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盟為例。歐盟每向中國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2美元的商品。這使得歐盟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2470億美元,而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估計約為2400億美元。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除了少數幾個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出口國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外,這種貿易不平衡更為明顯。非洲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每向中國出口2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約3美元的商品。然後,這些國家在與美國的貿易中獲得差不多同樣比例的貿易順差。
中國的進口大部分是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但去年98.9%的出口是製成品。
自然資源稀少的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尤其嚴重。去年,肯尼亞每向中國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35 美元的商品。由於肯尼亞與美國的貿易大致平衡,該國隻能靠大量借貸來獲得支付從中國進口產品的資金,肯尼亞現已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負債累累。
美國商務部將在2月初公布2024年的最終貿易統計數據。但從去年除12月外的全年數據看,美國對外貿易的趨勢很明顯。
中國上個月宣布,將全麵取消對來自世界最貧窮的幾十個國家的進口產品關稅。但由於中國在幾乎所有製造業領域都實力雄厚,取消對來自最貧窮國家的進口產品關稅也許對貿易流動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中國海關官員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增加進口的措施時,談的是購買更多的魚和香蕉等食品。
如果特朗普政府在中國正在削減關稅的時候提高關稅的話,許多其他國家可能會做出憤怒的反應。中國一直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來試圖討好其他發展中國家,而不隻是與關係密切的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結盟。中國還試圖通過免簽證入境旅遊計劃從歐洲和東亞國家掙到收入和贏得善意。
從根本上來看,中美麵臨的艱難選擇源於一個巨大差距:儲蓄率。中國家庭儲蓄更多,而且幾乎不花錢購買進口產品,因為房地產市場崩潰已讓家庭淨資產受到巨大損失,比美國房地產市場在2008年和2009年間崩潰造成的損失還要大。但美國人從整體來看很少存錢,他們其實是在通過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巨額貿易逆差向外國借錢。
中國的官員和經濟學家們說,他們認為有一個比關稅更好的解決方案:中國對在美國建工廠進行更多投資。
但美國國會和州議會的立法者們對這個解決方案大都持反對態度,他們甚至在過去幾年裏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施加了新的法律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