支撐博士期間需要的費用,而且我們當時候的年齡已經賦予我們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種種跡象已經不太支持我們繼續讀書了。自身的經曆確實成為“富家養學子”的一個明證。
 
  這幾天,空閑下來的時候,我就翻閱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幾年來“富家養學子”這樣的一個話題有意無意地進入我的思維,大概是佛羅伊德所說的那種潛意識的心理作用,自己真的沒能正兒八經進入學界,多少有點心不甘情不願,所以這種意識隻是被壓抑,但時不時地會躲躲閃閃進入自己的思維。
 
  於是,我認真地選擇了三十位羅素《西方哲學史》裏描述的哲學家,對照網上的百度百科提供的資料,把他們的身世背景搜集起來,進行了一下認真地分析考證。我還真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
 
  二 以羅素《西方哲學史》裏三十位主要哲學家為材料的一個證明
 
  首先,我按一定的標準選取了三十位哲學家。主要是看羅素用來描述他們的篇幅與羅素認為的重要性。專章進行描述的哲學家基本上入選,比如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奧古斯丁、阿奎納、馬基雅維利、莫爾、培根、霍布斯、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洛克、貝克萊、休謨盧梭、康德、黑格爾、拜倫、叔本華、尼采、馬克思、柏格森、杜威等26位,這些基本上也是最重要的哲學家。比較有影響的學派領袖,雖然沒有專章描述,也入選,比如泰勒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等3位。然後就是羅素本人。那些在羅素的書裏和百度上沒有生平與背景描述的則被剔除,比如巴門尼德、恩培多克勒、約翰-司各脫、威廉-詹姆士等。我想這種選擇的方式應當具有很大的科學性和代表性,因為我純粹是按照他們的重要性進行選擇。當然,比如那些沒有生平描述的人被我剔除,很有可能他們沒有生平的原因就是因為身世不顯赫,但是這樣的可能性依我們的直觀感受是基本不存在的,隻要曆史上有記載,不管是身世顯赫還是卑微,曆史學家和哲學史學家都會予以如實記錄。
 
  然後就是把他們的身世背景用“貴族家庭”“很富裕家庭”“富裕家庭”“普通家庭”進行歸類。曆史文字記載用“貴族”表示身份的哲學家劃分為“貴族家庭”,把個別“很有地位”這樣的字眼進行描述的也劃分為“貴族家庭”。用了“普通農家”“普通家庭”這樣的字眼描述的哲學家劃分為“普通家庭”。其他的在劃分為“很富裕家庭”和“富裕家庭”,談得上“富裕家庭”的至少要被描述為家裏的父母親掌握了一門比較好的求生技能或者有一個比較好的職業,比如休謨的父親是律師,康德的父親和盧梭的父親是出色的技匠,黑格爾的父親是地稅官員,杜威的父親是中產階級雜貨商。“很富裕家庭”就是被描述為成功的商人或者背景特別之類的,比如萊布尼茨是書香之家其父親是教授,叔本華父親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尼采父親是“宮廷教師”,馬克思的祖父是有名的“律法學家”其父親是“非常有名的律師”。這些劃分,隻能說具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在很富裕和富裕之間,在貴族和很富裕之間,我們沒有辦法進行完全區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種劃分基本上可以把上述三十位主要的哲學家進行歸類,而且不至於太模糊。
 
  歸類和分析的結果是我們得出下麵這樣的一張表格。
 
  西方三十位著名哲學家的不同身世的階層歸屬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出身普通家庭的在三十位著名哲學家裏就隻有兩位,所占的比例僅僅為6.6%。而出身貴族家庭的就有11位,所占的比例為36.7%,富裕家庭和貴族家庭合起來作為“富家”來說,那就占到了30位裏麵的28位,比例為93.4%。也就是說,90%以上的西方著名哲學家都屬於富家之子。30%以上的西方著名哲學家家世顯赫,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奧古斯丁、阿奎納這些顯赫的哲學家身後伴隨的是顯赫的家世。普通家庭出身的著名哲學家還不到10%,現有的資料顯示僅僅是蘇格拉底和貝克萊出生於普通家庭。
 
