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行(3),聖彼得堡(上)
列位,坐遊輪入境俄羅斯還真有點兒名堂可學。 都知道俄國入境手續麻煩,麻煩到有時會讓人覺著難抓頭緒, 以致接下來還有人可能會知難而退(不包括我, 我是越難越較真兒的主兒)。 這回我是坐著皇家加勒比的遊船抵達聖彼得堡的。 原以為老毛子們一見著這麽大的船到港定會畢恭畢敬地開啟通道, 然後再夾道歡迎,讓船民們樂得從耳朵到耳朵地大搖大擺地入境。 等下了船才知道做夢去啵!甭管你是搭什麽交通工具來的, 俄國邊境官在處理外國人入境手續上跟同仁堂的店訓似的,那叫”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以前看規定說乘遊輪到達俄國的旅遊者,在保證其本人乘遊輪入境, 再乘同一條船出境時可免申請入境簽證。說是這麽說, 不過具體操辦起來還是讓人感到了俄國人在外國遊船客入境處理手續 上與其它國家的不同之處。 遊輪遊客下船後要通過一個俄國人設立的“護照管製區( Passport Control)"。 在這裏遊客們排隊逐一經過俄羅斯邊檢的櫃台窗口, 您得向裏邊兒的俄邊境官先呲牙一笑再出示護照,入境卡, 船上的Sea Pass(房卡)和入境團遊的遊覽票或扣有“費用付訖” 字樣的合同4樣東西,完了還要經過俄邊境官的一些詢問和犯照( 北京話,用眼睛盯著你)。 有那些個旅遊目的不純的主兒經過犯照這一環節腿就先軟了, 早打心眼兒裏放棄了幹壞事的念頭, 剩下的全是入境後怎麽學雷鋒幹好事的念頭。您注意到沒有, 上麵提到的那第4樣東西表明了遊輪客入境後隻能團體遊, 個人遊還是不行的。如果非要個人遊, 那麽就得走繁雜的程序辦理普通入境簽證。如果沒有個人簽證, 又沒有辦理團遊, 最後的選擇就隻有事先找一家俄國境內有特別旅遊資質和經批準的旅 行社帶著您入境遊。不過說是這麽說, 具體執行起來還是有漏子可鑽。 我在船上認識的一個從英國來的朋友,他跟我說, 他第一天嚴格按俄方的要求拿著上麵提到的4樣東西辦理的入境過關 ,第二天隻拿著護照和房卡就又入了境, 沒有再需要入境卡和遊覽票。 他也因而意外地獲得了一天個人自由行的便利。 我上麵一開始說乘遊輪入境俄羅斯還真有點名堂, 這個名堂現在您瞧明白了嗎?
出了邊檢大廳,外麵站著好幾個俄羅斯姑娘,手裏拿著8 x 11的打印紙向遊客指示著不遠處的一拉溜旅遊大巴。 登上大巴後導遊開始收團票,核對人數。 我們這個導遊是個40多歲的俄羅斯女人,帶著胸牌, 上寫著名字Kalekina, 翻成漢字就是卡列金娜。她經過時,我用俄語招呼道,您好, 卡列金娜同誌。這話讓小卡同誌愣了一下。她後來跟我說, 好久沒人稱呼她同誌了。她說我這句俄語說得挺正點, 問我是不是還會其它一些俄語?我說就會這一句( 其實我會的不止這一句:)。 LP後來提醒說我跟俄國人套俄語近乎兒小心被人家當間諜給拿了。 她這麽一說弄得我後來再不敢和卡列金娜白活俄語了:)。 卡列金娜點過人數後大巴駛離港口進入聖彼得堡市區,前往冬宮。
聖彼得堡這城市我已仰慕許久,早就想來一直不方便。 這次能來這兒算是了卻我一大心願。 聖彼得堡舊稱列寧格勒和彼得格勒,地理位置上在俄羅斯西北部, 波羅的海沿岸和涅瓦河口,以前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 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 聖彼得堡一名來自耶穌門徒彼得的名字和扼守涅瓦河口的彼得保羅要 塞(Peter and Paul Fortress)。關於這個要塞下文會較詳細地提到。
跟團遊有跟團遊的好處。主要就是個省心。不好的是不自由, 客人想細看一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往往不能如願。 比如大巴行至比薩列夫大街20號時, 好些人都想看看名聞遐邇的馬林斯基劇院。 結果由於劇院不在停車參觀的名單內,車子便疾駛而過,很是可惜, 車子速度快得甚至不容我端起照相機拍一下劇院的外景。 我記得2005年去馬來西亞時也遇上過類似的事兒。 那次到了馬六甲市,在經過馬六甲海峽時, 很多國人團客要求停車與海峽合影,由於未列入參觀項目, 車子無論如何也不停,結果造成整個旅遊團和司機導遊大幹嘴仗, 旅行還為此一度中止,改溫馨旅遊為馬六甲海邊大戰:)。
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上,毗鄰涅瓦河。 原來是俄國曆代沙皇的皇宮,1917年2月沙皇被推翻以後, 這裏成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據點。 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起義者又攻克這裏, 遂使冬宮成了10月革命的象征。 再後來冬宮又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哈米塔什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的一部分。這個博物館與盧浮宮, 大英和大都會並列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可謂珍貴之極,不可不看。 我對冬宮少得可憐的一點印象來自電影《列寧在10月》。 當時看到影片裏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和斯莫爾那大學裏開出的起義部 隊(由士兵,工人和農民組成)合到一塊,匯成聲勢浩大的人流, 從皇宮廣場,經過亞曆山大紀念柱攻打冬宮的三座拱門。 衝進冬宮後再沿著宮殿入口的華麗的大階梯(叫作約旦大階梯) 奔上頂樓進入宮內,那情景給人的印象太深了。 不過由於展品陳列的習慣和參觀慣例, 現在參觀冬宮反而要從臨近涅瓦河的一側進去, 參觀完後從皇宮廣場的一側出館。次序倒過來了? 我提醒列位以後去冬宮參觀時最好選冬天兒去, 選擇夏天去依我看來不妥。因為冬宮參觀的人多,人多溫度就高, 夏天本來就熱,再加上宮裏沒有空調和通風設備(連窗戶也不開), 遊客皆被搞得滿頭大汗,幾個鍾頭參觀下來真有點兒不容易。 冬宮展出展品的展品據說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 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 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 館藏品異常豐富,有好事者做過統計, 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350個), 看遍大部分展品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我們參觀了一個上午,按照專定設計的“最佳”線路東鑽西竄, 最後大概隻看了30多個展廳而已。
整個冬宮的外觀看似一般(像一棟三層的淺綠色辦公樓或宿舍樓群) ,但內部裝飾的豪華和藏品的豐富卻讓所有進去參觀的人為之震驚, 讚歎不已!我以往觀賞過不少歐洲的皇宮, 但像冬宮這樣極盡豪華到無以複加地步的說老實話還真沒有見識過。 走進寬敞,富麗堂皇, 鑲滿金飾和鏡子的宮廷舞廳時會讓你覺著如身在凡爾賽宮的鏡廳, 旋即又讓人仿佛看到貴族爵爺與夫人小姐們在宮廷樂師們的伴奏下翩 翩起舞。看過2012版《安娜 卡列尼娜》 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安娜與情人沃倫斯基伯爵在舞會跳舞時手臂和手掌 令人眼花繚亂的路數變換。 如今站在舞廳中央會讓你覺著這些人還在身邊翩翩旋轉。。。。。 我們的參觀票是含攝影費的,所以可以拍照但不準用閃光燈。 這個可以拍照也是要打引號的。好東西根本不能拍, 能拍的當然送給我也算好東西,但檔次差一些。 展廳裏的古油畫色調極暗,發黑,加上展室的窗簾全部拉上, 光線雖不是暗得伸手不見五指, 但不用閃光燈怎麽拍嘛?死馬當活馬醫吧, 拍油畫時我大部分用15秒快門(原考慮光圈優先, 但怕那樣快門可能會更慢而無法拍照),感光度開到最大。 這樣畫質肯定慘不忍睹了,但拍照還是比不拍要好(全是廢話), 看看後期提光和其他處理能不能補救一下。另外,當看到沒管理員時咱也趕緊揚起閃光燈喀嚓一下。但也就這一下,那個俄羅斯老太太管理員不知什麽時候早已站在了我傍邊。這這這,這該不是克伯格退休的吧?怎麽這麽神出鬼沒的捏?不管怎麽著,給人家道歉吧。還沒等我張嘴呢,老太太先訓上了,X$@(*^%!&¥@#$^!%¥#。。。。。。

