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歐之旅 德國篇 1 烈火重生的德累斯頓

來源: 林間溪 2019-04-26 17:26: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725 bytes)

從來沒有哪一座德國城市,讓我如此驚豔於她的美麗。當我們驅車駛入德累斯頓(Dresden)的老城區時,一種驚豔的感覺撲麵而來,而且這種感覺無處不在、持續長久。不僅僅是第一印象,而是從頭到尾,驚豔到底。這是源於德累斯頓華麗的風格,麵積不大的古城區密密麻麻的集中了眾多頂級的建築和美麗的雕塑。高大的宮殿展現出舊時的繁榮,深褐色的牆壁積累了歲月的沉澱。可誰又能想道這竟是一個廢墟中站立起來的巨人,烈火後重生的城市?!我想歸根到底我的驚豔大概來源於之此吧。德累斯頓是德國東部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很早以前這裏原是一個古斯拉夫人的定居點,後來日耳曼人向東擴展來到這裏。德累斯頓這個名字正式出現在曆史記載中是在1206年,梅森伯爵迪特裏希在易北河南岸建立了一個德意誌城鎮Dresdene。後來它逐漸發展為選帝侯以及皇家領地,再後來更成為薩克森王國的首都,開創了數百年的繁榮曆史、燦爛的文化藝術、以及精美的巴洛克建築,因此又被稱為巴洛克明珠。將這個城市帶入大規模巴洛克風格是17世紀末薩克森王國最顯赫一時的奧古斯特一世,也稱為強者奧古斯特。當時,這個中歐小王國,一方麵流著浪漫熱情的波西米亞血統,一方麵又仰慕崇拜法國和意大利貴族文化裏的奢華氣派。在國王的大力鼓吹推動下,許多意大利及法國藝術家前來創作。他們設計巴洛克風格建築,提倡巴洛克雕刻造型及繪畫流派,並發揚宮廷式風格的古典音樂及歌劇,從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和光彩奪目的宮殿建築。德累斯頓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

然而真正讓我驚豔讚歎不已的並不僅僅限於那些美麗壯觀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德累斯頓人們熱愛家園、重建家園的決心、努力與成果。在數百年的發展中,德累斯頓有過繁榮,但也經受過毀滅性的災難。對世界近代史感興趣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在二戰期間是盟軍的轟炸重災區。1945年在盟軍的空襲中,總計有1478噸高爆炸彈、182噸燃燒彈投在德累斯頓的上空。老城區和內城東麵郊區全部被大火吞噬燃燒,數百年的輝煌和繁榮頓時化成灰燼變成廢墟。前不久我看過一部德國電影《無主之作》,其中有一些空襲後的德累斯頓的鏡頭,更加強了我對當時的慘烈的認識。戰後德累斯頓人民開始了全麵的修複工作。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德累斯頓獲得了重生。看著眼前的景色,很難想象它是一座從廢墟中重建的城市,絲毫看不出當年戰爭的慘烈,這座藝術古城逐漸恢複了它舊時的風貌。德累斯頓人民按照原貌還給世界一個全新的“古城”,讓數百年的輝煌和繁榮重現於世。

德累斯頓的老城令人驚豔 

廣場中間置放著一堵二戰的殘牆,作為紀念碑警醒人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除了那段殘牆,老城完全看不出當年空襲後的慘烈

易北河畔風光好

易北河(Elbe River)蜿蜒穿過德累斯頓,並在此地突然轉頭而去,形成了一個大彎。城市便坐落在這彎彎河畔的左右兩岸,分成為新舊兩部分。古老的奧古斯特大橋橫跨河麵,將新舊城連接。北邊是新城區 (Neustadt),居住著許多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和學生。南岸的古城區分布著許多漂亮的古建築,河畔的布呂爾平台 (Bruhl Terr)上人流如織。有人腳步匆匆,趕著去造訪那些美麗的宮殿;也有人不緊不慢趴在欄杆上眺望河麵,不時還會向遠遠的船隊招招手;還有人在平台上隨性踱步,累了便找一家咖啡館坐下,捧著咖啡麵露喜色,享受著片刻的閑暇。

