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象剝洋蔥一樣剝開紅樓夢
不同年齡閱曆認知階段看到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通俗愛情故事,多角戀,家長裏短,七大姑八大姨雞飛狗跳
第二層:靈魂伴侶,家族興衰,有精神世界有人間煙火氣的最佳愛情世情小說
第三層:推理懸疑,因為斷尾而各人的命運結局又隱藏在前文伏筆裏,以及作者的背景與書裏的對照,大型羅生門
第四層:極度高超的寫作技藝與審美,"如天然的場赴”
第五層:超前的人文精神與關懷,脂評“刀斧之筆,菩薩之心",作者深知人性的灰色與複雜,不審判,隻是present
第六層:哲學內核,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是事與願違,好的壞的都會過去,時代之殤,人生無常,書裏總是一起出現的僧人道士
第七層:作者寫作的終極動機,全知型引導型天才作者:知道自己的天賦,也知道為身世所限,所以有女媧補天頑石遺漏之歎;知道普通讀者的品味,所以設置了多層次,引導讀者層層深入;深曉前輩作家的優缺點,借各個角色的口犀利評論
越往裏層走歧義越多,因為每個讀者的視角閱曆以及閱讀積累不一樣。
模仿紅樓夢的很多,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巴金的家春秋,但大多隻能仿個表層,因為深層次的審美、人文情懷、哲學思考沒法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