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和“像”的區別用法:什麽時候用像? 什麽時候用象?(轉帖)

來源: 2020-05-14 05:35:0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根據新的漢字使用規範,象和像是不能混用的。
象可以表一種哺乳動物大象及其身體部位牙,或者表示事物的樣子如形象,景象,象征,
而像是表示相似、比照作用,如像.....一樣,想像,相像,好像。作名詞時如頭像,雕像等
“象”與“像”是兩個不同的字。

在我國1964年發布的簡化字總表裏,將“像”作為“象”的繁體字處理。在1986年重新公布的簡化字表中,把“象”與“像”分開,作為兩個獨立的規範字予以公布。

“象”作名詞用,表示一種稱之為象動物。這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家都知道這種動物。還表示外觀、樣子。如表象、病象、氣象、旱象、天象、形象、景象、現象、假象、印象、幻象、意象、星象、險象、物象、萬象更新、象棋、象限、等。

 


“象”作動詞用,表示模仿、仿效,如象形,象聲、象征等。

“像”作名詞用,表示比照人物製作的圖畫、雕塑等,如畫像、銅像、肖像、一張像、錄像、人像、偶像、神像、圖像、塑像、繡像、遺像、影像、攝像等。“像”作動詞用,一是表示跟某些事物相同或相似,如兩人長得很像,他們寫的字很像,他凶得像頭狼;二是表示如同的意思,如像那種事情很少見到,像他這樣的人誰也不喜歡。
“像”作副詞用,表示似乎、好像的意思,如這天像要下雨了,這機器像有毛病,她看上去像是很漂亮。

“像”作名詞用,指的是以模仿、比照的方法製成的人或物的形象。而“象”作名詞用,指的是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態或樣子。

 

”象”和“像”的區別,分別用在什麽時候?

象 1,動物。大象。
2,形狀,樣子。現象。
3,相似,如同。
4,摹仿。象聲,象形。
5,比如。 像 1,人物形象。 2,象3,5的意思。和象意義混淆時用像。
什麽時候用像? 什麽時候用象?

該用“像”時莫用“象”

象、像不分的問題由來已久。《新聞出版報》為此曾刊出長篇文章,標題便是“哪個更像哪個是”。最近幾年,在紙質媒體上的問題似有所好轉,但電視熒屏用字“濤聲依舊”。2006年的監測情況表明,幾乎沒有一家電視台能過這道關。

“像”曾是“象”的繁體字,但自1986年10月《簡化字總表》重新公布以後,“像”已經恢複使用。象、像二字該如何區分呢?關鍵是掌握“像”字的用法,該用“像”時莫用“象”。

從用字實踐來看,“像”字有四種用途:

一是用作名詞,指比照某個對象形成的形象。其中又可分為兩種情況:或是藝術創造,如畫像,雕像,塑像,繡像;或是物理生成,如光線反射,折射形成的虛像,實像。兩者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以對象的存在為前提。

二是用作動詞,指人或物之間具有相似點。它的動詞特征是:可以帶賓語。如:“金魚像開在水中的鮮花”,“就像點燃的爆竹似的跳了起來”。也可以像形容詞一樣,用程度副詞來修飾,如:“非常像”、“十分像”。

三也是用作動詞,有比如、如同的意思。這種用法主要用於舉例。如:“我訂了一個旅遊計劃,像北京、西安、昆明、青島……都在我的計劃之內。”

四是用作副詞,可以寫作“像”,也可以寫作“好像”,主要用來表示猜測。如:“天暗了下來了,像要下雨了”,“他不停地咳嗽,好像感冒了”。
“象”用於名詞“形狀、樣子”和動詞“仿效、摹擬”義;而名詞“比照人物製成的形象”和動詞“在形象上相同或有共同點”以及副詞“好象”(此義由動詞引申而來)等用“像”表示。

