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歸來麵麵觀 (二)
朝鮮歸來麵麵觀 (二)
上一篇我們看到了朝鮮光鮮亮麗的一麵。這一篇曬曬它的另一麵。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如果隻選出一麵給別人看,無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都會給人以片麵印象。要想深入的了解朝鮮,僅憑幾天並且受到一定限製的走馬觀花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在這裏不求麵麵俱到,隻求真實可靠。
與上篇不同,這篇反映的對象主要是朝鮮的鄉鎮。火車開過鴨綠江後,年紀稍大點的旅客常常會把眼前朝鮮的落後和中國七八十年代相比。這些正是朝鮮不希望外界過多關注的地方。結果就有了不讓拍這照那的限製。與前些年相比,我們這次受到的限製少多了。這說明,隨著與外界更多的交往,朝方也在逐漸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限製。
下麵的這些照片大多是在火車或汽車行駛中拍攝的。單從照片上來看,恐怕很難得出朝鮮農民在饑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的結論。城鄉差別不僅存在於朝鮮。中國同樣存在,甚至更大。一個被資本主義世界封鎖了幾十年的國家,一個被社會主義兄弟姐妹們拋棄了的國家,能搞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多虧了社會主義體製,沒見過哪個非社會主義體製國家能堅持這麽久的。
如果一個國家也可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其它什麽山寨機構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最有資格。如果真的申請到了,那要比造一百顆原子彈更能保護這個國家的安全。任何想要改變朝鮮現狀的企圖就都成了破壞文化遺產。這樣國家不就保住了嗎?隨著前來參觀旅遊人數的增加,再在平壤開上幾家五星級賭場,朝鮮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快就會趕上澳門了。到那個時候,朝鮮的村民每天開著寶馬和奔馳去公路和鐵路兩旁的農田裏去上班。上班前先把車停到附近的地下停車場,然後換上破舊的勞動裝,扛著鋤頭來到田間,擺出各種姿勢等著從哪裏經過的遊客們爭先恐後的從車廂裏為他們拍照。對不起跑題了,不會有人來找我麻煩吧?
好,那我們就先從鐵路和公路兩旁的牛車說起吧。多數同行的遊客看到後第一直覺就是朝鮮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但沒人想到牛車綠色環保的一麵。
從下麵的兩張照片上可以看出,朝鮮的肥料生產無法滿足農業上的需要。入冬之後需要挖河泥來當肥料。不過生產出來的可都是有機食品呀。
朝鮮農村的很多地方還是靠燒柴來做飯和取暖。在開城參觀的時候,看到有人背著稻草和柴火從路上經過。一個農村孩子,身上背比自己身體還大的一捆稻草與自己同齡的城裏孩子走在一條路上,雙方對此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了。
11 背木柴的人
包括首都平壤在內,朝鮮為大眾服務的第三產業十分有限。在平壤以外,可以看一些路邊小販,不知朝鮮有沒有城管?
朝鮮農村的住房條件看起還可以。有些漂亮的住房後麵有矮小的平房。但看上去起碼也是磚木結構。
因為出行和拍照隻能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我所能看到的朝鮮農村隻有這些。也許還會有比這更糟的一麵,可還能糟到哪裏去呢?其實這樣已經很糟了。要知道七十年代朝鮮人均GDP約600美元,遠遠高出當時中國人均GDP20倍!
是什麽造成了朝鮮如此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落後的農作方式?是製度嗎?是世襲嗎?還是其它什麽?雖然都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和中國沒有可比性。因為現在中國根本就是資本社會主義。那就把朝鮮和古巴做個比較吧。同樣的製度,同樣是世襲,同樣都是被封鎖了幾十年,今天的古巴雖然還不發達,但也沒到需要外界糧援的地步。美國中央情報局2013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古巴93,中國96,朝鮮164!真給社會主義製度丟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