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 戴笠門生?毛澤東秘書?老毛怎麽從沈之嶽的一個動作識別他是特務

來源: 2025-10-15 11:45:5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愛做夢的老陳

今天說的這個所謂“名人”,名叫沈之嶽。

他曾是進步青年,組織工運,走在隊伍最前麵。被軍統逮捕後,成為戴笠得意門生,潛入延安試圖刺殺毛澤東。

他進入抗日軍政大學,成為張愛萍學生,康生得意弟子。

他提供情報給蔣介石,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他被稱為“國民黨調查局之父”,他在澳門指揮刺殺劉少奇……

他主持粉碎了在日本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讓台獨分子恨之入骨。

他救過蔣經國,逮捕過李登輝,他迫降過辜寬敏,他審問過李敖,李敖反而寫書誇他。

他晚年回大陸“治病”,據說鄧小平、楊尚昆親往探視。他被懷疑為共產黨在台灣至死未被發現的兩大臥底之一。

一、
1913年2月18日,浙江仙居城裏一家姓沈的大戶人家,出生了一個小男嬰,父母給他起名沈之嶽。

這一年出生的小男嬰,還有韓先楚,錢三強,喬冠華,穀景生,王洛賓,陳鶴年,洪學智,楊勇,李國豪,石堅,韋國清,孫犁,羅文……

但,各人有各命,個人有個人的選擇,曆史大浪淘沙,終究會篩出對時代的佼佼者,代表者,以及推動甚至創造曆史的人。

不過,有的人成了英雄,有的人卻成了狗熊。

而沈之嶽,後來成了英雄,還是狗熊,就要看他將來的選擇和奮鬥了。不過,眼下他的父母對他可是寄予了無限大的希望。


其中一個希望,就是希望他將來能夠飛黃騰達,光耀門庭。

所以,根本就不在乎花錢,有多少就花多少,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一門心思就想培養沈之嶽成才。

而沈之嶽也算爭氣,不僅喜歡讀書,還喜歡談論天地。

比如,四書五經,琴棋書畫,以及後來的算術,地理,乃至時事政治,馬克思主義等學識。

如果就照這樣發展下去,也許他會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傲立潮頭的英雄。

可惜,他最終卻聽命戴笠,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以至於到現在都讓人對他“人鬼不分”。

誰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個什麽人?


比如,有人說他是蔣介石嫡係軍統大特務戴笠手下的得力幹將,早年奉命潛入延安,企圖暗殺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人。

並且在後來國民黨兵敗台灣後,更成為“繼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諜王”,被後世稱為“藍色007”。

但也有人說他根本就是共產黨,且為共產黨在台灣至死都未被發現的兩大臥底之一,其證據就是沈晚年赴大陸治病——

中共高層鄧小平、楊尚昆等以貴賓接待之。

尤其是當沈之嶽去世時,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對他的評語,竟然是:“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而正是因為這句“一事二主,兩邊無傷”,使外界一直到現在,都對沈之嶽身世之謎留下無盡的猜想空間。

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二、
1930年,17歲的沈之嶽,也算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和那些花出去的老錢,終於考入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第二總隊交通科學習。

同樣在這一年,33歲的戴笠,受蔣介石指令,成立國民黨第一個特務組織調查通訊小組,並建立十人團,深得蔣介石寵信。

彼時的倆人,根本不會想到,幾年後倆人會江湖相見,並且還會密謀做一件“見不得人”的大勾當,為他們罪惡的一生,再填一筆“濃墨重彩”。

進入南京中央軍校的沈之嶽,認為這畢竟不是一個什麽正規學校。於是,3年後學習結束,20歲的沈之嶽又考入上海複旦大學。

進入大學後的沈之嶽,接觸到了更多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共產主義的書籍,並且還得到了共產黨同學的引導和培養。


沈之嶽的愛國熱情被點燃起來,開始跟隨同學積極參與支持工人運動,並進入浦東煤炭公司當工人。

之後,沈之嶽作為罷工運動的帶頭者,一腔熱血,慷慨激昂,被人稱為“進步學生領頭羊”。

一次,進步學生與警察署發生衝突,沈之嶽一路闖先,中彈負傷,急需手術。一位花容月貌的護士邵達鎮,正好負責護理沈之嶽。

邵達鎮看出沈之嶽是位錚錚男兒,鐵血漢子,在大是大非麵前能舍生忘死,投靠向這樣的男人,才有安全感。

沈之嶽對邵達鎮說:“能闖能忍,才是大丈夫。”

