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歐遊記之三: 巴爾幹噩夢 -- -- 瓦爾特保衛不了的薩拉熱窩

來源: 2013-10-03 09:10:5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夢雖是人做的,做什麽夢卻並不由人。俺遊走薩拉熱窩時好夢不斷,但那段困擾薩城的魘魘噩夢,卻也始終離得不遠。。。

波斯尼亞曾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400多年,其間伊斯蘭教被強力,甚至暴力,引入這原本是天主教/東正教的地盤,世界上於是出現了講斯拉夫語的穆斯林。他們從無到有,直到接近人口的一半,主要信奉天主教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人則構成了人口的另一半。二戰後,瓦爾特的老上司強人鐵托,把巴爾幹半島上的波、塞、克等國統一到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大旗下。波斯尼亞也就成了這聯盟中的一位小兄弟。 八、九十年代之交,天安門事起,柏林牆倒塌,北斯拉夫語係的餓螺絲帝國解體,南斯拉夫亦難以為繼。不過,與蘇聯的分裂相比,南聯盟諸邦獨立的過程殊為血腥。如此,作為各方較勁的著力點,薩拉熱窩也就無可挽回地墮入了它的噩夢。

從1992年到1996年,要求波黑獨立的穆斯林等所聚居的薩城,被反獨立的塞爾維亞族部隊,封圍了三年多,時長超過德軍包圍斯大林格勒一倍以上。在此期間,占領著周圍製高點的塞族部隊,用槍子炮彈,放倒了城裏近萬人。與此同時,整個波斯尼亞也都成了屠宰場。一個總共才500萬人的國家,死了10萬,跑了100萬,出現多次數千人口被集中屠戮的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事件。。。所有這些,都還是在聯合國派遣了維和部隊的情況下發生的,否則內戰的規模一定更大、冤死的各族平民隻能更多。

 

 1. 夜色中開進薩拉熱窩老城,我們忙著找路,別的啥也沒注意。早上起來興衝衝地開得門去,撲麵便是巷口山坡上一片白色的碑林。。。


2. 趨前端詳,原來是一墳場。這墳場麵積廣大,向坡上望去,看不到邊。。。




3. 向坡下追尋,也一眼望不到盡頭





4.站在側麵,
退到街邊,便是用上了最廣角的魚眼鏡頭,也還是不能把它收全




5. 直到後來爬上了瓦爾特駐足過的山頭,才看明白了這墳場跟這城市之間大的不成比例的比例



6. 大墳場本不稀奇,咱人口眾多的祖國有的是。但是身陷於同時修成的數千個同樣簇新的墓碑之林中,便是俺這盜墓出身的,看了也不免頭皮發麻,心裏淒惶。這裏的墓主都是在圍城期間辭世的,其中絕大部分死於槍炮之下,也有少數如《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導演那樣,是在圍城中因饑病而去的。

a.




b.




c.




d.






7. 戰爭惡夢的遺痕,並不僅見於墓地。在老城周圍走走,“彈洞前村壁”的景象,
在圍城已結束了十七年後的今天,居然仍隨處可見。足見當時的破壞有多大。

a



b.




c.



d.


e.


8. 夜幕中的墳場,在清冷的燈光照耀下,格外肅穆。

a. 月黑風高墓徑斜



b. 舊塚新墳伴人家



9. 成千上萬條生命,交換來了這三麵波斯尼亞土地上到處可見的旗幟:中間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聯邦共和國國旗;左麵是波聯邦組成體之一的穆斯林-克羅地亞聯盟的旗幟;右邊是波聯邦另一成員塞爾維亞共和體的旗幟。
永遠不能確知的是,對於獵獵飄揚的大旗下長夢不醒的人們來說,這樣的交換,是否值得?



10. 逝者長已,隻好向活著的求解。為此俺跟俺的大胡子穆斯林理發師用英文進行了非常磕磕絆絆但也是非常親切友好地會談。他的回答是:

a. 不值得 (原話是: the war was stupid)
b. 值得: (原話大意是: we (muslim) used to be treated as "little people", but not any more in Sarajevo. I don't want my children to live a life of "little people"). 這位理發師是原來居住在塞爾維亞的穆斯林,後來才搬來薩拉熱窩的。
c. 結論: 繼續糾結。波士尼亞現在有三個總統,每人八個月輪流執政,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權力分享格局。塞族和穆斯林麵和心不和,照理發師的講法,就是如果不得已去了對方的地盤,要盡量保持低調,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如人類曆史上所有慘劇造就的創傷一樣,最後的平複,大約隻能是淡忘;而淡忘,又一定是好幾代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