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的親友有栽在泛亞有色金屬的,有栽在豔陽度假村的。。。
還有栽在什麽信托的。泛亞有色金屬、什麽信托都是銀行裏推薦的。栽在豔陽度假的家裏晚輩還瞞著怕知道了急出病來。
目前我認識的還沒有栽在養老預付的,估計幾年後就有了。
我上次提到的“親合穀”不預付也可以的。據我那個不差錢的晚輩說,預付款好像有什麽類似escrow account,那個養老機構不能全部拿去用的。他們錢太多不在乎可能的損失。養老機構的發起人原來開另一家養老院,我也去看過的,據說原來那一家地方政府參股太多與他的理念不一樣他全部退出來了辦了這個“親合穀”。
我的親友各種經濟檔次的都有。比較差的在鬆江遠郊很低檔的nursing home,臥床全護理兩人一間靠自己退休金(從開始4千多到現在7千多)就夠了,雖然檔次很低但護工及醫護人員都很盡職,10多年了沒發生褥瘡。中檔的市區(老)靜安區,4人一間,90多歲頭腦清醒不需要特別護理,也是自己退休金(我估計能到1萬元)就夠了。
那個“親合穀”比較高檔,屬於不差錢的人的檔次,我毛估估大概要每月兩萬以上(預付的話平均每月低一些,但我是做fixed-income的,那個平均沒有時間價值換算),不包括特別護理,有點像這裏active 55+社區,隻不過住的是樓房不是SFH,沒有高爾夫球場但有其他球場比如網球場。換成我的話,絕對不會預付那麽多。就是收兩萬我看都不一定能維持下去。
我自己的感覺,已經在美國打拚多年熬到退休的,不宜回國養老,主要障礙是醫保,沒有醫保再便宜也無法去。在國內的親友特別是長輩,一對有一個先走了,留下那個如果子女不在同一個城市,甚至不在國內,那也許養老院是一個選擇。子女在國外條件好點的可以支助一些,至少進泰康檔次的養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