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給你一個21年的舊帖。隻是一時感慨,沒做更多研究。但她花九年時間旅行,在路上,是在那樣的時代。

來源: 2023-08-21 18:15:1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通神學(神智學)會(Theosophical Society)創始人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Blavatsky)

 

     昨晚睡覺前翻看《克裏希那穆提畫傳》一書,讀到了通神會兩個創始人如何相見的文字,深深被布拉瓦茨基夫人吸引。通神會的另一個創始人,是這樣直觀描繪布拉瓦茨基夫人的形象的:

她穿著肥大的猩紅色襯衣,”卡爾馬克人(Calmuck)那樣闊大的麵龐”上有一雙暗淡而倦怠的眼睛,金發亂蓬蓬地一直垂到肩上“它們像絲綢一樣柔軟,一直卷曲到發根,就像科茨沃爾德母羊身上的羊毛”。  

 

 

 

 

    

我立刻好奇起來,收了關於她的信息閱讀。
她的人生不僅充滿了傳奇,也充滿了爭議。有人奉她為大師、有人稱她為神棍。但匆忙的了解中,有兩點,我是明確的。

一,她開創的通神學(神智學)協會,影響了社會和許多人,對印度教和佛教在西方的傳播也起了作用。
通神會的基本宗旨是:“在東方古代宗教中尋找真理,探尋宇宙間尚未明確的法則,倡導全人類建立超越種族、信仰、性別和階級種性的手足之愛”。
而對這些宗旨的推行,她說:“通神學會將粉碎信條和教義、社會和種姓偏見的鋼鐵鐐銬,打破種族和民族的憎恨與障礙,打開真正實現全人類大團結的大門”。

我對宗教和神秘主義都沒有研究和認識,但對一個十九世紀的女性,有想法、有見識、有行動力,非常佩服。

 

二,在創立通神會前,有過長達九年的周遊世界,是學習、也是積累,直到開創新的世界。
    
        她1831年7月出身在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上校,母親是小說家,17歲那年,她同意嫁給埃裏溫省的副省長,40歲的尼基弗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布拉瓦茨基(Nikifor Vladimirovich Blavatsky)。但最後掙脫婚姻的束縛,從1849年一1858年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時間環遊世界。其實,除了這九年,她一直在路上,一邊學習,一邊探索,她到過土耳其、希臘、北美、南美、印度、西藏,最後於1874年在紐約與亨利·斯蒂爾·奧爾科特上校共同創立了通神會。

 

     

她用勇氣、膽識、智慧書寫了她的傳奇。匆匆寫到這裏,讓我想起了沈從文墓碑上黃永玉鐫刻的一句話:
            一個士兵,
            要不戰死沙場,
             便是回到故鄉。

勃拉瓦茨基夫人,我仿佛看到了你“不用馬鞍獨自騎著哥薩克馬穿越俄羅斯大草原(你自己說的)”奔赴你心中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