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門三趟:年初的回國,夏天的挪威,秋天的育空,都是之前做好計劃 但被疫情耽誤的。所以2023是我的拾遺補缺年。疫情後通脹嚴重,旅遊花費全麵飆升,對比之前做的功課,感觸更深。風坦的育空遊記很少,而此行是最辛苦也是我最喜歡的,就先寫育空。
育空位於加拿大西北角,緊鄰阿拉斯加。麵積 483,450 km² 相當於西班牙本土,但人口還不到四萬五千人,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育空匯聚了加拿大所有5000米以上的山峰,包括最高峰 Mount Logan。美加邊境線上矗立著 Mount Saint Elias,是美加兩國的第二峰。邊境上的四大公園:Kluane / Wrangell-St. Elias / Glacier Bay / Tatshenshini-Alsek 由冰川和高山組成,因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非極地冰原,被評為 UNESCO 自然遺產。育空自然景色壯觀,也是灰熊、馴鹿的家園。此行我們跟風坦4位熱愛戶外的朋友結伴,在兩個地區背包徒步:先去了北部的 Tombstone Territorial Park,之後是 Kluane National Park and Reserve。
D1 飛入育空
周六一早,我們從最高攝氏三十多度的多倫多啟程,經溫哥華飛往育空首府白馬。從溫哥華到白馬一路俯瞰群山、冰川、碧湖,景色超美。可惜其間不斷有山火冒出的滾滾濃煙,看了讓人心驚。這幾年夏天加西天氣越來越熱,幾乎年年有山火,今年BC省山火特別猛烈。出發前新聞報道,2023年加拿大山火的碳排放占了全球總碳排的1/4。親眼目睹,感到人難勝天,很多環保努力都是枉費。。。
1-1. 從溫哥華一路向北,炫窗外是連綿的群山和冰川,眾多碧湖灑落期間。Beautiful British Columbia,名不虛傳
1-2. 可惜山間冒出滾滾濃煙,這大麵積山火,看了讓人心驚。

1-3. 我們一行四人,在白馬機場跟另一對朋友匯合。他倆從匹茨堡自駕而來,途中經常沒有手機信號,最後幾天還因山火被迫改道。現在大家終於順利匯合,而且朋友已經準備好大餐。我們剛到起點,就好像已經大功告成般舉杯慶祝。出門第一天,胃就被這樣熨平。

D2 Whitehorse to Dawson City
今天是我生日,喜歡旅遊的人隻要能在路上慶生就高興。於我,每個陌生的地方都是最好的禮物,也算是年年有驚喜。這次在白馬,老天的禮物是淩晨後院看到的極光。。。早上出發前,門口又升起一輪霧虹。希望是個好兆頭。在白馬的 Superstore 燒瓶後,我們兩部車一路向北,奔向Dawson City(道森)。
從白馬去道森的一路沿育空河前行。今天天氣很好,但沿途景色平平。熱愛秋色的朋友說回程樹葉該黃了,秋色會很美。果真被她言中。8天後我們在金燦燦的秋色中原路返回。
道森,白馬之後育空的第二大城市,常駐人口1577(2021)。道森的鼎盛時期是19世紀的 Klondike Gold Rush。淘金熱其間,十萬美國青年奔赴道森,造成當地物資極度緊缺,拉雪橇的狗一時炙手可熱。傑克倫敦的名篇“野性的呼喚”,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話說養尊處優的寵物狗狗Buck被人從加州家中偷走,輾轉賣到荒無人煙的育空。途中Buck受盡虐待、曆經千辛萬苦重獲自由,最終成為狼群領袖。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被數次搬上銀幕,我猜因為這是美國開拓精神的象征?
道森很小,橫豎就那麽幾條土街。名為城市,其實更像個小鎮。街邊的車一律塵土覆蓋,城外是當年淘金留下的條條溝壑。時間在這裏好像停滯了。我家隊友說道森更像個電影城。Visitor Center 身穿傳統服飾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她說來這裏的遊客很多是阿拉斯加郵輪公司組織的,郵輪結束後遊客繼續陸地遊,行程一到兩周不等。遙想當年,這段北行的旅途真是千難萬險,出發的十萬之眾,隻有不到三成到達道森,無數滿懷希望的年青人,死在途中。而最終帶著黃金回家的,僅僅不過幾千人。。。“對許多前往道森的人來說,他們離開時口袋空空,但他們經曆了一次奇妙的冒險。他們見過北方,他們感受到了無限的不可思議的希望 - 北方惡劣的氣候、無盡的陽光、嚴酷的冬天,可以給人們帶來希望。這是他們一生中的大冒險,這是他們的頓悟”。。。如今來這裏的遊客裏,不少是當年淘金者的後代,也有很多對這段曆史感興趣。(誰說北美沒有曆史?)道森的旅遊項目,大多跟淘金有關。
傍晚時分我們到達道森,酒店餐廳隻營業到 8:30pm,入住後趕緊吃飯。季末了,各種本地產的啤酒售罄,餐廳隻有Heineken供應。飯後時間還早,我們去城外的 Midnight Dome 看夜景。站在山頭,Dawson City 盡收眼底。這個十幾分鍾車程的景點,跟團要快四十加刀一人呢!
2-1. 借朋友手機照,得瑟一個生日淩晨的極光

