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威尼斯最安靜的一隅

來源: 2025-08-14 12:53: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2025春遊地中海(十三):漫步在威尼斯最安靜的一隅

(上接:威尼斯:靜謐與喧囂之間

我們在威尼斯雖然隻呆了短短兩天,但足跡卻幾乎踏遍了這座水城的各個區域,當然是借助於這裏別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這座非凡都市的每座建築,每條小巷,每條運河,都浸透和積聚著深厚的曆史積澱和濃鬱的文化底蘊。你隻要用心體驗,放開雙腿暴走,每個角落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所到的威尼斯本島(Venice Proper),通常指瀉湖中由118座小島通過400多座橋梁連接而成的威尼斯的曆史中心即主要居住和旅遊區域。在行政上,威尼斯被劃分為6個城區:

1. 聖馬可區(San Marco)是核心與政治宗教中心,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總督府等地標均在此區;

2. 卡納雷吉歐區(Cannaregio)在西北部,一條鐵路線連接了威尼斯與外界,是城市的陸上門戶;

3. 聖十字區(Santa Croce)是西部的交通樞紐;

4. 聖保羅區(San Polo)麵積最小,卻熱鬧非凡,網紅景點裏亞托橋把它與聖馬可區連在一起;

5. 多爾索杜羅區(Dorsoduro)位於南部,學院美術館,聖母大殿和海關大樓都在此;

6. 城堡區(Castello)位於東部,是麵積最大的區。

告別多爾索杜羅區與聖喬治島,我們坐水上巴士回到聖馬可區後,便迎著大運河堤岸的粼粼波光向東,走入威尼斯最安靜的角落——城堡區。

城堡區因公元6世紀建的一座城堡而得名,是威尼斯六大區中麵積最大的一個。它西起聖馬可區和卡納雷吉歐區,東至聖彼得島和聖埃琳娜島,擁有豐富多元的曆史文化底蘊,周圍環境不似聖馬可區那樣喧囂,遊客稍少,人們可以體驗寧靜安逸的城市生活。區域內的景點,不再是單純的風景,而是更接地氣、人間煙火與曆史記憶的疊加。

沿大運河東行不久,一座雄偉的騎馬雕像佇立在陽光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anuele II)紀念碑。這位意大利“國父”的雕像描繪他策馬向前的昂揚姿態,象征著意大利統一的豪情。雕像下的浮雕刻滿戰鬥與勝利的場景,基座上插著意大利國旗,迎風獵獵。

由羅馬雕塑家埃托雷·法拉利(Ettore Ferrari)於1887年創作的這尊雕像,是為紀念1861年意大利統一後王國第一個國王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1820-1878)逝世十周年而建的。

轉入靜謐的街巷角落,我們找到了至美聖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Formosa)。這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建於1492年,由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師毛羅·科杜西(Mauro Codussi)設計。教堂所在的的至美聖瑪利亞廣場(Campo Santa Maria Formosa)是威尼斯最大的廣場之一,與擁擠的聖馬可廣場相比,這裏的氛圍更加安靜,隻有偶爾的鍾聲和腳步聲回蕩,在這裏停留片刻,讓人感到輕鬆愜意。

繼續走,眼前豁然開朗,聖約翰和聖保羅廣場(Campo Santi Giovanni e Paolo)到了。這是威尼斯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

經過這座橋從西側進入廣場。

廣場中央矗立著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Andrea Verrocchio)於1480-1488年創作的巴托洛梅奧·科萊奧尼(Bartolomeo Colleoni)騎馬雕像,青銅色騎士昂首,戰馬健壯,充滿力量感。這位15世紀威尼斯著名的傭兵統帥,因戰功顯赫獲得特殊榮譽,其雕像成了城市的驕傲。

廣場上,有兩座曆史悠久的地標性建築 :一個是聖約翰和聖保羅教堂,另一個是聖馬可大會堂。

聖約翰和聖保羅教堂(Basilica di Santi Giovanni e Paolo),是威尼斯最大的教堂之一,被稱為“威尼斯的萬神殿”。15世紀以後,曆任威尼斯總督的葬禮都在此舉行,是25位總督的安息之地。