易北河畔風光好                                                                                

德國雕塑家Ernst Friedrich August Rietschel 

布呂爾平台上好熱鬧                             

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 (Frauenkirche)

由布呂爾平台折向西南,不遠處是德累斯頓聖母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726年,在建築師格奧爾格·貝爾(Georg Bähr)主持下,曆時17年完成。教堂采用了96米高的圓形拱頂,曾一度是德國最宏偉的新教教堂,可以媲美梵蒂岡的聖保羅教堂。在其建成後的二百年間,曾經是德累斯頓城市的重要地標,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築的代表作。然而聖母教堂的命運多舛,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個被譽為“巴洛克明珠”的城市遭到盟軍飛機的輪番轟炸。老城區遭到極大的破壞,大教堂被炸毀,隻剩下殘垣斷壁。二戰以後,德累斯頓被劃分為東德管轄,教堂廢墟一直荒蕪,作為戰爭紀念碑保存。兩德統一後,德累斯頓的市民提出了重建聖母大教堂的要求,立即得到了廣泛的響應,以及世界範圍的讚助和捐贈。大教堂的重建工程於1994年開始,耗資1億8千萬,其中2/3資金來自於私人或企業界捐獻。全世界50多萬人參加了捐贈,美籍德裔生物學家君特·布羅貝爾(Günter Blobel)於199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他將獎金全部捐出,用於大教堂的修建。終於在被炸毀60年後,雄偉的大教堂於2005年又重新屹立在易北河畔。大教堂的命運也是整座城市的縮影,從它的重建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德累斯頓是如何艱難地從戰爭的廢墟中站起,在烈火中重生。

茨溫格宮 (Dresdner Zwinger)

這個城市中最有資格被冠以“舉世聞名”的建築,當屬茨溫格宮 (Zwinger),它乃是巴洛克建築的尖峰巨作。它始建於1709年,強者奧古斯特時代。由馬修丹·尼爾·珀佩爾曼 (Matthäus Daniel Pöppelmann)設計建造。為了裝飾這座宮殿,眾多的雕塑家為其創作了大量無與倫比的雕塑作品。茨溫格宮是德累斯頓最為恢弘和著名的古建築,是珀佩爾曼的最高傑作。到了19世紀,曾設計森歌劇院的著名建築師戈特弗裏德·森(Gottfried Semper),又在其北側增建了意大利文藝複興式樣的部分,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封閉式的庭院。這座巴洛克式宮殿強調曲線、注重裝飾,華麗炫目。中間是占地1萬平方米的方場,宮殿建築圍成一圈,精致的大理石雕塑隨處可見。最美的是大噴水池周圍的出浴仙女塑像,姿態神情各不相同。宮西南麵是正門,因其頂好似王冠叫作王冠門,其他幾麵也各有大門可供出入。現在的茨溫格宮是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其中古典大師畫廊(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最負盛名。收藏了15-18世紀歐洲許多著名畫家的傑出畫,其中以拉菲爾的傳世之作《西斯廷聖母》最為珍貴,為畫廊的鎮館之寶。宮殿的瓷器博物館內的收藏也極為豐富,是世界上第二大瓷器博物館。

