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心靈的古鍾聲

來源: 申簷 2012-01-14 12:24: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52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申簷 ] 在 2012-01-14 12:25:3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西方流傳有一句諺語:你如果要了解一個人,你就看看他周圍的朋友。


 


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要了解一個民族,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哲學……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


 


其實,宗教在文化層麵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要遠高過哲學的影響,因為宗教是信仰,哲學是思想。前者為後者提供了源泉和動力。因此,你要真正了解一個民族,你就要看看這個民族的百姓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宗教就像一個萬花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意識。


 


我走過許多國家。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總會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疑問:這裏的人靠什麽賴以生存,有什麽工業,有什麽出產?老百姓,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是如何持家度日的?支撐他們心靈生活的精神食糧又是什麽?


 


巴林王國是海灣裏一顆璀璨的小明珠。這個島國地處沙漠之際,物產並不豐富。除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發現了原油之外,國民的生活曆來都是靠捕魚貿易為生。千百年來,維係他們生命之源來自何方呢?長期以來國泰民安*,在它的政治文化背景後麵,無疑是一種堅強的精神力量。


 


我是一個過路客,又是一個出生長大在非穆斯林社會裏的人。我以前對伊斯蘭和阿拉伯文化所知甚少。我無法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裏靠一己之力充分了解明白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日常生活背後宗教文化層麵上蘊藏的豐富的神秘因素,但這並不妨礙它對於我的好奇和吸引力。


 


據曆史記載和考古發現,最早居住在這個島國上的土著先民的生活印跡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三千年。五千多年前,巴林人就已經過著城邦式的生活,並形成它古老迥異的文化特色,這種特色並沒有因為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的到來而消失,相反,在接下來的千百年裏,腓尼基人給巴林社會帶來了更多更大的繁榮經濟燦爛文明


 


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傳教後,巴林成為第一個虔誠皈依伊斯蘭教的國家。一種新的信仰、文化、哲學、理念、民俗、生活方式在原有的社會基礎上發揚光大,欣欣向榮。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持續在這個小小的島國裏發展昌盛。即便在伊斯蘭傳入後的一千二百多年中,不斷有外強侵入占領,這個國家的伊斯蘭屬性也沒有動搖和改變過。


 


現在的巴林,人口不到八十萬,其中巴林人占62%,外籍僑民占38%。外來人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菲律賓和阿曼等國。無論是本族還是外族人,絕大多數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一日五次要做禮拜或其他宗教儀式有趣的是,在這個袖珍國家裏,少數人統治著大多數人,也即是說,以皇室為代表的伊斯蘭遜尼派少數統治著什葉派多數。


 


今天,我們隻要看看伊斯蘭教過去和現在的一些宏偉建築,你就能體會這種文化的源遠流長,根深蒂固。


 


若要敲響心靈上的古鍾聲,清真寺是體驗宗教的神秘性和神聖性的必遊所在。法蒂赫大清真寺(Al-Fateh Grand Mosque)是一個必到之地。它位於首都麥納麥的東南,是為紀念巴林的征服者阿哈麥德法蒂赫而修建的,於1987年由已故的哈利發本薩耳曼國王動工,曆時一年,於1988年竣工。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工藝講究。


 



 


它是目前為止巴林最大、最漂亮的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最大型的清真寺之一。同時可容納七千人做禱告。寺內包括宗教研究所、圖書館、宗教基金管理局和古蘭經之家。清真寺內外處處滲透出古代伊斯蘭建築風格,外牆上鑲嵌有古蘭經經文和伊斯蘭不同時期的圖案。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有逾千盞吊燈懸掛的清真寺殿堂中心部位,打造了一個巨型半球形的圓頂,完全用的是重達六十頓的玻璃纖維材料,使得自然光透進殿堂裏的每一角落,堪稱世界一絕。該寺向公眾遊人開放,是巴林主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你若在其中,看到你周圍滿是謙卑的信徒,或顫身站立,或雙膝跪地,或匍匐於地,均雙手胸前微張,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虔誠敬畏之心溢於言表,你思想過去,觀看當下,展望未來,親身感受這祈禱誦經的震撼時刻,必定會有一番千古未有的奇特感動。


 


與現代化的法蒂赫清真寺相比,哈米斯市場清真寺(Al-KhamisMosque)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排場上都要相形見絀了。且慢!


 


可當你知道了這座位於今天的麥納麥市郊的清真寺是建於公元692年,要比前者早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你大概一定會對它另眼相看了。據信,哈米斯清真寺是巴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最早建成的寺廟,它左右對稱的兩根完全相同的尖塔柱子,是典型的古代伊斯蘭紀念性標誌,當騎著戰馬的阿拉伯勇士在茫茫沙漠裏遠遠地望來,便一眼看見了這座正在向他招手的宗教建築。


 



 


有趣的是,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這座曆經修複保存完整的清真寺下發現了伊斯蘭教傳播前的古建築的殘垣斷壁及古墓。


 


雖然古老,雖然曾經朽壞,卻見證了一個新的曆史的開端。在藍天白雲之下,在棕櫚樹綠色的包裹中,依然閃爍出古代智慧的光輝。


 


記得曾經有一位了不起的人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要有一點精神。有崇高精神支撐的民族才是有前途、有希望的民族。每一個地方的發展,也是需要有精神去支撐和推動的。


 


我以為這下他再次說的非常之對。


 


 


*注:本文記載的是2011年之前的巴林社會。2011年發生的社會動蕩或多或少顛覆了原先的狀況。


 


 


2012年1月中旬記於加拿大


 

加跟帖:

當前帖子已經過期歸檔,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