隨後倆人結婚,育有二女一男。邵達鎮活到六十歲,病逝於台灣。

不料,一次工運中沈之嶽被捕,竟然從容自若而又子虛烏有地搬出一個中國國民黨大員,臨時做自己的親戚。

把一幫特務唬得團團亂轉,又不辨真假,並且也無從核查。

最終,特務們都沒敢造次,也不敢把沈之嶽怎麽樣。但,畢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等後來一切都真相大白後,特務處的頭頭卻轉念一想,認為沈之嶽臨危不亂、應對有方,也是一條好漢。


這件事傳到特務總頭子戴笠那裏,戴笠竟然做出了一個讓人驚奇的決定。

原來,沈之嶽被揭露真實身份後,不僅沒有受到處罰,還被戴笠邀請到辦公室,幾次深談,以一大套歪理邪說,說服了沈之嶽——

加入軍統情報係統,並接受戴笠單線秘密領導。

沈之嶽善於偽裝,又讀過馬列書刊,自學過俄語並通曉英語,槍法也很準,自認為文武雙全,很是自得。

據曾長期擔任毛澤東警衛工作、建國後擔任過公安部部長的王芳回憶,沈之嶽——

“雙手沾滿共產黨人的鮮血,抗戰初期在上海、杭州誘殺過七八位共產黨員”。

1937年春天,戴笠派沈之嶽潛入延安,潛伏到共產黨組織的心髒搜集情報,並伺機暗殺中共中央領導人。
三、
1938年1月,25歲的進步青年沈之嶽,化名“沈輝”,隨同當年重慶中文大學肖致平、劉永川進入延安。

在思賢如渴的延安革命根據地,沈之嶽憑著來自於上海複旦大學高材生和進步學生的門麵,很快地接觸到——

汪東興、康生、李克農等高層麵人物。

不久便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就讀,成為張愛萍將軍的學生。

沈之嶽精明幹練,成績優異,深得張愛萍賞識。還受到學校領導人看重,並成為中共“情報工作”領導人康生的得意弟子。

沈之嶽在延安,以優異的成績,出色的表現,很快就獲得許多高層領導人的認同。在他們眼中,沈之嶽不僅多才多藝,駕駛技術也高超。

還很會攝影,講究藝術,又他自學俄語,又通曉英語。演講水平還極強,卻又很少誇誇其談,平時沒事多是沉默寡言,不喜歡言笑奢談。

在抗日軍政大學,沈之嶽任勞任怨、艱苦樸素、樂於助人,開會學習積極發言。

康生認為他很出色,在抗大當著羅瑞卿教育長的麵表揚沈之嶽,認為他是國統區來延安青年的表率——

並要求同誌們改變對來自國統區進步青年存在的某些偏見,幫助和培養他們。

就這樣,在康生的賞識下,沈之嶽在抗大順利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多年後,據台灣方麵記載,沈之嶽——“以特別優異的表現,被共黨所賞識,升任他為區隊長。沈之嶽因‘紅大’同學甚多,故與共黨中央各機關要員交往密切。

一麵乘機介紹同誌多人參加其他訓練機構受訓,一麵搜集中共中央機密情報,密報戴先生”。


沈之嶽畢業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中校參謀,分配到中央機關擔任收發工作。由於表現優異,後來還被毛澤東拔擢為秘書之一。

這對沈之嶽來說,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惜,卻因為太過興奮,愚者千慮或有一失,露出破綻。

最終,功虧一簣,被毛澤東識破了他的狐狸尾巴。

原來,有一次,沈之嶽終於接近了毛澤東。

他看到毛澤東煙癮上來,衣兜空空,極為尷尬。於是快速從口袋裏掏出一包煙來,遞到毛澤東麵前。

毛澤東一看,竟然還是自己平時最愛抽的香煙。

毛澤東很開心,接過這包香煙,順手也遞給沈之嶽一根。卻發現沈之嶽雖然點上了香煙,但抽煙的姿勢,卻有點裝模作樣,很不自然。

心細如發,敏感小心的毛澤東,突然意識到此人有點不對勁,應該是專門注意與研究過自己,心裏便覺得很是不爽。

之後,毛澤東還發現沈之嶽書法功底很深,對書論頗有研究。

而每每毛澤東談論書道,沈之嶽觀棋不語,知而不言,毛澤東開始覺得沈之嶽假裝糊塗,認為沈之嶽太優秀,太完美——

很難挑剔出這位年輕人的缺點。

毛澤東常常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衡量下屬,以便不計較身邊工作人員的過錯。但沈之嶽的完美表現,卻讓毛澤東看出——

