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產從業者之考

來源: 2023-12-02 11:34:4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美國房產從業者之考 

如山

2023122星期六) 

展開我的話題之前先定義我標題的內容:“房產從業主”我指全職以房產經營方麵為收入主要依靠與來源的人,包括專職做收租的地主、土地開發商、建築商、各種與房產相關的經紀人,但不包括業餘房產投資者,就算業餘房產收入多於受雇收入。因為既然還保留一個受雇職業,就表示或者不放心專事房產能無後顧之憂、或者表示自己在職業方麵有足夠興趣不想離開、或者兩種原因兼而有之。

十幾年前投壇上有一位比較活躍的ID 名“梁山”。他的商業地產早就如火如荼,這是從他貼的圖片、談話、自我部分介紹與回答問題等可以反應出來的。所以我常常叫他梁山好漢。但他的回答是“逼上梁山”。我不清楚他的真實背景與經曆,但在美國從事房產為主業的多多少少有些被“逼上梁山”的因素。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所歸納的美國專職房產從業者隻包括無多少財務、語言、人脈基礎的第一代移民。

美國房產從業者進入門檻不高,所需啟動資金也不需要很大,例如在便宜的區幾萬塊甚至更少可以開始。但也不是一點門檻不需要,起碼英文還是需要勉強過得去。能讀、能語言溝通、能理解與學習有關規則與法律是起碼要求。所以一般都是讀過大學、有一定學習能力的訓練。但這些人通常是讀書不怎麽的。跟名校與名專業畢業的比甚至可以講智商略低。聽了這句話的專職房產從業者別跟我急,因為這包括了我。有人可能跟我說,我碰到過博士畢業的專做房產為生的。沒錯,我也碰到過,例如讀氣像專業、讀政治、讀曆史、經濟、甚至讀馬鈴薯專業的博士。大家一聽就知道,這些專業出來找到工作大都困難,別忘了我們談論的是第一代移民的背景。足夠聰明、智商足夠高的第一代留學生早就在這些博士學位能拿到之前轉移到容易找工作的專業去了。或者就在自己專業裏做教授與相關研究員。

為啥書讀得好的第一代移民就不會直接進入全職房產呢?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第一代移民都有生存壓力、承擔家庭經濟來源的保證等擔憂。假如畢業就有一個好職業,一般不會選擇這種不確定性職業。此外,還有自己的“初心”、理想與人生奮鬥目標與所讀專業一致的原因。另外,智商高、book smart 的人是基本不肖於做這種“hand dirt” work而已。他們可以做自己專業或者做股市投資很有成就。錢夠生活的情況下,覺得再多不需要。

這些讀書上的“Loser”如我等兜兜轉轉發現美國的房產從業還是能混一碗飯吃。這方麵的“興趣”自然慢慢出來了。因為見到自己獲得的成效、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是在讀書時體現不了的“成功感”。

有人說,你們這些在網上嚷嚷的房產“有成者”,是幸存者偏差吧。這個不能否認。做不下去的人自然不出來BSO了。不過,能夠有些成績的人還是有些共同特點:

雖然房產方麵有成者讀書上是Loser,但基本有Street Smart。現在潮流都強調“情商”比智商重要。但我認為Street smart 倒未必都是情商高。也不需要一定情商高才行。那麽Street smart具體體現在哪裏呢?

我認為表現在對具體事件的判斷、處理具體事的能力。通常也說執行力。“地主壇”上常常看到有人問的問題在我看來都是很簡單的問題,其實也不需要地主經驗或者知識也能回答,就是用Common sense 去考慮就應該能夠得出答案。Smart smart 的人通常是觀察能力、領悟能力、處事的能力或者說執行的能力比較強。這些人一旦碰到理論的、複雜的計算通常是一臉懵逼。同時,Street smart的人一定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與勇氣。因為實事的發生與發展都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沒有計算式可用。而沒有確定的東西都是有風險的。房產經營就是需要麵對風險、不停地處理與執行很多雞毛蒜皮的事中前進。其實所有小業主的特性也類似。

前麵說讀書Loser如何走進全職房產的原因。一定有人說,不然吧,你是說書讀得好的就做不好房產?我碰到過讀書很聰明、專業很好的同樣做了專業房產人並且風生水起的。的確有,因為任何事都有特例。

我碰到過讀醫生、讀律師的轉為做專業房產也風風火火的。這些很多家裏有米,不在乎原來的職業收入。還有的確有投資房產這份興趣。例如我一位佛羅裏達某大學商業管理係的教授朋友,業餘做房產10年也已經有聲有色。他跟我說過,盡管房產已經可以比我在學校教書賺更多錢,但我不想全職做房產,教書是我興趣的重要部分。另外一位是名校金融專業畢業,不想在金融機構或者大學做,出來專門經營房產。20年時間就成為當地業界有名的大開發商建築商。我想說的是,這些智商高,book smart的人一旦走進房產經營這種實際行業,已經說明他們也兼備street smart特性時,絕對完勝我們這種讀書Loser。

最後,我明白我這些Loser 應該看到天下很多能人,沒啥好值得得瑟的,我隻能保持謙卑再謙卑的態度,永遠保持開發與學習才是正路。謹此與同道者共勉!

謝謝諸位閱讀。先謝讀者朋友補充與評論。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