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初涉影壇的電影拍攝點滴
馬伊琍初涉影壇的電影拍攝點滴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拙文《影星馬伊琍的機遇勤奮和假話》發表後,果然是非赫然,褒貶不一。這是預料之中的。我隻是照實披露有關情況,去除假話,澄清事實。對於一個十七歲的中學生來說,命運給了她難得的機遇,其後又靠著自己的勤奮成名,這些都是應該肯定的。《論語》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意思是,見到好的,就怕來不及學習,見到不好的,就像碰到滾燙的水要避開。說假話,就是不善,“如探湯”。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電影《叛逆大師劉海粟的故事》拍攝相當辛苦。首先是經費不足。那時,沒有什麽成億元甩錢的老板,張欣籌集資金是很困難的。因為是拍劉海粟海老的戲,大家仰慕其名,奮勇雀躍。劉海粟本人也十分支持,不但親自題了詞,而且把上海複興西路自己住的那幢樓房給我們拍戲用。劉海粟當時住在香港,那幢樓房由他的侄子著名書法家劉卓如先生保管。這部電影所有的劉海粟家中的鏡頭,都在他家中實拍。現在收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中的大量油畫、水墨畫,當時就在這樓裏,我們的電影裏都是實拍到的。劉卓如先生,是個非常謙和禮讓的老人,每天為我們拍攝忙碌,真令我感動。海老家的隔壁就是演主角劉海粟的演員馬曉偉的家,很多鏡頭就在他家拍攝。這樣解決了不少場租費用。
找演員也是遇到麻煩。正如我“機遇勤奮和假話”一文所述,鄭爽(不是現在那個演員鄭爽)要錢拒演,使劇組損失了一大筆錢,所以後來我們是不顧命的搶時間拍戲。演郭沫若的高曙光,當時還沒有出名,住在上海青年話劇團宿舍裏,我去找的。他有兩場戲,一個晚上拍完了,找我要“數銀子了”,我說,“我哪來的銀子啊?”找製片主任梅紹奎,老梅對他說了情況,高曙光也很通情達理。因為經費不足,後來劇中有的演員由我們自己兼任。
當時是酷暑炎熱的天氣。最難忘占卜的假神仙裝神弄鬼那場戲。在郊區一個大廣場拍。很多的群眾演員,不停地調動。姚壽康導演自己扮演那個大反派占卜巫師,臉化妝得嚇人。天熱,汗水濕透衣衫,拍一個鏡頭,臉上花的妝,就都糊了,化妝師不停地為他修妝。兩個攝影機同時拍攝。另一個是香港來的攝影師,帶著裝Steadicam的攝影機,在地上翻滾著拍攝。從清早到太陽快下山,一整天,精疲力盡。
十七歲的馬伊琍,沒有拍過這樣累的戲。她連黃山都沒有上去拍過戲。那又是很累的。剛上山,大家都住在大蓬裏,為了省錢。過了幾天,才在“北海賓館”借了幾間房讓主創人員睡。山上天氣變化很大,許多人感冒,發高燒。但是我們要拍雲海的鏡頭,得等。等了五天才等到。所有的人都忘了病痛,扛著器材登山。啊,無邊無際的雲,如波起峰湧,浪花飛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眼前的奇景,終身難忘。
上黃山拍戲,第一天,雇民工挑攝影器材等上山,但是後麵幾天,每天都得自己扛器材爬山啊。這種苦,是心甘情願的,是應該的。
黃山的鏡頭拍完,到山腰拍夜戲,大雨瓢潑。沒有雨,借發電機製造人工雨。滂沱大雨噴瀉而下,一個鏡頭拍完,所有在場人員渾身上下濕透。山風習習,寒意陣陣,沁人肌骨,特別是兩位演員,嘴唇都凍得發紫了。場務趕緊送上薑湯,喝了,再拍,再“下大雨”,再凍得發抖………
例子還有很多,不想舉了。說了一大堆苦,並非自詡。要吃影視飯,就得受這樣的罪。要拍出好電影,就得甘心吃苦。我不想舉世界電影中那些名演員名導演,含辛茹苦 為電影獻身的故事,隻想問當今的年輕影視藝人,你們能吃苦嗎?你們拍戲有多少跟班服務效勞?你們有多少鏡頭是找替身的?你們什麽都要伸手,據說,有的演員剛成了名就傲慢至極,連女人用的衛生巾都要在劇組報銷,不臉紅嗎?你們不想想,你們的豪車豪宅是成千上萬的影迷供給的,不是你們的勞動應得的,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這種“奇跡”?拿了這麽多錢,有的人居然還逃稅、吸毒,劈腿爬床離婚的風流醜事不斷,讓整個社會看得起嗎?
我不能不說,影片拍攝時這些吃苦的鏡頭,十七歲的馬伊琍從來也沒有拍過。電影裏也不需要她有這樣的鏡頭,她的鏡頭基本上都是在屋內的。我們完成了這樣一部為藝術大師劉海粟樹碑立傳的作品,感到驕傲!這是我們這個劇組所有人的榮光!
可是,親愛的馬伊琍小姐,您成了名以後,不能這樣損這部讓您起步成長的電影啊!不能用假話為自己貼金啊!您拿了800元的稿費,卻說這部電影糟到票房隻有500元,《叛逆大師劉海粟的故事》的創作人員聽了,那是鑽心刺骨般的疼痛啊!他們不願意說,也因為您成了名,怕傷害了您。
姚壽康導演看了各電視台對您采訪的錄像,您的很多假話讓他很痛苦。他臨終前,對我說“這個小姑娘真沒有良心”,說著,淚水湧上他的眼眶。他的女兒姚嘉敏,在當時劇組裏,和您是同齡的好朋友,後來您成名了,幾年後,又在同一個劇組裏,你居然理也不理,嘉敏和我說到此事哭了;寫到這裏,淚水也濕潤了我的眼眶,我已經無話可說,也無需再多說……
我的文字寫得很平實,寫得很厚道,寫得很客氣了,沒有什麽誇張,也絕不是背後 暗戳戳的說壞話。隻有那些心理陰暗的人,才用陰暗心理去猜度他人。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所有這些話都可以當著馬伊琍的麵說,她看了我的文章也可以通過媒體或當麵和我爭辯澄清。
古人說,“不以一眚掩大德”。馬伊琍的成名,確實是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所得。我真心地祝福她今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福她生活幸福美滿!媒體幫她說了一些假話,也隻能算“一眚”,小的錯誤。我隻是因為前些日子夢到了摯友姚導演,有的話再不說,對不起他。說了,也不會怕被人 誤解。電影拍攝時,劉海粟的侄子劉卓如先生贈我一幅墨寶,書曰:“澹泊”。寧靜而致遠,澹泊以明誌。我已經退出影視界,名利二字,如同過眼雲煙而已。
最近在媒體上看到馬伊琍常發表講話,作為一位名人在教育青年一代。
什麽叫名人,不光要有名氣、名聲,還要有名節。節,就是節操。《論語·陽貨》中曰:“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節操要不被磨損而堅挺,要不被染黑而潔白,就得自愛自重,正直,慈愛,德藝雙馨。
寫此文時,驚聞吳貽弓導演駕鶴西逝。我的耳畔響起了《城南舊事》的插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今宵別夢寒……”
望影視名人們記住前輩吳導演的囑托“電影萬歲”,為祖國創作真正的電影精品。
願與大家共勉之。
2019年9月1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