他的韜光養晦,圖謀與潛伏,並在悉心研究著自己。


但是又找不到沈之嶽半點間諜的蛛絲馬跡,隻得暫作打遣,靜觀以變。隨後,找了一個機會,便打發沈之嶽去做一項特殊的工作。

順便支開了沈之嶽,讓他離開了自己的身邊。

後來,在王芳的回憶錄中,就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沈之嶽——

“後來甚至一度進入中共中央機要部門擔任收發工作。不久引起毛澤東的懷疑,於是把他外調到浙江白區工作”。

那麽,沈之嶽是怎麽在延安展開他的情報工作的呢?

當時,中共中央發布的若幹重要文件以及其他重要情報,幾乎都被沈之嶽秘密傳遞到重慶。

原來,一位老頭經常在延安城裏,攜帶一隻缺嘴茶壺售賣油茶,正是這個老頭暗中負責情報交通。


沈之嶽有一次都給毛澤東遞煙了,為什麽沒有刺殺呢?

而且,他也有多次接近周恩來、博古等人的機會,為什麽一直沒有行動,而隻是傳遞情報?

原來,當時延安已經成立了中央警衛營,加強了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保衛工作,領導人的身邊,隨時都有警衛員時時刻刻盯著。

尤其是像沈之嶽這樣從白區過來的“同誌”,都是警衛員重點“保衛”的對象。

所以,沈之嶽沒敢輕舉妄動,以免把自己的小命也搭進去。其實,沈之嶽在延安潛伏時間並不長,前後都不到三年。

還有就是戴笠交待沈之嶽,刺殺為輔,搜集機密情報為首,說白了,沈之嶽的任務,還屬於戰略特務,不是泛泛之輩。

所以,沈之嶽審時度勢,不急於一時之功。

一日,沈之嶽在自己住的窯洞前的老榆樹下發現有同夥來找過他的標記,這是他潛入延安前與戴笠定下的規矩。


一張折疊起來的煙盒紙上用暗語寫著兩行字,約他次日中午去甘泉縣杜甫祠堂一晤。

沈之嶽不由得心驚肉跳,他取出火柴燒了紙條,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他考慮再三,還是沒敢去,與這個未曾謀麵過的同夥的聯絡也就暫時中斷。

結果,他的判斷救了他一命。

因為與此同時,陝甘寧邊區保安處發現,在延安寶塔山下麵的古寺裏有一個僧人行跡可疑,常和一個小雜貨店老板接頭。

邊區保安處立即對僧人實施了抓捕,原來這個僧人是軍統派往延安的特工,名叫孟知荃,已在延安秘密潛伏了兩年時間。

邊區保安處將和孟知荃接頭的雜貨店老板以及他的同夥抓捕歸案。

經過審訊,其中一名特務供述說,軍統已派了一個特務潛入延安,任務是暗殺在延安的中共最高領導。

在暗殺行動的最後時刻,沈之嶽始終沒有和其他人接頭,而是選擇了靜觀其變,僥幸地逃過了搜捕。

可見沈之嶽的生性機警和沉著冷靜,讓他逃過了一次又一次危機,留住了自己的小命。

中共中央認為沈之嶽係浙江人,特選派他隨葉挺、項英至江西,協助籌組新四軍司令部,並在閩浙贛邊區收編過去紅軍的“散兵餘黨”——

兼負責軍中與民間的組訓工作。

1941年1月5日,葉挺和項英率領新四軍北上至茂林時,遭到中國國民黨軍隊包圍襲擊,葉挺被中國國民黨扣押,項英被叛徒暗殺——

新四軍番號被取消,皖南事變爆發。

多年後,台灣方麵說:

“……是因為共黨軍事密謀外泄於中國國民黨的緣故。也正是沈之嶽預先布置在新四軍內部的秘密組織,所發生的作用。”
1941年冬天,28歲的沈之嶽,在戴笠引薦下,被蔣介石單獨召見,任命為軍統局第一處科長。

軍統特工沈醉回憶說:

“據說沈之嶽去過延安兩三次,他曾在張國燾主持的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工作過。他當時在軍統中很受戴笠和鄭介民、毛人鳳等的重視。

他和我常拉“同宗”關係,私人間雖有點感情,但他對去延安的情況卻談得很少。”