2-2. 道森最大的旅館,幾乎被郵輪乘客包圓。郵輪季結束後,旅館也隨後關閉。

2-3. 晚飯後去 Midnight Dome,俯瞰育空河圍繞的道森市。

D3 Dempster Hwy
今天走 Dempster Hwy,沿途走了 Goldensides trail,山巒疊嶂皆秋色。路過 Tombstone Interpretive Centre,領了露營許可證。為這三個營地,我們一月初就開始折騰,好幾種方案,總算在出發前決定下來。
3-1. Dempster Hwy 是條土路,一路向北通往北冰洋。

3-2. 很快進入Tombstone Territorial Park,可惜今天陰天。走了個簡單的Day Hike,隨後在 Tombstone Interpretive Centre 接受Orientation。工作人員檢查了熊罐,簽發露營許可證。明天要開始6天的 backpacking,晚上大家忙著最後的packing。

D4. Mountains are calling
墓碑山(Tombstone Territorial Park )是育空的省級公園,以其嶙峋山形而獲”北方Patagonia”之名。前年曾計劃來這裏徒步,但陰差陽錯沒能成行。今年跟四名風壇露營經驗豐富的朋友,在Yukon最美的秋天來走了6天。雖然全程下雨,但墓碑山的壯美仍讓人難忘。
墓碑山公園很大,除 Dempster Hwy 沿途,絕大部分區域人跡罕至,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後來在 Haines Junction 碰到一德國牛人,來育空玩三個月。他疫情前就來過一次,那時德國居然有航班直通白馬,比我們從多倫多出發還方便!這次他是乘皮劃艇順河進入墓碑山深處,然後在內陸“徒步”,全程 Bushwhacking。跟他比,我們的徒步算是“舒適遊”。
我們走的是官方的 backpacking trail,步道維護得不錯。沿途有3個營地,都在風景很美的山腳湖畔。營地設施有 raised tent pads,旱廁,cooking tent和灰水桶,維護運輸全靠直升機。Park Ranger 每天在三個營地間遊走,及時解決各種問題。我們那六天碰到 Ranger 換班,前一個 Matt 和後來的 Nate 都熱情友好,有問必答。
這次徒步提前一年就開始計劃。最初有N個版本,最後大家一致同意飛入走出這個方案。一月份搶到營地,Talus Lake 和 Divide Lake 各兩晚,Grizzly Lake 隻有一晚。進山的直升機是跟 Trans North 的飛行員 Nathan 直接訂的,對比前年做的功課,價格漲了好幾百刀!
進山那天天氣大好,我們擦著鋸齒般鋒利的山峰飛行。雖然坐在後座,墓碑山的大美仍震得我 WOW WOW 連連,下了直升機下巴差點收不回來。。。可惜下午就變天了,沒等到日落。然後是天天下雨。。。露營最怕這種冷冰冰、濕漉漉的天氣,躲在狹小的帳篷裏真是百無聊賴,在雨裏搬家換營地更是痛苦萬分。幸虧這次帶了很多食物,進山時給行囊稱重,背包有42.6磅,是我有史以來最重背包。這次除了脫水食物,還帶了水果、奶酪、雞蛋和各種零食,外加同伴帶的牛肉、熏魚等美食一路吃個不停,可算是最奢華的一次背包行。
Talus Lake營地夾在 Tombstone Mountain 和 Mount Monolith 兩山之間。這一帶還有幾個小湖,是 day hike 的好去處。九月初已是墓碑山的深秋,今年因為多雨,紅色Tundra 已過頂峰,但黃色的小灌木正在peak。每日穿行在一片金黃中,地上是白色鬆軟的 Reindeer Lichen,細看如珊瑚般美麗,讓人難以下腳。還有熟透了的藍莓、黑莓和蔓越莓。。。雖然天氣不給力,大家仍玩得開心。第二晚是全程最美日落,全營地的人,尤其是幾個攝影師都笑逐顏開。感恩老天在最美的營地給了個最美的日落。
4-1. The mountains are calling