茨溫格宮的皇冠門                                       

站在庭院向外看,北邊門洞正對著薩克森國王約翰一世的騎馬雕像     

巴洛克式建築環繞,形成封閉式的美麗庭院,中間的噴泉和花園也很漂亮     

北麵建築為古典大師畫廊,收藏來15-18世紀許多著名畫家的精品

庭院內的雕塑也特別吸引眼球                                      

噴水池兩邊的牆壁上,出浴仙女塑像姿態各異神情不同

天台上好像是個雕塑園                         

宮殿瓷器博物館內的收藏也極為豐富,是世界上第二大瓷器博物館。

很難相信這是瓷器作品                                      

王侯列隊圖 (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

坐落在德累斯頓宮的東北側中庭,曾經歐洲最古老的競技場施塔爾霍夫(Stallhof)的外牆上,有一條宏大的瓷磚壁畫,這便是著名的王侯列隊圖。非常幸運的是,這座牆躲過了二戰的空襲,完整地保留下來。當時周圍已經被轟炸成一片廢墟,唯有這堵牆還屹立著,使我們今天還能欣賞這幅珍貴的瓷磚壁畫。壁畫長101米,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瓷磚畫。壁畫展現了國王和王公貴族們騎馬列隊行進的情景,追述韋廷王朝(Wettin Dynasty,1127-1876年)的曆代35位君主,以及各時代的藝術家共93人。壁畫為25000片瓷磚畫組成,描繪細膩、傳神。全部瓷磚都是在瓷器名都邁森燒製、鋪就而成,非常珍貴。

天主教宮廷教堂(Katholische Hofkirche)

宮廷教堂是薩克森王國的皇家教堂。教堂尖塔高83米,屋頂形狀猶如船身,上麵環繞78尊近3米高的聖人雕像,格外雄偉華麗。薩克森韋廷家族曆代國王和侯爵長眠於教堂內,其中包括存放強者奧古斯特的心髒的銀質小箱,而他的軀體則安葬在波蘭的克拉科夫大教堂。

德累斯頓宮(Dresden Residenzschloss)

德累斯頓宮位於宮殿教堂旁,是德累斯頓最古老的建築之一,為薩克森選帝侯(1547-1806)和薩克森國王(1806-1918)的宮殿。宮殿融合了許多建築風格,從羅曼式到巴洛克。宮殿因戰爭大部分遭到損毀,直到2006年才修複完工,重現當年的輝煌。宮殿內的綠穹館 (Historisches Grünes Gewölbe)最值得參觀,收藏了從中世紀到文藝複興的珠寶、象牙、琺琅、水晶玻璃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森伯歌劇院(Semperoper)

這是一座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偉大建築,毫無疑問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歌劇院之一。森伯歌劇院最初為薩克森宮廷歌劇院,建成於1841年,由薩克森國王自掏腰包,設計大師戈特弗裏德·森伯(Gottfried Semper)主持建造。歌劇院精巧、宏偉、壯觀,具有意大利文藝複興鼎盛時期的建築風格,牆壁上雕刻著藝術價值極高的雕像。歌劇院建成啟用後,德國著名音樂家瓦格納的許多歌劇都是在這裏進行首演,一係列的演出讓瓦格納聲名大噪名揚世界。不幸的是劇院於1869年被一場大火焚毀。1878年歌劇院重建,建築師依然是森伯。重建後的皇家歌劇院有傑出的管弦樂隊,出色的音響效果,使得劇院成為19世紀歌劇院建築中的頂峰傑作。著名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在歌劇院擔任指揮,他的諸多歌劇也是在這裏進行首演。一次世界大戰後,薩克森國王退位,宮廷歌劇院也隨之改名為薩克森國家歌劇院。二戰期間,歌劇院也沒有逃脫被轟炸的命運。德累斯頓人民在此後又用了近40年的時間對這座劇院進行修複,1985年2月13號森帕歌劇院重新開放,人們為了這來之不易的輝煌時刻舉行了盛大慶典。

歌劇院門口廣場上立著薩克森國王約翰一世的騎馬雕像,這位國王有一個非常冗長的名字:約翰·內波穆克·瑪麗亞·約瑟夫·安東·克薩韋爾·文森茨·阿洛伊斯·弗朗茨·德·保拉·斯坦尼斯勞斯·伯恩哈德·保羅·費利克斯·達馬蘇斯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真沒想到這麽漂亮。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7/2019 postreply 12:07:43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