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圓明園本來的模樣

來源: 2014-01-09 11:35:3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圓明園,是中國人心頭的一塊痛楚。我們越是通過文獻資料了解到圓明園曾經的恢宏,就越是為圓明園今日的殘垣斷壁感到心痛。

今天,請跟隨3D模型中的鏡頭,一起探尋圓明園本來的模樣。

 

圓明園全景

 

方壺勝境:在福海北北岸灣內,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圓明園中最為美麗的建築.此景前部的三座重簷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後部的九座樓閣中供奉著2000多尊佛像、30餘座佛塔,建築宏偉輝煌,是一處仙山瓊樓般的著名景觀,主題樓閣實為一座寺廟建築。

 

九 州清晏為圓明園中最早的建築物群之一,部分建築物為康熙年間所建。雍正初年,此部分景區成為帝王重要的寢宮區。曆史上著名的西太後(慈禧)為“懿嬪”時居 住在此。九州清晏位於圓明園九州地區的中軸線上,此處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處也是各地衙門,向皇上呈覽貢品、物件、畫冊的地方。

 

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園內舉行朝會、接見外使的行政區域。功能類似故宮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駕崩後停靈之處。占地1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7000平方米。正大光明殿建於1725年(雍正三年)內簷高懸雍正禦書“正大光明”四字匾。

 

鴻慈永詁,亦稱安佑宮,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月地雲居西北,為清帝禦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禦容畫像,是一處大型的寺廟園林,占地6.5萬平方米,築麵積3600平方米。

 

蓬島瑤台:建於1725年(雍正三年)前後,時稱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台。位於福海中央,為相連的三座湖心島,仿神話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霧中的蓬島瑤台如仙境一般。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個生肖依次輪流噴水,俗稱“水力鍾”。

 

牡丹台,就是後來圓明園四十景中的“鏤月雲開”。牡丹台位於後湖東岸,南臨曲溪。殿為三間,殿前以文石為坡,種植牡丹數百本。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來圓明園的牡丹台觀賞牡丹。主宰中國命運長達130餘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匯聚一堂,傳為佳話。

 

澹泊寧靜俗稱田字房,又名淡泊寧靜。此景雍正五年1727年已建成。這座宮殿的外型是一個漢字的形狀:“田”。“田”意為耕地,農業是封建帝國的命脈,皇帝每年都要在這兒舉行犁田儀式。

 

萬方安是以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為意境的一組景觀,位於圓明園中心景區後湖的西北側。雍正時稱“萬字殿”,俗稱萬字房,乾隆時稱“萬方安和”。主建築位於湖中,外觀為卍字形,共33間殿宇,萬字型建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特例。

 

遠瀛觀西鄰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是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馬戈爾尼,曾至此處遊賞。遠瀛觀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遠瀛觀主體樓、大水法、觀水法。

 

南北朝北建有專供皇帝觀賞噴泉用的寶座和石雕屏風,名曰觀水法。

 

線法亭位於大水法之東,在圓形土丘上建西式漢白玉八方亭。“線法”意指西洋透視法。此山曾是乾隆跑馬登山處,俗稱轉馬台。

 

別有洞天:在福海南岸,位置隱秘,經城關出入,有納翠樓、水木清華之閣、時賞齋、石舫。雍正時曾在此處開爐煉丹,乾隆(1736年-1795年在位)、嘉慶(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園居住。現今遺址處還留有石舫的基座。

 

方外觀,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為三開間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麵的歐式小宮殿。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方外觀”為一座清真寺,據說此樓曾是乾隆帝維族愛妃(容妃,俗稱香妃)作禮拜的地方,方外觀西南橋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萬花陣:即迷宮,現已經重新複建。黃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鍾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節皇帝坐在亭子裏,宮女們手持黃色蓮花從迷宮入口進去,誰先到達亭子,就可以得到賞賜,所以又稱黃花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