4-2. 橫貫 Tombstone Park 的 Ogilvie Mountains 山脈,以兩座花崗岩山峰:墓碑山Tombstone Mountain 和巨石山 Mount Monolith 出名。這裏山形獨特,號稱北方的Patagonia。

4-3. 直升機降落在 Tombstone Mountain 腳下

4-4. 營地設施還不錯,有 Cooking Tent 和 Food Locker
4-5. Talus Lake 夾在兩山之間,一麵是 Mount Monolith,另一邊是 Tombstone Mountain,躺在帳篷裏就可以舒服地看風景。

4-6. 吃過午飯,我們去Ranger推薦的小湖玩。這一帶沒有路,經常要撥開灌木,踩著白色鬆軟的 Reindeer Lichen 前行。荒野中四下無人,隻有這白色和金色,映襯著黑色的墓碑山。

4-7. 給漂亮的地衣來張特寫吧

4-8. 下午下起小雨,晚飯後天氣晴了,大家紛紛鑽出帳篷看日落。可惜西麵依然濃雲密布。等啊等,始終沒能等到日落。

D5 Talus Lake
昨晚多雲,沒看到極光。今早也沒有日出,有點小失望。旱廁的糞桶滿了,公園派直升機來拉走。新來的 Park Ranger Nate 和 Matt 一起忙前忙後。Matt 隨後搭乘直升機出山, Nate 接班,站好營地關閉前的最後一班崗。後麵幾天他會很忙,主要是忙著配合直升機運送三個營地的糞桶。
5-1.早飯後五個小夥伴去爬 Mount Monolith。Ranger 說半山腰有個小湖,景色不錯。山坡上到處是紅色的 Cranberries,襯著白色的 Reindeer Lichen。喜歡這大自然的畫作。爬到半山腰天降大雨,還夾雜著小冰雹。山路越來越陡 越來越難走。看看巨石上的烏雲,我們知難而退。

5-2. 中午大家都擠進 Cooking Tent,坐在各自的熊罐上吃飯聊天。旁邊女孩的保溫杯印著我們單位的Logo,就聊了起來。原來她在安省長大,inspired by Marc-André Leclerc, she moved to BC and settled in Squamish。Ranger Matt 也是安省人,看來跟新聞說的一樣,安省果然人口流失嚴重!吃完飯大家各回各帳篷,我把手套留在Cooking Tent,沒想到Tent漏雨,幾小時後OR的防水手套居然濕透了。晚飯時忙著烤手套,邊上一位年長的Hiker 建議我睡覺時把手套放睡袋裏,靠體溫捂幹。實踐出真知,這個辦法的確有效,但濕漉漉睡得不舒服。晚飯後雨終於停了。Talus Lake 如鏡般倒映著遠山近峰。遠山是 Mount Frank Rae (2,360 m), the highest mountain of the Ogilvie Mountains.
5-3. 沐浴在陽光中的 Mount Monolith,顏色也溫柔起來.

