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People - 正常的人生:我也發篇影評

來源: 2020-05-18 15:53:1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看了電視劇之後決定讀讀小說原著。上次我想這麽做的時候還是看了電影《布魯克林》。 有意思的是, 這兩部都是愛爾蘭作家的作品。筆風也頗為相近,簡潔輕快不拖泥帶水。沒有過多對環境的渲染,直奔主題,適合我這種懶人閱讀。

讓我想讀原著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我看了一篇英文短評,裏邊提到電視劇弱化了階級或階層差異對兩人關係的影響;二是電視劇中有大量的性愛鏡頭。這些鏡頭拍的都挺美,有人說這是看到過的最細膩的床戲。古人雲,食色,性也。尤其是主角是20左右血氣方剛的少年,沒有必要像國內所謂青春片那樣回避。我好奇的是這可是愛爾蘭啊,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國家。曆史上凡是被認為不貞的女子(隻要父兄這麽認為就成)都要被送到所謂的Magdalene Asylums做苦工的國度。電影Magdalene Sisters講述了這段曆史,愛爾蘭最後一個這樣的機構要到90年代初才關閉。

“Connell想象Marrianne成為母親後的樣子。他們會依然坐在這個意大利花園裏,孩子就在附近玩耍,而她在向他抱怨自己的丈夫:真不知道我為什麽會和他結婚?!Connell說:為了錢。她笑起來,並沒把頭從沙拉上抬起來。”

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很悲傷,這也許不是Connell的想象,而是他們真正的結局?也許過了20 年之後,當他們能夠心平氣和的討論錢的時候,他們已各自曆盡滄桑。書中幾次提到錢,著墨並不多,也不甚激烈。但是錢,一直左右著他們的關係。他們在college的第一次分手:Connell告訴Marrianne他夏天沒工作了,還沒開口問我能不能呆在你的公寓,Marrianne就說:這麽說你是要回家過夏了?Connell語塞。Marrianne羨慕Connell有一個尊重他善解人意的母親,可是她沒意識到對於Connell來說,夏天是工作掙學費的季節。Connell出於自尊無法解釋,畢竟他的母親是Marrianne家的cleaning lady。就這樣稀裏糊塗地分手了。其實也是早晚的事兒,Marrianne的母親顯然對這段關係不認可,旁敲側擊地問你將來怎麽辦?更別提Marrianne那些所謂的朋友對Connell的冷嘲熱諷, Connell脾氣再好也受不了。後來虧得Marrianne的哥哥給了她一拳,她從家裏跑了出來,也徹底失去了家裏的經濟資助。她找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工作,開始自食其力,如她自己所說,他們都不認識她了,但現在她是一個正常人了(Normal People)。

可他們還會有錢的問題的。作者本人就是Trinity College English專業的畢業生,獎學金獲得者。少年天才,26歲出版第一本書即是獲獎大戶,這是她的第二本書。即使如此,她對English專業的錢景並不看好,她借Connell之口一次次地重複對未來的擔憂。也許Connell當年真應該選法律吧。

再說說書中的性描寫。其實基本沒有,像他們的第一次,就一個詞:afterwards。反之是大量的心理描寫:

“Connell感覺他倆好像是配合默契的一對花樣滑冰運動員。她把自己甩到空中。而他,在知道該怎麽做之前,就已經穩穩地接住了她,從不失手。”

“他希望他能在她身體裏睡去。他和別人從來沒有這樣的。”

“這麽多年他們倆就像兩棵種在一個盆裏的小小的植物,一個繞著一個地生長,扭曲著,以不可能的姿態為對方創造空間。最後,她不僅為他做了什麽,她也有了新的生活並為之欣喜。”

可惜,鏡頭語言並不能表達大段的心理活動。這時就顯現編劇的重要性了。Normal People的編劇選擇性做為切入點。我想一是這畢竟是青春片;二是Marrianne曾有過在性關係中的迷失:她一度是S/M關係中的受虐方,而她的所謂的富有的朋友也熱衷於傳播她的這一癖好。不得不說劇中鏡頭拍的真美,演員年輕,表演真摯。尤其是最後一集兩人親熱過後,Connell躺在Marrianne身上歇息,安靜美好,心靈伴侶的樣子。Marrianne身上不再有傷痕,就如她自己所言:他帶給她的現在是她的一部分了。人們真的可以改變對方。現在她是一個Normal People。

至於他們兩個最後究竟有沒有在一起,我想已經不重要了。即使他們一生糾纏,但是現在,他們都是更好更成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