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巨石文化的傳統,主觀原因,是因為祖宗們沒想到會有今天俺們這麽多孝順後代,
喜歡要拿他們當初的生活方式,去跟別人家的祖宗比個短長。否則他們一定會努把力,把那長城用石頭壘起來,而不是用黃土夯出來,以便子孫後代在當今世界上揚眉吐氣。
OK, just kidding.:-)
二位同學的討論很有意思,各獻小紅花一朵,表示感謝。
華夏缺少大型石製建築,不是因為石頭少,而是因為早期文明源起的地方黃土、樹木多。聰明的祖宗們早早就掌握了極其高超的用土、木構建幸福生活的屏障的技術,開始享受起人生來了。比如夏商之交出現的大型宮殿基址,就充分體現了這種水平。此後數千年沿革,土木技術被發展到極致,C同學貼的故宮,就是集大成者。
遺憾的是,土木不利於長久保存,尤其跟石頭做的東東比。因此早期的雕梁畫棟,基本無存於地表。古建史上說,現在還存在於地麵上的最早的建築,是東漢的高頤墓闕。而這個時期的希臘羅馬留下來的石頭,又何止汗牛充棟啊!
好在,咱們祖先的土木建築雖然沒有保存下來,可是中華文明卻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連續發展到今天的;反之那些製造了輝煌石頭大業的古文明,卻大多早早地斷了香煙。
所以,誠如山人所言,尺寸各有短長。咱們這些後來的,還是應該借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便利,少攀比而多欣賞所有地球人創造出來的所有美妙吧。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