5-4. 夕陽穿過雲層灑向山穀,Tombstone autumn tundra 一片金紅。

5-5. 沒想到下了一天雨,老天最後獎勵了一個完美日落。同行的除我都帶了相機,期待他們的大作登場。

D6 From Talus Lake to Divide Lake
一夜大雨,不用惦記看極光。今天要從 Talus Lake 走到 Divide Lake。早上8點多雨停了,兩個小夥伴迅速收了帳篷奔赴下一個營地。我跟隊友也開始收帳篷。剛拆了外帳大雨又回來了,趕緊把帳篷蓋好。幾番折騰,弄了個裏外全濕。中午雨總算停了,湖麵煙霧繚繞,周圍的山被新雪覆蓋,越發漂亮,看得我舍不得離開。等吃過午飯營地都空了才動身。
下午趕到 Divide Lake 雨又回來了。幸虧今天這段路是全程最容易的,一路沿著Mount Monolith 側麵走。前麵看了兩天的山,本以為已經對它很熟了,但今天換個角度又有全新感覺,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午飯時跟兩個美國攝影師聊天。這對年輕人之所以成為”職業攝影師” ie.出門玩有人出錢特約,自有過人之處。我最佩服他們超人的體力和連續作戰的能力。今年他倆春天從鹽湖城出發,已經在北美馬不停蹄地玩了半年,都是徒步登山這種辛苦的玩法。請他們給景點排名,說最喜歡 Montana,Wyoming,Alaska,Boundary Water。。。排名不分先後,各地都去過好多次。他倆叫 Nate luebbe 和 Autumn schrock。能聊得這麽起勁,起因是瓦斯卡蘭 - 當年我們在山腳下仰望的秘魯最高峰,Nate 爬上去了。
去 Divide Lake 途中碰到 Ranger Nate。他一早出發去 Grizzly Lake 營地幫直升機運糞桶出山,這時已在返回Talus的路上。Nate說今天從 Grizzly 到 Divide 的路上出了幾起 accidents,有遊客就此打道回府。那段路是全程最難的,難關是 Glissade Pass,雖然隻有300米升高,但很陡很滑,下雨尤其危險。
在Divide Lake 的第二天,天氣依舊不給力,就沒去 Ranger 推薦的藍湖,隻在營地四周轉轉。當晚風雨交加,大風吹得帳篷呼呼作響。我擔心帳篷被吹倒一夜都沒睡踏實。後來得知那晚 Talus Lake 營地的風更大,吹壞了旱廁的門,還吹翻一個華人攝影團的帳篷。
6-1. 中午雨終於停了,但雲層很低。Talus 湖後的 Mount Monolith 消失在雲霧中。午飯後雲霧散開一些。山頭披上新雪,越發漂亮。

6-2. 今天天氣不好,直升機無法進山。午後營地的人幾乎走光了,隻剩一對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跟他們聊了會天。

6-3. 午飯後逐漸雲開霧散,我倆舍不得離開,又圍著Talus湖溜達一圈,下午才動身去下一個營地。Ranger說從 Talus 到 Divide 這段是全程最容易的。但雨後石頭濕滑,也不好走。

6-4. 路過一個漂亮的無名小湖

6-5. 途中碰到 Nate。他一早趕去 Grizzly Lake 營地幫直升機運送糞桶,回來的路上處理了幾起 accidents。Ranger 的工作服都是 Arc'teryx 的 Hardshell,估計這裏就是雨多。路上碰到的 Hikers 一大半也穿鳥家雨衣。在山裏大家實用為主 可不是趕時髦。
6-6.到Divide Lake 時雨又大起來。泥濘中搭起濕漉漉的帳篷,吹起睡墊拉出睡袋,又是一個家。濕冷的雨夜裏,感歎N年前跟風買的 Feathered Friends 睡袋第一次真正派上用場 - 之前露營從沒碰到過這麽多天的連陰雨!