  我們在學生時代曾經還有人因為“柏拉圖式的愛情”而以為柏拉圖一輩子清苦枯燥,認為這樣天才人物竟然好多人世間的榮華富貴與人倫快樂沒有享受,還有點為他惋惜的意味。其實沒想到,柏拉圖竟是出身於雅典貴族,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其家庭宣稱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裏西亞斯的侄子。亞裏士多德呢,我們也曾經有人以為他是以為無趣無樂刻板古怪的糟老頭子,但其父親是馬其頓王的禦醫,公元前366年亞裏士多德很年輕的時候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比我們這個年代很多為了生計而去讀博士的學子幸福多了優越多了。
 
  “富家養學子”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存在。年輕時候的知識積累,對學術能表達出來的赤誠的無條件的熱愛,衣食無憂的學術創作環境,等等因素都表明“富家養學子”有著其話語的理由和特有邏輯。
 
  三 一點小小的啟示
 
  雖然有點心理預期,但是當我得出上麵這樣一個結論的時候,多少有點驚訝,因為我根本沒有想到出身貧寒的哲學家的數量是如此之少,富家學子竟然是如此之多,而且有那麽的學子身世竟然如此顯赫。這對於自身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悲觀的結論。好像跟我們現在還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哲學研究的很多同誌們說,家境不殷實不富有是搞不出大學問來的,這樣會招來好多人的謾罵。還好,這也意味我自身也是搞不出大學問,所以謾罵者可能會留下階級的同情。
 
  當然,事情倒也未必那麽悲觀。畢竟做大學問的人很少,世界上的有成就的哲學家就更少,大學問做不了,做點小學問還是可以,小學問也會有其意義和樂趣。或者,這些隻是普遍性的現象,還有特殊,特殊性的現象也是很多的,特殊降臨在我們身上很有可能。或者,這些都是外部條件,我們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貧寒出生的學子臥薪嚐膽照樣是可以完成那些艱巨積累的,照樣可以有一種超脫的學術熱情,現實裏這樣的實例也確實很多。或者,畢竟哲學這樣的學科存在很大特殊性,哲學成就的取得對一個人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忍耐力的要求最強,也許在自然科學和其他的社會科學裏不需要那麽深厚的學術積累和那麽強的學術忍耐力要求。我們不能由哲學家的現象就推出法學研究經濟學研究的學術成就也和身世背景有那麽大的關係,也許法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未必和身世背景有那麽大的聯係。其實,我想說的倒還不在於這些,因為出身不同的人注定發展路徑也不一樣,出身貧寒的人不能做大學問,歌唱家和藝術家也基本上不會誕生在貧寒之家,大的文學家也很少有貧寒出身的。這也是一些樸素的被大家認可了的道理,這也不成為一個會讓人產生情緒的問題。可能在軍事領域、商業領域、政治領域或者其他諸多領域的社會成就會具有另外的一種境況。
 
  我可能想點出來的倒是一些其他的問題。
 
  比如,這個結論和朱蘇力老師強調的一種社會學的視角是相符合的。對這些哲學家身份的探究也是一種社會學的視角,社會學的視角確實會帶來一些新鮮的結論。對於知識學也好,法學也好,或者其他的社會科學也好,引入一種社會學的視角,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別開洞天的結論。知識產生需要什麽樣的主體條件?知識創造的主體需要什麽樣的環境?這些認識的加深可能有利於我們深一步的人文社會科學或者科學的研究。
 
  比如,這個結論對我們現在的學術評價體製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批評。這些著名的哲學家基本上是在家境殷實的基礎上選擇了哲學的思考和知識的探求作為他們的愛好和生活,基本上沒有把學術作為一種謀生的技能。知識的創造特別是哲學的思考可能主要是出於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興趣和愛好。被動性地逼迫生產可能很難產生真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命題型的科研工作可能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認真,一種浪費和掩耳盜鈴。熱愛對於學術的意義也許非常之大。為了謀生的知識生產的價值和意義也許很小。如果某一位哲學研究者或者法學研究經濟學研究者僅僅是為了生計而從事此類研究,我們可能需要對他的成果有另外的評價角度。
 
