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來解讀一下川普。雖然我覺得川粉相當荒謬,不過川普也有他的一番敘事,
隻不過他自己不去講而已。
他和Bessent說了很久了, 他們不關注股市,他們在意的是國債,尤其是長端的國債。這話真需要聽進去。 他們為什麽在意國債收益呢?因為利息的負擔太重了, 馬上就要支撐不下去了。 2025年美國有9.2萬億的債務要Refinancing,如果10年債的利率保持在4%的話,這9.2萬億的債重新financing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 利息的負擔都非常之大。
這就是當務之急。 好比你家的房子2.5%的房貸利息要到頭了,再融資的話是7%,那麽你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就要用來支付貸款利息,你最盼望的是啥?那當然是利息下降,對吧?
國債利息很高已經持續很久了。 2022年股市曾經有段時間看著利率市場的臉色, 後來因為AI故事發酵,股市就不看利率市場了。 10年債的利率一直都在4%以上,沒人關注。直到大筆貸款要到期的死期到了,川普開始跳腳著急了,迫不及待要把資本趕去買國債。
所以吧,這一次還是多多關注10年國債的利率, 這一關沒過去,股市有起色的概率不大。整天看著線喊抄底, 不是什麽良策!抄到山腰上的大有人在。
至於關稅呢,變數是非常大的。 我家裏很多親戚是做製造業的。製造業很難做,要吃苦耐勞,還需要不斷的投入。 製造業要把成本降下來,固定資本投入和足夠多的訂單都是必須的,相比這些人工成本並不高。可是因為製造業的利潤很薄, 追加投資也很多,製造業很難支付高額工資。不論是德國還是中國,進廠都賺不到什麽高工資。如果製造業和金融業一樣容易賺到大錢,美國為什麽會把製造業hollow Out?
高關稅對製造方和消費者都是非常不利的。 出口的單價即使可以不變,數量減少,也會導致成本提高。 而消費者是關稅的直接承擔者。
所以如果川普關稅的目標隻是多賺幾個錢,那是可行的。關稅這一招讓製造業回歸現在看還是很扯淡的。如果讓製造業回歸,各州需要有產業政策,不管如何想破腦袋,也得搞出一些良好的環境, 製造業的投資時間很長, 要有眼光和執行力。 不是不可為,但是需要同誌們共同努力。
全世界這麽多國家,有條件建設工業產能的卻不多。 地理,勞動力,資金,亞當斯密的生產三要素, 都具備的國家很少。大部分國家根本擠不進國際分工,他們隻能賣賣資源和勞動力(外勞),來購買工業品。所以不用擔心中國,中國問題不大,即使資本回報率低,也能撐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