D7. Divide Lake
下雨天露營真難熬,一上午大家都百無聊賴。在帳篷裏熬到11點多,雨終於停了,兩個小夥伴去爬山,兩個在營地休息。我跟隊友繞湖隨便轉轉。
7-1. 穿過濕漉漉的金色矮灌木叢,來到 Divide Lake 湖對岸。山穀深處鳥鳴不斷。後來問 ranger,得知是 Gyrfalcon。

7-2. Mount Monolith從這個角度看好像 Shark's Tooth

7-3. 爬上山坡俯瞰,Shark's tooth 又換了一副模樣

7-4. Mount Monolith - 看不厭的百變神山

D8. From Divide Lake to Grizzly Lake
在網上搜墓碑山照片,多是 Talus Lake 和 Divide Lake 周邊,Grizzly Lake 一帶的很少。我猜是攝影師們飛進飛出,壓根不來 Grizzly Lake 這邊拍片。其實全程走下來,我最喜歡從 Divide 到 Grizzly,尤其是過 Glissade Pass 那段,簡直可以媲美 Huayhuash Circiut 的 Pass。一路看著 Mount Monolith 百變的山形,非常震撼。平時走得最快的隊友,那天久久坐在山口舍不得下山。
早上在 Divide Lake 時又是烏雲壓頂,但日出時驚鴻一瞥,給了個日照金山。下午到 Grizzly Lake 營地仍是陰天,好在總算沒下大雨。雨中過 Glissade Pass 可不好玩。
Grizzly Lake 營地很大,跟前兩個營地比,這裏什麽都是雙份的:20個 tent pads, 2個outhouses,2個 cooking tents,人也多了一倍。吃過晚飯才5點,我想著來都來了,拉隊友去走附近的 Twin Lake Trail。按以往經驗,營地周邊的短途步道景色都不錯。這個 Twin Lake 升高多,終點又是全程最高點,應該值得一爬。
去 Twin Lake 的路果然很陡,我帶路,隊友跟隨,臉拉得三尺長。這位吃了晚飯就不愛動的人今天肯來爬山,算是很給麵子了。Twin Lake 本身沒啥特別,就是兩個小湖。今天沒有陽光,湖水灰暗。但爬上山脊,眼前是層疊的山巒、無盡的秋色,還有前幾天一直圍著轉的 Mount Monolith 的那根中指,到這裏,隊友總算陰轉晴。
8-1. 早上又是烏雲壓頂,但日出時分驚鴻一瞥,給了個日照金山。這是全程唯一一個日出,還瞬間就消失了。這張照片focus在帳篷上,給要去的朋友看看這裏tent pad的先進。

8-2. LD去上廁所,我去湖邊想看日出時分的 Sharks Tooth。可惜沒走幾步陽光就完全徹底地消失了。歎氣, NND又是個壞天氣。

8-3. 早飯後開拔去下一個營地 Grizzly Lake。先沿著山穀走,一路是無邊的Tundra。山穀裏小河流淌。 快到 Glissade Pass時休息吃午飯,減輕些背包重量。

8-4. Glissade Pass全程最難的一段路,陡且一路碎石,背大包爬分外吃力。早上兩個動作快先出發的隊友,這時已經到半山,從山腳望上去隻是兩個小點,看著很 intimidating 。上山不愛用登山杖的隊友,這時也拿出一根。

8-5. 一路上,我們的爬山健將在前鼓勵著大家。攝影大師包最重,爬得也最辛苦。

8-6. 終於上到 Glissade Pass,這裏狂風呼嘯。

8-7. Ranger Nate 在 Pass 上守候,他等全體人員安全上山,才放心地返回 Talus Lake。墓碑山的營地每年開放不到三個月,Nate說這是他忙且最快樂的時光。營地關閉後他得去坐辦公室了。話說在加拿大,Park Ranger 的位置競爭極其激烈,Nate和Matt都是長得帥、身體好、性格開朗,最關鍵的是對這一帶了如指掌。他們爬過這裏的每一個山頭,就憑這點,大多數人就競爭不過了。

8-8. 翻過 Glissade Pass,Grizzly Lake 就在腳下,湖後是我們轉了5天的Mount Monolith。這是全程我的最愛,瞬間好像回到Huayhuash。