隻是,沒有人知道,這個沈之嶽在共產黨麵前,是抗大二期畢業生“沈輝”;在中國國民黨麵前,他是軍統特工“李國棟”。


1943年,軍統局成立東南特偵站,30歲的沈之嶽被任命為站長,並兼任軍事委員會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政治部主任。

曾與沈之嶽共事的張愛萍,多年後對沈之嶽有過一句評述:

“沈之嶽九年共產黨員資曆當中,七年是模範黨員。他個性跟周總理很像,內斂、溫柔而含蓄。”

 

1950年3月,台北保密局破獲了中共台灣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共諜案”。蔡孝乾供出中共華東局指派的女地下黨員朱楓。

攜帶台灣戰區戰略防禦圖跑往舟山後,準備俟機搭船,前往上海。

沈之嶽立即地毯式過濾舟山島上四五十萬軍民,終於找到朱楓的下落,予以逮捕。

同時,沈之嶽派人潛回蔣介石故鄉奉化,將蔣母墓、豐鎬房、報本堂、雪竇寺的諸多景物,拍成照片,獻給蔣介石。

1950年5月,蔣介石任命沈之嶽為“總統府資料組”石牌訓練班副主任,協助蔣經國辦理培養特務幹部的石牌訓練班。

1953年春,蔣經國在大陳島了解軍情,日值正午,蔣經國在沈之嶽的房間午休,沈之嶽就在屋外瞭望海空動靜,守護蔣經國。

忽然防空警報拉響,沈之嶽要求蔣經國就地趴下。

眾目睽睽之下,蔣經國猶豫不定,生怕有失風範。千鈞一發之際,沈之嶽強行將蔣經國按倒在地,自己趴在蔣經國身上。

隨即“啪啪啪”一梭子飛機機槍子彈,掃在蔣經國的餐桌上。沈之嶽關鍵時刻舍身救少主的“壯舉”,風靡島內外。


1956年底,43歲的沈之嶽被派到香港,被任命為“中央委員會南方工作組組長”。

1963年4月20日,50歲的沈之嶽潛至澳門,設立特務機關,部署對大陸進行襲擾、情報活動,並試圖暗殺當時出訪柬埔寨的大陸國家主席劉少奇。

時任公安部部長王芳回憶說:這一回,沈之嶽化名孫子超,在澳門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開一個房間,實際住在“中二組”澳門特一組的駐地。

沈特離台前夕,我們就搞到沈入澳後活動任務、接見人員、與台灣聯絡的信件和電報等情報,經我華南辦事處直送北京。

即由公安部通過外交途徑,將沈之嶽在澳門和一批特務的活動情況,通知澳葡當局,澳葡當局逮捕了一批特務,將沈之嶽驅逐回台……”


1964年6月,51歲的沈之嶽,在蔣經國的推薦下,調任調查局局長。

由此獲得台灣“調查局之父”的稱謂。

1970春,蔣介石視察調查局,問沈之嶽:“毛澤東何以得天下?”

沈之嶽答:“毛澤東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蔣介石又問:“毛澤東何以得人心?”

沈之嶽答:“毛澤東善於抓住農民的心。”

蔣介石默然無語,此後出台一係列保護農民的政策,實行《三五七減租土地政策》,大大減少了台灣本土農民與政界軍界的社會矛盾。

1990年,77歲的沈之嶽,罹患末期前列腺癌。3年後轉移擴散至肺部。無奈,沈之嶽隻好接受第二任妻子、台灣京劇名旦徐露的勸告——

到北京尋訪名醫診治。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大陸方麵曾有意接見沈之嶽,但沈之嶽客氣地婉拒了:

“我來北京就是來看病,不為別的。”

往昔老首長張愛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的後人為沈之嶽治病,並到賓館和沈之嶽聊天。


“大陸方麵本著‘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策,由鄧小平接見了沈之嶽”。

前國家主席楊尚昆也與沈之嶽夫人徐露會麵,說他希望多了解沈之嶽離開大陸後去台灣期間的經曆——

對大陸方麵而言,台灣時期沈之嶽的記錄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14日,沈之嶽在台灣病逝,終年81歲。

沈之嶽昔日部屬池蘭森將軍,在台北刊載的追悼文章中有過這麽一段話:

“……傳出前大陸國防部長張愛萍對沈之嶽先生的評語是:“文武全才,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香港著名記者陸鏗在回憶錄裏也披露:

“中國國民黨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才從張愛萍挽聯中發現沈原來是一個潛伏在國府心髒、製造冤案以博取信任的陰謀家。”

至此,可以為沈之嶽的一生,做個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