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留的人生美好

來源: 2024-02-27 19:27:0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0歲,生在紅旗下,共產主義狂飆時代。沒有糧食,沒有奶水,南瓜汁當主食。幸運的是不久共產風刮不下去了。不幸的是父親丟了公職,落戶社會主義新農村。

6歲,長在紅旗下,農忙時負責燒飯。個子太矮,搭著凳子才能夠著大灶鍋。一不小心,凳子向外撐倒,人落於滾燙的鍋中。驚天地泣鬼神的哭聲引來鄰居救援。不幸的是傷口反複發炎,留下永久標記。

13歲,社會主義有所鬆懈,每戶可以養一頭豬。生豬由食品站平價收購,可以獲得三斤肉的獎勵。平時負責打豬草有貢獻,因此提出不我吃肉,買一本新華字典。當時正好是一斤肉的價錢。遭到胖揍,並殃及弟弟陪跪,委曲良久。最終也沒有擁有過一本新華字典。

1 5歲,學校大批判專欄大拿,屢次為班級爭得榮譽,一時成為紅人,位列初中升高中的五人推薦小組成員,名義上有權從同學中推薦進入20%升高中。

16歲,農村開始包工製(性質上不同於後來的承包製),利用假日與周末掙了800個工分,達到峰值。

18歲,九月九日來到省城上大學,專程去火車站看火車。拿部分菜票換飯票,從此不再挨餓了,機靈吧?

19歲,參與發起反對官僚主義作風的學潮,接待過媒體包括美國之音的采訪。作特委會主要寫手,從此不受黨的待見。

22歲,畢業留校任教。每班留校一人,由教職工選人,其他同學由黨領導的分配小組決定。

27歲,研畢,業餘時間開始創辦外語培訓學校,去國前學員達到千人。

29歲,六四之後正在辦理公派出國訪問學者因政策調整撂置。

30歲,被派遣省委社教工作隊。名為培養,實則邊緣化。即下決心去國。沒有公派就自費。

3 1歲,一張單程票,來到博士邨,一切從零開始。

3 2歲,開始投資共同基金。

35歲,進入貝爾實驗室。業餘時間開始鑽研股票。

36歲,進入大摩打雜。

3 7歲,第一次從股市賺到6位數。

38歲,第一次從股市賺到7位數。

39歲,辭職炒股、作為V C參與3G ASIC公司創建。與一個社區網站達成對賭。不久網站被收購,收到對賭回報,打回中國,作為退路一,4年後進入A股。不久泡沫破裂,失去資本,重返華街,埋頭扛活。通讀Sybase全部技術資料,不小心"擠走"了一位資深架構師(卡內基梅隆CS 博士)。

43歲,兜兜轉轉,終於轉到心心念念的衍生品行業。

44歲,參投第一家餐館,作為退路二。

45歲,參投化妝品公司。遇人不淑,十年後追回本金。大部分進入A股。

46歲,參投第二家餐館。

4 7歲,次貨衍生品泡沫破裂。

48歲,下崗。決心離開花街,再次創業。最終放棄高大上項目,這擇開餐館,夢想搭建一個中日餐平台,連開兩家餐館。

51歲,創業失敗,平台夢碎。重返職場應卯。

55歲,第五次參投餐館。

56歲,下崗,從此退休躺平。籌建出租房投資項目。等到籌備完畢,投資人資金不能出海。作為樣版收入囊中的七個房子隻好由幾位發起人自己消化。

58歲,第六次、第七次參投餐館。

59歲,參與創辦國內某資管公司美國分公司。全部證照辦妥。不幸遭遇COVID 19,一年不到熄火。個人資產首次超過2000年峰值。

62歲,第七次參投餐館。開始投資健康。

計劃65徹底退出出租房生意。

記個流水賬,以防將來忘了,嘻嘻。不會跟孩子聊這些事兒,不會與朋友聊這些事兒,反而願意與陌生嘮嘮。無目標釋放情緒,分享人生,是一個完美的途徑。

上大學後想的是致力於掃平世間不平,研畢後想的是走出家庭的窮困,40之後想的是放下世界向內尋求。不算聰明,工作上不算努力,專業上熱情不夠持久,興趣發散,投資上永不言敗,這就是一個普通老留的人生美好。

沒有念書的話,也許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