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小白的首50K

來源: 2024-11-10 22:48:1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兩年多前還沒BQ的時候,師傅就建議我時不時的跑個Trail練練坡什麽的,雖然我嘴上開玩笑說,師傅不把我往好道兒上帶,實際上,我慢慢的喜歡上了跑trail,新鮮,愜意。
 
今年的Big Sur和Canyons越野超馬是同一個周末,因為有跑友參與峽穀越野賽,我一直關注他們的比賽進展並被激勵著,以至於Big Sur的前一晚我整宿沒睡著,一直在床上信誓旦旦的想著必須找個越野賽試吧試吧。然而第二天一早,當我站在Big Sur的起跑線上,開跑沒多久就認清了現實,不過是有點坡的馬拉鬆都這麽累,何談幾千上萬尺爬升的越野超馬呢。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就是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特別容易想入非非,越想越興奮也就越睡不著。第二天清醒了,就開始麵對現實了,嗬嗬
 
但是,動了的心輕易也不容易放下來,尤其Big Sur歡樂跑完後我感覺還可以,沒有想象中那麽累,就又自信心爆棚:找個容易點兒的小超嘛,不就多個幾邁和幾千尺的爬升嘛,跑不快還跑不慢嗎?於是跟師傅說,姐想跑個超馬。師傅隨手丟過來一個鏈接 Ultras in the USA,裏麵各種Ultra賽事都有。我就像個掉進玩具世界的孩子,哪個都想摸摸,哪個都想碰碰:)
 
今年不但先後中了柏林和巴黎奧運馬抽簽,更考驗人品的是姐也榮幸的被邀請參加了HTC接力賽。為了準備這些賽事,波馬之後的long我大部分都是在山裏搞。6月時去科州玩,難得的高海拔訓練當然不能錯過,也試行了師傅建議的背靠背訓練。第一天本來找的是一個5邁的Trail,從8000尺的高度跑到11,200尺。可是不小心走錯了路,變成3邁3000多尺的直上直下,就是這個 Ute Trail。Oh my,怎一個爽字了得,是妥妥的上氣不接下氣啊。常年生活在低海拔地區,我除了兩年前在Maui島的Haleakala火山頂Hiking過(1萬尺高度,明顯感到呼吸困難)和去年在墨西哥城(7-8000尺高度)慢跑過,這是第一次有目的的進行高海拔訓練。3邁居然用時近3小時(moving time 1.5hr),不單是走/爬的慢,主要是每走幾步就必須要停下來喘一會兒,調整呼吸,否則會迷糊惡心。而且trail上還有很多的積雪,半化不化的,非常難走。原想是走上去跑下來,結果上去後直接坐Gondola下來了,省著腿第二天再搞。第二天還是同樣的起點和終點,這回走對了,走了那條5邁的Aspen Mountain Trail,可能是比前一天適應了些海拔高度,坡度也不像前一天那麽陡,一路沒停跑跑走走上去,然後又原路跑下來,用時不到3個半小時。這次訓練的經驗於我極為寶貴,領教了高海拔 大上坡 大下坡,有了第一手經驗和數據,也讓我對超馬充滿了敬畏。
 
 
 
 
一直左思右想要不要跑超馬,什麽時候跑,跑哪個。最終決定趁著柏林馬的訓練效果還在,找了一個柏林馬兩周後的50K小超,所以波馬之後的訓練和比賽,都成了這次超馬訓練的一部分。我覺得有想法就付出行動去做,不用非得等到哪都Ready才行,it's all about the experience。尤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趁著能跑要多跑跑。看再多的超馬視頻,也不如自己親自去跑一個,百聞不如一踐嘛。
 
我對首超的準備還是充分的,主要是說對賽道爬升的研究和相應的速度預期,賽間的補給,以及背包水袋手杖各種用品什麽的。比賽開始後才發現,這次的賽道難度遠超我想象,雖然爬升不到4000尺,但大部分是很狹窄的羊腸小道,要麽碎石滾滾,要麽軟軟的沙土,跟我平常跑的綠樹成蔭,山清水秀的Trail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海拔雖然高了些,跑快了會喘,但還能應付。
 
越野大牛們說,比賽時要做的就是,focus on how to get to the next aid station,這個mindset於我很有幫助。雖然我跑的很慢,可時間過的很快,每5-6邁就有一個補給站。我沒想到的是,我會在比賽當日出現嚴重的腸胃問題,這是我第二次在比賽期間需要多次上廁所,非常影響成績和心情,這讓我決定今後任何比賽的賽前補給都要重視起來,隻吃靠譜的米飯饅頭麵條啥的,盡量避免外食。比賽期間多次停頓讓我處在比較落後的位置,周圍選手的速度比較慢,我不得不跟著慢下來,好處就是30邁後還有體力衝刺,最後的完賽時間在保守預期之內,所以整體的體驗是非常好的,沒有首馬那種懷疑人生,賽後疲勞的程度也比想象中要好,心滿意足
 
跑越野的代價,收獲了一雙泥腿~~
 
今年整體的訓練都比較隨性,基本上沒有強度特別高的速度訓練,也就沒有PR。好在計劃中的比賽都如願順利完成了,4場全馬,一個接力賽,一個50K。最近這個月一直是休整狀態,時不時的感受到有些歡愉之後的惆悵,真是藥不能停~~。明年So far隻報了一個小馬,其它大馬有機會就跑,沒有的話準備繼續挑戰越野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