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泡沫 入市需謹慎
我曾幾次撰文表示華爾街對AI潛力之大估計不足,不過市場真動起來,還是很給力的,美股最近的下跌,是對前一階段上漲的回撤,指數並沒有跌多少,但個股跌幅可是不小,借著這股跌勢,各界對AI是否已經很泡沫的討論熱度又高了起來。
AI有沒有泡沫呢?如果AI產業鏈是一條大河,整個河道疏浚通暢無障礙的話,那是談不上泡沫的,但如果有阻礙,某些環節不通暢,那就會出現水滿則溢的現象,這種表現,你可以稱其為泡沫。比如英偉達的GPU,盡管產銷兩旺,但是其中不少GPU因各種原因沒有用起來,放在倉庫裏落灰,那你說現狀無泡沫,那就不對了!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僅有,而且還是普遍的情況,首先是因為電力短缺,更重要的是合格的數據中心短缺,這讓GPU 被動閑置,連微軟這樣的超級大企業都有這種情況,要說AI無泡沫就不對了。不過好在此泡沫非彼泡沫,這不是需求乏力引發的,這是發展過程中產業配置發展不平衡所致,所以這種情況下導致的市場下跌,肯定是階段性的,機會大於風險。
最近看了很多采訪,比如 Google、Microsoft 的 CEO,AI 數據中心創始人、新雲產業的創業者的訪談,他們在實際產業運作中都指向同一個感受:需求極其高。如此情況下,泡沫何來呢?
在漫長的金融史中,泡沫的典型特征,不外乎以下幾種:
首先最典型的表現為產能過剩,比如當年寵物電商網站在沒任何訂單前就大量建產能。但 AI 完全不是這種情況,需求可以說是嗷嗷待哺,根本應付不過來,三大雲都產能繃緊,供不應求,訂單積壓,就算外包,仍然無法滿足,仍然積壓。
泡沫特征的第二點,信貸或貸款過度擴張,這一點次貸危機是最典型了,這一階段,金融機構過度放貸,甚至把貸款發放給還款能力不足的群體,並通過複雜的金融創新不斷放大風險,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低利率環境下大量舉債,形成了高度杠杆的金融體係,一旦房價下跌,違約率飆升,整個鏈條迅速崩塌,最終導致泡沫破裂觸發全球金融危機,這個過程中,監管的缺位是導致這個災難的重要因素。而現在的金融環境明顯是緊縮大於擴張,降一次息都無比糾結,通脹這根弦還蹦得很緊呢。
第三是寬鬆的承銷標準,意味著金融機構在貸款或證券發行時降低了風險審查門檻,從而推動了過度信貸擴張和資產價格虛高,當年日本泡沫破裂和美國次貸危機,這一點都表現的非常明顯,現在完全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人會說把 GPU 拿去做抵押算一種,但這沒有說服力,因為事實上GPU確實很值錢,同時最重要的是,它的貶值折舊狀況遠好過估計。
第四就是估值與現金流脫節。這一點有個別板塊是符合的,比如SMR,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還有量子計算,商業化的產品還看不到,銷售額很低甚至為零,更別提現金流如何了,市值已經炒到百億美元以上去了,這是肯定泡沫的,但它很局部,也不代表AI的主流,主流 AI 企業的現金流還是很健康的。
第五是狂熱的IPO階段,這個現在基本上完全沒有。
美股經過這麽多年的起伏,總體是越來越成熟的,稍漲多一些,別人還沒做什麽,自己就先唧唧歪歪把自己撩到打一頓再說,其實這樣挺好,熱一陣冷靜一下沒壞處,還會給出更多機會給那些有認知的人,但是你要因此認為美股真的成熟到不會再醞釀大的泡沫了,那可絕對錯了,AI是一定會出大泡沫的,超級巨大,崩的時候也會極具殺傷力,這是人性決定的,那是未來幾年裏的事,還有個特征現在就要記住,那就是真泡沫出現的時候,多數人絕不會認為那是泡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