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的來說,登頂不是唯一目的是沒錯的。
但是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和對待。像惠特尼這樣的山,non-technical 登山活動的天堂。用我兒子的話是:to die for. 個人認為,如果身體健康,有準備和基本的鍛煉,唯一能阻止登頂的因素是天氣。一是雷擊,另一個是冰雪。我們那天,這兩個情況都不存在。所以登頂是必須的。
2. 同行的人的登頂速度差別大,不是理想的狀態,但也不至於就不能結伴而行。很多登山客的遊記都寫到同時出發,走著走著就分開了。長距離的登頂活動,大家長時間用同一個速度,不太合理。
3. 我在文章中提到,我因為服藥,在登頂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如何高山反應,隻是除了第一天在lone pine lake適應時有高山反應。我在99switchback時的頭痛是因為氣溫低的原因(頭部要帶著50%的熱量),人在冬日裏在戶外呆的時間長,都會有這個感覺。後來太陽出來後,我雖然到了海拔更高的地方,甚至在峰頂呆了3個小時,但是都沒有我頭天在lone pine lake頭暈感覺。我在峰頂的三個小時,沒有任何不適。
4. Hypothermia就是在外界條件下,人的體溫下降造成的。它有4個因素:temperature, wetness, wind and time. 有報道說在50度的溫度下曾有過因Hypothermia而死亡的例子,那是因為衣服濕透了,大風,持續時間太長。但是如果僅是溫度在零度左右,沒有wetness和wind, 且時間有隻有幾個小時(<8),又有羽絨衣和windbreaker(我們都帶的有)一般人都不會有問題。
5. 獨行的原因是因為長時間,遠距離,如果不按照自己的pace走,第一是累,第二是難受。個人認為,任何non-technical 的登山,如惠特尼山,有身體條件和速度接近的同伴是最好,若沒有,可以獨行,在中途或終點會合。
6. 溫度高/出汗加上天氣幹燥,要比僅僅天氣幹燥用水量要大多了,我去年在大峽穀時,8小時的飲水量要超過我在惠特尼山18小時(15+3)的飲水量。多數人的經驗是3-5升水,根據氣候定。以我登頂的氣候,3升就夠了。
一點說明,我和兒子過去在起伏很小的山徑上走過14哩,我當時沒有發現他有速度問題,但在走坡度大的山徑時,覺得他走得慢,但因為距離短,不知道他的速度到底是什麽。話又說回來,他和我都不知道我的速度是什麽,我們應該在一個至少有幾千呎的山徑上走走試試的。我兒子不滿意他的速度和時間,他還想在登一次。我們下一次solo,我沒有問題,但是要解決通訊的問題,等待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