  還比如,這個結論也會給我們社會科學人才的培養給出一點啟示。如果大學的教師需要為了生計奔波,那麽社會科學的成果估計很難有所突破。想要社會科學成果得到很大的突破,對於從事這些科學研究的教授必須予以物質上的保障,保證這樣的一個群體過上一種體麵的不為五鬥米發愁的生活。大學教授如果停留在為生計奔波的層麵,不僅僅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也算是對國家科學研究資源的浪費。國家不僅為了國力強盛,也為了什麽樣的什麽的人們過上什麽樣的生活,需要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進行物質上的保障。
 
  還比如,這個結論也會給在校的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學習的學生在自己將來職業選擇上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啟示。家境能否支撐自己學業,從事學術在哪些情況下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把讀博士作為謀生技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等。
 
  希望這個話題得到大家的討論和交流。

    
附錄:西方三十位主要哲學家的詳細身世背景資料
 

 

哲學家姓名

哲學家身世背景

 

出生年份

 

階層劃分

1

泰勒斯

 

泰勒斯生於米利都,他的家庭屬於奴隸主貴族階級,所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泰勒斯 (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年?)

貴族

2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的父親是一個富商,九歲時被父親送到提爾,在閃族敘利亞學者那裏學習,在這裏他接觸了東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後他又多次隨父親作商務旅行到小亞細亞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

很富裕

3

赫拉克利特

生於伊奧尼亞地區愛菲斯城的一個貴族家庭。

他本來應該繼承王位,但是他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爾迪美斯廟附近隱居起來。

約前540—前470

貴族

4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

 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

普通

5

柏拉圖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一個較為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阿裏斯通、母親是克裏提俄涅。他的家庭宣稱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裏西亞斯的侄子。

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氏死後,他遊曆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裏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

(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貴族

6

亞裏士多德

 亞裏士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禦醫。公元前366年亞裏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間亞裏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

 亞裏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貴族

7

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立特出生在希臘東北方的工業城市阿布德拉的一個富商之家。阿布德拉是一個繁華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豐富。

德謨克利特(約前460~前370)

很富裕

8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的父親是薩摩地方的一個雅典殖民者

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前270年)

富裕

9

奧古斯丁

 奧古斯丁生於北非(現今的阿爾及利亞)。父親是很有地位的異教徒。

奧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

貴族

10

托馬斯·阿奎納

 托馬斯·阿奎納出生於意大利南部的一個貴族家庭,母親一脈可以溯源到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約在1225年初,出生於那不勒斯王國的Roccasecca城堡,該地的領主正是其父蘭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爾德,是附近卡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的院長。於是伯爵一家寄望托馬斯長大後能侄承叔業。在當時,這也是貴族子弟出人頭地的一條常見途徑。

托馬斯·阿奎納(約1225年—1274年3月7日)

貴族

11

尼可羅·馬基雅維利

馬基雅維利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曾是一名律師,但當他出生後,家中除了四壁圖書外已經一無所有,所以他沒有多少受教育的機會,完全依靠自學。

尼可羅·馬基雅維利(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

貴族

12

托馬斯·莫爾

 

1478年,莫爾生於倫敦的一個法學家庭,畢業於牛津大學 ,曾當過律師 、國會議員、財政副大臣、國會下院議長、大法官。

托馬斯·莫爾 (1478年 2月7日 —1535年 7月6日)

 

很富裕

13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一世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新貴族)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貴族

14

霍布斯

霍布斯(1588-1679),出生於英國威爾特郡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5歲進著名的牛津大學學習.畢業後不久,到一個大貴族家任家庭教師.