8-9. 下山一路都是景。右麵是山和湖,左麵是Tundra覆蓋的山穀。可惜照片拍不出這裏秋色的美。

8-10. 到達 Grizzly Lake 營地搭好帳篷,晚飯後去走 Twin Lake。這條道短而陡,最後一段都是大石頭。
8-11. 一路狂風中來到步道終點。一路拉長臉的隊友看到 Mount Monolith 那根中指,終於開顏。這裏可以俯瞰 Twin Lakes,可惜沒有光不出彩。

8-12. 群山中來一張 Pano:左麵是Twin Lake和Mount Monolith,右麵是Grizzly Lake。看著湖後的 Glissade Pass,回想白天翻山越嶺的艱難。

8-13. 天色漸晚,我倆頂著呼嘯的狂風下山。看著眼前的層巒疊嶂忍不住想,今天要是晴天,日落會有多美?

8-14.下到半山風小了很多。最後一段迎著著Grizzly Lake。暮色中,可以看到營地帳篷,outhouse 和湖畔的Cooking Tents

D9 出山
今天是營地關門日,所有遊人集體出山。這是全程最熱鬧的一段,前後碰到20多人,有些是來走Day Hike。這一路又是滿山滿穀的Tundra,紅黃層層漸變,美得讓人不斷駐足。再歎一次,可惜照片拍不出墓碑山的無邊秋色的壯美。
9-1. 今天依舊是陰天。原以為出山的路會容易些,沒想到又是在石頭堆裏走。

9-2. Grizzly Lake和Mount Monolith漸行漸遠

9-3. 天又變了。搞不清陰雨是這一帶的常態,還是這次運氣不好。出山的路雖然隻有11 km,但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走起來感覺很漫長。

9-4. 一路不斷回望Grizzly Lake

9-5. 離Trail Head越近,天氣越好。遠遠的能看到Dempster Hwy了,終點就在眼前。

9-6. 在這裏碰到幾個走Day Hike的,景色比公路邊的 view point 要好很多。路旁石頭堆裏躲著 rock ptarmigan,是這一帶常見的鳥,冬天雪後,羽毛顏色會變成全白。

傍晚回到 Dawson City,6人去 Jack London Grill 吃喝慶祝。此行一路順利,大家都很開心。
而同行的攝影大師,已經在計劃要重返了。希望下次來碰到好天氣,日出日落星空極光拍個遍。
***
一些信息,給對墓碑山徒步感興趣的朋友:
Hike and camp at Tombstone Territorial Park
墓碑山營地預定鏈接
放一張網上的墓碑山地圖。可以看出,徒步能到的,隻是公園極小一塊。

直升機公司鏈接
對不徒步的同學,墓碑山有直升機的Tour,還可以在 Talus Lake 附近 Landing。飛墓碑山的直升機公司有兩家:Fireweed helicopters 和 TransNorth helicopters。兩家我都聯係了,最後選了TransNorth,因為他家價格便宜點。
TransNorth家的直升機有三人和五人的,可惜今年三人的壞了,沒的選隻能坐五人機。前排副駕駛的View當然最好,還有個小窗可以打開拍照。後排靠窗也不錯,但隻能看一個方向。而且後排的窗不能打開,所以拍照會反光。坐後排中間基本沒法拍照,視野也不如靠窗的開闊。。。我們飛的那天天氣好,起飛前我臨時跟Pilot商量加錢在山裏多轉了一圈。如果是攝影為主,可以提前聯係公司,要求把門卸掉,航拍更方便。當然如果你是看景為主,少拍甚至不拍照最好,譬如我家隊友。
TransNorth helicopters 我是跟駕駛員 Nathan Savoie 直接聯係的,聯係方式:
email: nathan.savoie@gsheli.com
Cell: 780-832-2154
Office: 867-993-5494
HeliTour 很貴,但天氣好真是物有所值,所有坐過的人都說震撼,希望也不會讓你失望。
當然,作為徒步愛好者,there is no view more breathtaking than the one you hike to...
2023 徒步育空(下)- Kluane 國家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