教堂紅磚外牆莊重而冷峻,內部空間高大肅穆。祭壇與側殿間隱約可見眾多總督的墓碑和紀念碑,其中大部分出自隆巴多家族之手。

毗鄰教堂的是聖馬可大會堂(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意大利文“Scuola Grandi”意為“大社團”,或譯作“大會堂”,最早是威尼斯普通市民組成的慈善性質的宗教組織。這座聖馬可大會堂是威尼斯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這類組織,長期承擔著濟貧、醫療和宗教儀式等公共職能。1485年,一場大火之後,由皮埃特羅·隆巴多(Pietro Lombardo)與其子圖利奧·隆巴多(Tullio Lombardo)等人重建教堂,形成了如今融合文藝複興與哥特元素的外觀。外立麵上兩扇門兩側的浮雕由圖利奧·隆巴多創作。這些描繪威尼斯守護神飛獅以及聖馬可洗禮與治愈阿尼亞努斯等主題的浮雕被視為其浮雕作品的早期範例。

隨著歲月流轉,建築逐漸轉型。19世紀初,聖馬可大會堂變身為一座市民醫院(Ospedale Civile)。如今,它既是醫院的入口,也是一座集藝術、醫學與曆史為一體的展示空間。沿河看向遠處,背後的建築是如今市民醫院的主體。

女兒女婿兩位醫生出於職業的愛好,對這座特別的醫院很感興趣,把參觀列入行程,大家不辭勞苦,穿街走巷 ,終於找到了這裏。那天,或許因五一節放假,裏麵空無一人,但依然敞開大門,讓遊人自由進出。穿過雙排柱廊的入口大廳,進入到醫院內部,頓時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真是個意外的驚喜!

這家醫院身世不凡,比如它在1896年首先在意大利引入放射性診療,是很多威尼斯人的出生地,建築內包括曆史醫學圖書館、解剖病理學博物館和藥學博物館。

走進內部仿佛穿越到了幾百年前,昔日大會堂的輝煌遺跡,繪畫與雕飾中夾雜著曾經的榮耀,一一展現在眼前。

牆壁上的這件浮雕描繪醫者一手按在患者胸口,另一手握著藥瓶,神情專注而寧靜。躺臥的患者目光虔誠,似在等待奇跡的發生。雕塑家將這一瞬間刻畫得極為生動,仿佛神跡就在眼前實現。

繼續前行,門廳右側的古老階梯呈現在眼前。最初由毛羅·科杜西(Mauro Codussi)設計的樓梯在 19 世紀被毀,但現存的樓梯是依照科杜西的原設計重建的。

大樓內部裝飾非常精美,地麵由大理石鑲嵌,彩色玻璃窗透進溫暖的陽光,牆壁上有各種雕塑,甚至樓梯上方的天花板上都飾有精致的畫作。踩在略顯磨損的石階,拾級而上,仿佛在穿越幾個世紀。

樓道牆上還有紀念馬可波羅誕辰700年的係列紀念展板。 

再仔細看是在宣傳中國的傳統醫學呢。

蘇州和威尼斯是姐妹城市 ,估計這些展板來自東方威尼斯。

世界衛生組織設於威尼斯的一個辦事機構。

大會堂裏麵有一座寬敞漂亮的庭院,四周的回廊上建有連續的立柱或拱門,質樸而又莊重。 

從這裏隱約可見隔壁教堂立麵的頂端和祭壇上方的穹頂。偌大的庭院別無他人,靜悄悄的,是兩天來難得一見的最安靜的一隅。庭院深深、綠意盎然,我們幾個人坐在石階上,盡情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

聖約翰和聖保羅廣場真是個神奇的地方,既有被稱為“威尼斯的萬神殿”的曆任總督安息之地,又是眾多威尼斯人的誕生之地。

城堡區另一座至美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Formosa),所在的廣場稱為至美聖瑪麗亞廣場。這座鍾樓為巴洛克風格,大約建於1678年至1688年之間。

遊人在附近的一座橋上拍照。

廣場邊緣流過的一條運河和河上相連的幾座橋。

一條靜靜流淌的運河河道。 

馬爾瓦西亞橋(Ponte de la Malvasia),位於城堡區的又一座橋。

幽靜的小巷。

就這樣穿街過巷,走馬觀花,把個城堡區差不多轉遍了。這裏沒有瀉湖的柔美,卻有曆史的厚重;沒有聖馬可廣場的繁華,卻沉澱著城市的榮耀與過往。維托裏奧紀念碑的昂揚、至美聖瑪利的精巧、聖約翰和聖保羅的莊嚴、聖馬可大會堂的輝煌……每一處都在訴說,另一種不那麽喧囂的威尼斯。它不招搖,卻耐人咀嚼,讓人靜靜地欣賞,細細地品味。

謝謝瀏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