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比原文和你寫的提綱,又有些補充:
任洋:1. 創作隊伍很年輕,2 . 創作目的明確:把年輕聽眾觀眾從對流行音樂的關注引導到對古典音樂的關注和喜愛, 讓觀眾走進劇院。 3. 節目的模式新穎且成功
查理老師:1. 充分肯定《聲入人心》對古典音樂普及傳播的嚐試。 “ 經典的聲樂藝術出現別具一格的作風,不僅僅是傳承,還為行業展現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2.下一季希望有更多改進,比如更多對歌劇、藝術歌曲、音樂劇的演繹;希望音樂剪輯的完整性; 希望有表演性的歌劇片段(我猜想如果采納,下一季可能會出現舞台布景、服裝、道具等等)3. 同樣希望觀眾走進劇場
彭侃: 無補充,你總結的很好
周亞飛: 還提出建議: 1. 更加專注美聲和音樂劇的選曲,減少流行歌曲。2. 增加對音樂專業知識的普及,美聲、歌劇、音樂劇的知識點普及 (我個人覺得一台節目要幹這麽多的事,有這麽多功能,難為湖南台了,LOL)
趙紅雲: 除了引用各大媒體、專業期刊盛讚節目之外,借他人之口婉轉提出“評委中應該有兩位美聲權威” ; “可以無需借助擴音設備,展現美聲自帶共鳴和音響的真實效果”
鄧東源: 建議把握好民族語言和時代性 ,民族音樂語言要在音樂劇和歌劇中占到一定比例 ( 這是對嘎子的充分肯定嘛)
廖勇: 把作曲家放進節目裏,加強歌劇、音樂劇的戲曲性(我不太理解這句話,增加表現力?) 還可以按照角色、聲部進行比賽( 這個建議挺新穎,比比到底誰唱《冰涼的小手》最好聽)
張小群: 音樂劇和歌劇不宜在同一地位上比較。 希望下一季對音樂劇和歌劇的評判標準有導向,點評有學術含量(我猜是婉轉吐槽尚、劉兩位出品人的學術含量, 應該增加音樂劇的專業人士進行點評)
。。。 確實太長了,你沒總結後麵的發言,我也就沒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