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還是退了吧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公司,頂頭老板為了趕任務,常常逼著員工"996"。 因為有不少需要辦身份的,沒辦法。 作為一個落後份子的我,到點下班。 我和另外幾個同事知道這樣的地方是混不下去的,不久都離開了。
離開後約一年,得知那個老板得了腦癌,去世了。
後來又去了一個公司,有現成的業務,不需要很忙。頂頭老板特別nice,也從來不催活。 每個禮拜公司他買單(當然是公司的錢)外麵lunch。
結果,這個老板突然有一天腦溢血,腦死亡。 搶救了好一陣,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
所以趁有體力,能早退還是退了吧。
中國人有個習慣,喜歡存錢,辛辛苦苦一輩子都在存錢。 突然有一天,主動放棄手頭的工作和收入,還要提前自己掏錢購買醫療保險,肯定內心覺得非常guilty,哪怕這幾年賬戶早已經積攢了很多M。
我們攢錢的目的是什麽? 為的就是下半生有錢花,而不是帶著夢寐以求的10M、20M去墳墓。 也就是理性上我們都知道,下半生我們不但不需要攢錢,而且還應該逐年降低我們的積蓄。 可實際上,又有多少人能(或敢於)這樣做到? 如果60歲不願意"去積蓄", 是不是70歲可以考慮"去積蓄"。 如果70歲仍然不願意,那麽哪一年才可以"去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