關於這兩個字的用法,專家們有討論,附件結果:
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態、樣子。語詞搭配實例:
現 象、形象、印象、意象、跡象、假象、表象、物象、景象、氣象、天象、星象、渾象、蝕象、體象、危象、心象、想象(像)、構象 (conformation)、磁象、磁象儀、異極象、全麵象、分裂象、觀象台、天象儀、晶格象、類質同象、同質二象、同質三象、同質多象、文象結構、心 象地圖、唯象理論、唯象係數、波粒二象性,等。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製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線經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與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圖景。語詞搭配實例:
人 像、畫像、肖像、遺像、圖像、實像、虛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陽像、陰像、鬼像、偽像、映像、鏡像、影像、潛像、疊像、原像、前像、後像、餘像、雙 像、網像、成像、電像 (electrical image)、音像、聲像、攝像、錄像、放像、顯像、視像、像章、像片、像差、像散、像元、像素、像點、像移、像幅、像距、像高、像對、像質、像場、像 管、構像 (imaging)、遺覺像、視寧像、網膜像、衍襯像、共輒像、離焦像、居間像、縮微像、寄生像、重建像、孿生像、正常像、反轉像、餘留像、同態像、浮雕 像、幻視像、多色像、像主點、像底點、像平麵、像空間、像變器、像電流 (image current)、視像管、變像管、尋像管、顯像管、錄像機、攝像機、石像生、鏡像心、攝像術、導像束、雙眼等像、像方焦點、像等角點、像點位移、像主縱 線、像地平線、像增強器、 像消轉器、無畸變像、態射的像、射電日像儀、太陽單色像、態射的餘像、視野單像區、雙眼像差異、分流直像管,等

象和像 
漢字中,有些字的發音、寫法和意思相近或相同,但又有細微的差別,人們使用時,往往容易出現偏差。比如“象”和“像”在有些報刊雜誌和教材中用法就不一致,這個問題和漢字簡化有關。 
漢字簡化以前,這是兩個不同的字,雖然它們的讀音完全一樣,但意思不同,各有各的用法。 
“象”的第一個含義指哺乳動物——象,如:大象、非洲象、印度象、象牙等。第二個含義是形狀、樣子,如:形象、景象、印象、氣象等。第三個含義是仿效、摹擬,如:象形文字、象聲詞、象征等。 
“像”的第一個含義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圖形,如:畫像、雕像、塑像、像章等。第二個含義是相似,如:他兩個長得很像,如同一個人。第三個含義是比如、比方,如:箭像雨點一樣落在船上。第四個含義是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麽都沒看見。 
“像”字有這麽多含義,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隻有第一個“畫像、雕像”的意思,這是因為《現代漢語詞典》是在1964—1968年期間出版的。 1964年,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公布了《簡化漢字總表》。在這個總表中,“像”是作為“象”的繁體字出現的,但注明“象和像意義可能混淆時,仍用‘像’ 字”。所以在此之後出版的詞典仍保留了“像”字,但是隻有第一個含義,也就是說,隻有在涉及到“人像、畫像、塑像”等情況時,才用“像”,其餘都用 “象”。在1964—1968年間出版的工具書和印刷品都是根據這一原則,教材當然也不例外。 
經過20多年的實踐,在使用中感到有些混亂,還不如原來那樣好,比如說“他很象他哥哥”,按1964年公布的《漢字簡化總表》的規定,應該用 “象”,但是從語義上分析,與人的模樣不無關係,似乎用“像”字更貼切,也更加合理。如果就這一種情況還不算難辦,問題是還有“這件衣服很象我那件”“這種水果很象梨”“這兒就象我的家”之類的句子,從語法結構看,與“他很象他哥哥”相同,但語義與人物無關,那又該用哪個呢?沒法說清楚。所以後來經專家學者研究討論,在1986年重新公布《簡化漢字總表》時,對個別字作了調整,其中就包括恢複“象、像”的原狀,“象”不再作“像”的簡化字。 
但要把所有的書籍教材中的類似情況全部更正過來,一時還來不及,估計這種新舊交替的情況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希望大家在使用時嚴格注意這兩個字的區別. 


“象”和“像”的用法 
“象”適用於三種情況: 
1.作名詞用,如“大象”。 
2.屬於名詞性詞素,不能單用,用來構詞,如表示形狀、樣子的“形象”、“象征”等。 
3.屬於動詞性詞素,不能單用,可用來構詞,如表示摹仿、表現的“象聲詞”、“象形字”。 

“像”適用的三種情況是: 
1.作名詞,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畫像”、“佛像”等。 
2.用作動詞,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 
3.作介詞用,有“比如”、“如同”(這個意義不能單獨作謂語動詞,隻能構成介詞詞組去修飾動詞)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樣工作”。 
4. 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麽都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