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關稅這種收稅方式,其實是最古老也最廣泛的撈錢方式。俗話說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處過,留下買路財。牙嘣半句說不字,管殺不管埋。
關稅為什麽這麽曆史悠久,因為它有兩大優勢。第一是直接向有錢人收錢。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商就是人類社會分工負責的紐帶血脈。也是財富聚集之處。至於說商人轉嫁給普通消費者。且不說也得看情況。就是能轉嫁,也壓不住第二個優勢。那就是收稅成本低得多。要知道不論是所得稅還是地產稅,收稅對象都更龐大複雜。在過去信息技術不足的時代,完全不夠養稅收人員的。即便現在也很混亂。換句話說商人轉嫁負擔,也節約了稅務人員的巨額支出。
美國所得稅普及也不過百年曆史。中國到現在都沒有完備的所得稅和地產稅體係。主要還是直接從商家那裏拿到的地價費,附加稅等內關稅。這也是為什麽中國的實際關稅非常驚人。上海貨到北京比到舊金山還消耗大的本質。而商家交關稅的抵抗也遠低於所得稅。因為所得稅的感覺是無意義的純損失,而關稅的感覺是必要成本。
本質上講關稅是一種富人稅,而所得稅是一種中產稅。關稅是直接落在商人身上的,商人當然會盡力轉嫁給消費者。但是消費者可以拒絕,可以減少消費或者替代消費,至少不可能轉嫁比國內生產價格更高的負擔。而所得稅是強製執行的。普通人在商人麵前還有博弈的餘地,但是在政府麵前,死亡都逃脫不了交稅。但是富人可以有很多中辦法逃稅。因為富人逃稅成本低於逃稅額度。而中產就不值得。而關稅比所得稅難逃得多。
全球化以來世界性貧富分化急劇加大。主要的原因就是資本全球化了,但是製度卻沒有。全球化資本可以利用美國的市場,技術,以及軍事力量,用美國的所得稅,來壓迫和吸引世界加入全球化。於是全球大資本也可以利用中國的低勞保,低環保,高關稅來生產廉價商品,賣回美國。等於是兩種製度的好處都要。兩種製度的壞處,美國對人權的保護,和中國對創新的無視,都不要。這些國際倒爺不發財誰發財。而且還不用交什麽關稅。
反之,普通人卻分攤了越來越多的稅務。企業大批海外逃稅,政府的必要開支自然更多地分攤到逃不掉的人身上。而且為了維護全球化,聯邦政府實際負擔世界政府的開支,但是並不能從世界收稅。而且政府越龐大,貪汙腐化,官僚浪費越嚴重。美國自然是債務和稅負越來越多。
這個道理就如高速公路收費。如果一個州外來訪客不多,那麽用所得稅等內稅來養路,就比較方便合理。但是如果訪客太多,那就等於居民補貼訪客了。這個時候用過路費和汽油費之類的使用費就更合理。美國維持世界和平,維護世界貿易,提供世界市場,做世界警察,據說是應該維護世界正義,那麽就應該向世界收費收稅,才能向世界提供世界政府的服務。然而現階段向世界收所得稅顯然是不夠本的。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收關稅。
一個子兒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