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終於脫勾了,經濟後果今後5-8年都不會改變。

來源: 2025-04-11 04:49:0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在美國公司工作自1996年開始大部分工作都是布局中國,亞太,墨西哥,直到2015年。美國公司在商言商,從直覺上就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是收入成長的重點,作為代工巨頭,也知道中國生產率是保證美國產品毛率40%以上的利器。我們的工作就是用各地生產的數據論證這些直覺。並提出投資(賣掉某些國家的的工廠,或移出一部分產品到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韓國,台灣,馬來等)的路徑圖。提交董事會同意之後,再進一步實施具體方案(買工廠,建工廠或合資,談判,說服供應鏈聯和行動)。其實這是公司無可奈何,順應潮流的商業行為,並沒有什麽地緣政治的考慮。美國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的實利(維護了20多年的低通脹)。這段時間裏,美國政府及企業在中國達到幾乎是呼風喚雨的地步,畢竟在中國政府和各領域培養了40多年的留學生和幹部(中央到地方,都有處級以上的幹部去美國培訓的計劃(大部分都是中國政府自己的資金),無論是政策,情報和解決問題,我們這一類美企比其它國家占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其結果就是,美國的IRS和FBI可以調取中國金融,銀行及海關的數據,允許FDA在中國5個城市設立機構,對在華售美或申請藥證的企業采取飛行檢查。這兩項特權都是其它主權國家都拒絕給予美國的特權。美國在中國的服務貿易也變成了美國企業回流美元的一大秘密武器(另一回流武器就是賣美債給中國)所以表麵上看,美國的商品貿易是每年幾千億美元的入超,但如算上,軟件(ERP,手機軟件及微軟軟件,各種專利金,電影,電視放映權)保險等非商品服貿,實際上中美是基本平衡的。此外,美國的直接投資(餐飲連鎖,賓館連鎖,美國的谘詢公司,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投資機構,美資銀行,美資及中美合資的各類企業)帶來的巨大收益都不在計算貿易順差的公式裏。美國企業這些年在中國賺的真是盆滿缽滿的,隻是美國普通民眾除了享受低通脹外並沒有充分分享到這些利益而已。美國從國家層麵對中國隻支付了印刷美鈔的成本和支付到期美債的利息成本而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百姓也得到了就業及小康生活水平,中國官員和企業家積累了巨量的財富。所以,這個買賣雙方的政府和社會都是得到了實在的好處。但是這種交易為何無法繼續下去呢?原因主要是3 點1)中國要從食物鏈價值鏈的底層爬到頂端和美國搶好處。2)美國揮霍上癮,毫無節製地QE長達10年,把美債玩到了發新債都快要支付不了美債利息的地步!3)新民粹/極右/納粹化,開始主導美國社會。所以終於要脫鉤了。對中國來說,好處就是中國利益集團再也不能聯合外部勢力割中國民眾韭菜了。 對美國來說,美國民眾也會痛定思痛,找出解決美國國內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