霍布斯(1588-1679),

富裕

15

笛卡兒

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土倫省萊耳市的一個貴族之家,笛卡兒的父親是布列塔尼地方議會的議員,同時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兒在豪華的生活中無憂無慮地度過了童年。

笛卡兒(1596——1650)

貴族

16

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出生於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從西班牙逃往荷蘭的猶太商人家庭。他的父母親以經營進出口貿易為生,生活頗為寬裕,斯賓諾莎也因此得以進入當地的猶太神學校,學習希伯來文、猶太法典以及中世紀的猶太哲學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語的訓練,而正是憑借著拉丁語,斯賓諾莎得以接觸笛卡爾等人的著作。

斯賓諾莎(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

很富裕

17

萊布尼茨

公元1646年7月1日,萊布尼茨出生於德國東部萊比錫的一個書香之家,父親弗裏德希·萊布尼茨是萊比錫大學的道德哲學教授,母親凱瑟琳娜·施馬克出身於教授家庭,虔信路德新教。

萊布尼茨(1646.7.1.—1716.11.14.)

很富裕

18

約翰·洛克

 洛克於1632年出生於英國,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親在內戰期間為議會軍隊而戰。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學校接受了傳統的古典文學基礎訓練。

約翰·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

富裕

19

貝克萊

1685年3月12日 出生於愛爾蘭基爾肯尼一個普通農家。

貝克萊(1685~1753)

普通

20

大衛·休謨

大衛·休謨的父親是在寧威爾區擔任律師的約瑟夫·休姆、母親是法爾科內夫人。休謨在年僅12歲時就被家裏送到愛丁堡大學就讀(當時正常的入學年齡是14歲)

大衛·休謨(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

富裕

21

讓·雅各·盧梭

 盧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盧梭的祖父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於16世紀中期來到瑞士。父親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頗為聰明,端莊賢淑。

讓·雅各·盧梭)(1712.6.28——1778.7.2)

富裕

22

康德

康德於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東普魯士的首府科尼斯堡,康德的父親是一個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教徒,1740年,康德進了科尼斯堡大學。

康德(1724—1804)

富裕

23

黑格爾

黑格爾(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稅務局書記官,路德派基督徒格奧爾格·路德維希·黑格爾的家庭,下有一弟一妹。

黑格爾(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

富裕

24

拜倫

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

喬治·戈登·拜倫(1788.1.22-1824.4.19)

貴族

25

叔本華

亞瑟·叔本華(1788年—1860年)父親海因裏希·弗洛裏斯·叔本華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自殺。母親約翰娜·叔本華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交往。

亞瑟·叔本華(1788年—1860年)

很富裕

26

尼采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尼采的生日恰好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的生辰。尼采的父親是威廉四世的宮廷教師,他曾執教過四位公主,深得國王的信任,於是他獲得恩準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

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很富裕

27

馬克思

馬克思的父親是猶太人,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律師,祖父是著名的律法學家,這對於馬克思豐富的思維、嚴密的邏輯和雄辯的演說才能影響很大。在馬克思的家裏,有較為富裕的條件和充滿文化氣氛的環境。他的母親罕麗達·普勒斯堡是荷蘭人,賢淑善良,善於持家,對馬克思父親的工作幫助很大。

馬克思(1818.5.5-1883.3.14)

很富裕

28

柏格森

法國哲學家。1859年10月18日生於巴黎。父親是猶太裔的波蘭人,音樂家,母親是愛爾蘭籍猶太人。柏格森自小便接受典型的法國式教育,對哲學、數學、心理學、生物學有深厚興趣,尤其酷愛文學。

亨利·柏格森(1859-1941)

很富裕

29

杜威

 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誕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的雜貨商家中。他的家鄉在新英格蘭的維蒙特州的貝林頓。這個地方向來習於自治,崇尚自由,篤信民主製度。

杜威(1859-1952

富裕

30

羅素

羅素1872年5月18日生於英國輝格黨貴族世家。其祖父約翰·羅素勳爵在維多利亞時代兩度出任首相。其父安伯力·羅素是一位激進的自由主義者。熱衷於社會改革,因為鼓吹節育而失去國會的議席。

伯特蘭·羅素(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