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定投的補充
看到大家的留言和其他的帖子和悄悄話,想補充一下,補充完了以後就繼續潛水了。
我們從來沒有經曆過IPO, 公司給的 RSU 和 stock option 大概貢獻了1米左右的資產。我們不是英偉達這樣的大牛公司的員工,相反的,大部分工作過的公司都是業績不好的公司,包括股票清零的公司都有,有些ESPP 投入幾年不漲,或者割肉虧損退出。現在已經沒有再參加公司的 ESPP 計劃。
我們20幾歲就來美國留學了,讀研的時候在校園內打工賺的錢幾乎都拿去定投,雖然金額很少。工作以後,除了放滿401K, 其他的錢都拿去定投了。2000年代初期畢業,兩人的收入20萬左右,一直放滿401K, 還有公司的 match,丁克了幾年,房租1900, 其他的消費不多,剩下的錢全部拿去定投和買公司的 ESPP。公司的 ESPP 是買過的唯一個股。第一個工作的公司還算是不錯的公司,股票上漲不錯 (十年大概翻3倍,其實隻是差強人意而已), 用ESPP 和不多的 stock option 賺的錢用作買自住房的首付。工作之後剛開始每星期定投$800, 後來逐步增加,現在每星期定投$6000, 每年拿到獎金以後也投入大盤,定投大盤隻買不賣。
在個人的職業生涯方麵,我是一個 loser 。這裏麵有各方麵的因素,自己沒有努力規劃和經營,運氣也很差,離開第一個公司以後,去的都是很爛的公司,有了孩子以後心思也不在工作上,沒有去主動爭取任何事業上的機會。09年以後因為被裁員和生病,兩個人的職業生涯都走了很多彎路,W2收入從20萬到30萬竟然用了超過10年的時間。即使在人生低穀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停止定投,隻是減少了金額,這期間股市也在低位,在低位定投效果比高位好。熬過了低穀之後,另一半經過多年努力,事業上終於取得進步,也就是最近七八年我們的W2 才開始有比較多的增長。
我們參加過幾個雇主的 ESPP, 基本都幾年不漲甚至虧損,知道做個股很難,所以後來隻投大盤。SPY 集中了各行業最好的公司,而且有篩選淘汰機製,市場已經做了選擇。九成基金經理長期回報率都低於SPY 是被市場驗證的,所以我沒必要再去篩選。現在後悔的是定投太保守,沒有定投QQQ, 如果一半SPY 一半QQQ 回報率會更好。
我們是灣區的普通家庭,沒有IPO 之類的意外之財,職業生涯也很曲折坎坷,不算運氣好的人,唯一做對的是來了美國,盡早開始投資。定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開頭十年看不到什麽效果,我們是五六年以前開始感受到複利的力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如果又碰上牛市的話,就會出現一個拐點,自己用Excel 算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