冬宮臨涅瓦河一側。我橫不能站在河裏拍照吧?側著拍遊人甚多,您就湊合看啵:)

舉5號牌子的那位就是領隊卡列金娜同誌。

冬宮門口的牆上掛著哈米塔什博物館的金屬牌子。什麽時候開,什麽時候關都瞧清楚了吧?

進了門準備上樓。這裏也是馬特維耶夫帶著攻打冬宮的部隊剛衝進宮裏的那塊地方。

冬宮走廊上的雕塑。

約旦大階梯。

天花板上。

金色劍囊牆飾。

展畫。

葉卡特琳娜大帝肖像。這就是那個酷愛打牌敲三家兒的主兒。打起牌來不分晝夜。打到晚上造一條“奶油烤魚”接著敲。

極細的馬賽克組成的拚接畫地板。


冬宮臨涅瓦河一側。我橫不能站在河裏拍照吧?側著拍遊人甚多,您就湊合看啵:)

舉5號牌子的那位就是領隊卡列金娜同誌。

冬宮門口的牆上掛著哈米塔什博物館的金屬牌子。什麽時候開,什麽時候關都瞧清楚了吧?

進了門準備上樓。這裏也是馬特維耶夫帶著攻打冬宮的部隊剛衝進宮裏的那塊地方。

冬宮走廊上的雕塑。

約旦大階梯。

天花板上。

金色劍囊牆飾。

展畫。

葉卡特琳娜大帝肖像。這就是那個酷愛打牌敲三家兒的主兒。打起牌來不分晝夜。打到晚上造一條“奶油烤魚”接著敲。

極細的馬賽克組成的拚接畫地板。

郊遊圖。

聖誕圖。油畫風格極似拉斐爾

聖誕。






丘比特贈劍。


女奴拍賣會。

皇宮廣場。

士官背影。
(未完待續)

聖誕圖。油畫風格極似拉斐爾

聖誕。






丘比特贈劍。


女奴拍賣會。

皇宮廣場。

士官背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