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條說《遇到一個來自克拉瑪依的女孩,說》
原題目寫的是“克拉馬伊”——姚先生喜歡馬伊琍!
引:
“剛上小學時,課上全說新疆怎麽好和美,多民族,多麽美妙。”
我:
嗯,睜著眼睛說瞎話地說了很多年。我前一天聽到炸彈、看到血染車站,走兩個小時回到家,第二天上班,開會聽訓:新疆怎麽好和美,多民族,多麽美妙。
但是!我認識的那些,在平時生活中確實多民族多麽美妙,他唱我聽他跳我看,一起吃香喝辣,煩心的事隻是我加班他唱歌,然後他領的加班費跟我一樣多!反正犯事的壞蛋我沒見過(補注:指我認識的),但願這輩子也甭見。菠蘿菠蘿蜜!
引:
“高年級後,就常組織看很多維吾爾族的小孩參加聖戰,致少胳膊少腿。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要讓小孩看這些。”
我:
終於,領導說實話啦!給領導大大的讚!該不該給小孩子看少胳膊少腿呢?得看多小,小學生就算了,初中以上,都會逆反了,不小啦!你看美國孩子,早早就長大。
引:
“現在資訊發達,有點管不住了吧?”
我:
這句,不是新疆人聽著肯定會有歧義。我替她翻譯一下:身份為少數民族的人犯事,政府以前都替他們遮掩,能瞞就瞞,隻管哄騙漢族,以穩定漢族的人心,當然也穩定少數民族的人心。現在谘詢發達,再也瞞不了了,有點管不住漢族了吧?
我再補充一下:維族那邊呢,有人給提供經費、編造谘詢,也真難管。
引:
“辦各種學習小組,”
我:
是辦了各種學習小組,包括教培中心,進行文化補習(從小學數學補起)、法律普及(告知古蘭經不是法律)、技術培訓(修自行車、修拖拉機、用縫紉機)等。
引:
“漢人進入到維吾爾族人家,”
我:
是,雖然也有維族到漢人家。準確地說是以漢人為主的城裏人到以維族為主的鄉下人家,名稱上叫結親戚。吃住都在親戚家。絕對大口吃肉!爽嗎?沒菜。住,那個罪受的,比姚先生當知青大多了。但,我不能說!隻能看著姚先生受了那麽點罪就矯情。而且,漢人家一個娃,親戚家一堆娃,婚喪嫁娶醫療費!全國最低的工資啊......這個方法最早是由維族領導提出的,他們抱怨漢族不像以前那樣把他們當兄弟了,漢族領導就順勢采納,執行起來可以說是一劑猛藥,兩方都折騰得夠嗆,卻見效快:以前隔著一座山,之後心連著心、錢連著錢。
引:
“把所有維語的東西拿走。”
我:
時代背景,背景!這事發生在2016年,疆獨教材事發的時候。新版教材發了以後就沒有了,或者說就不常見了。按當時的情況,不收走?你到底是聖母還是沒交智商稅?!
引:
“很多地方,尤其是北疆,沒有維語課了。”
我:
沒維族、隻有幾個維族的地方,開維語課作甚?據我所知,烏魯木齊原先是維語學校的仍有維語課。這次去南疆,除漢人集中的幾個兵團地區以外,學校都有維語課。應該說是:沒有100%維語的了,都要學國語,向美國看齊。
引:
“不能讓他們說,他們會鬧事”。
我:
才從烏魯木齊、南疆實地考察回來,到處都能聽到維語。
引:
“我們新疆人的身份證上有維語。我去參加旅遊團,導遊專門說,有新疆人,大家說話要注意。”
我:
這句也容易有歧義,我也翻譯一下:新疆人的身份證是雙語的(誰說不讓說維語了?)。她參加旅遊團,導遊專門說:有新疆人,大家說話要注意: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要說,比如不清真的豬字不要掛在嘴邊,新疆暴亂的事也別沒事找事招惹是非。這後半句嗎,也可能人並沒這個意思,是我小人之心了,因為我發覺有人並不知道新疆發生過什麽。
引:
“我媽在超市買東西,看一維族人忘了帶身份證,買不成菜刀。就要幫。被熟人攔住了。”
我:
咱媽是好人,一定有好報!看來她有維族朋友。如果知根知底,能幫就幫,但如果不認識,那就要靠慧眼了,小心為妙。不是因為是維族,就算是漢族,如果不認識也別瞎幫,回去拿一趟不就完了,多大事。而且這政策是給所有人定的,不是隻給維族。
引:
“沒有新疆人想回新疆的。”“有錢的,都在外地買房。”
我:
事實。我在2018年之前就一直想:等將來父母都不在了,我就再也不往新疆跑,能忘就忘了吧。
有很長一段時間新疆人不能隨便往內地遷戶口,前些年起,川陝大開發需要人,戶口鬆動,的確大批人往外跑,2017年一年就跑了十分之一,之後稍微少點。2022年的數據:全部漢人占總人口的40%多,但幼兒園、小學生的漢人比例,隻!20%多!可以想見,在未來十年小朋友比例還會再降,因為家長還年輕,能跑。等剩下10%的小朋友長大了、老一代都歸西了,那個地方還保得住嗎?因此我從去年聽到這個數字起又開始寫。真不想寫呀,多累......可是上邊怎麽就不明白新疆的問題該怎麽解決!拜托誰有上層關係的,請把我的網站 https://west-and-east.com/ 轉給他看,特別是 《新疆之痛》(包括前言),國內能看。我在這裏叩謝!我這是以文上訪,家裏人都不同意我寫。
引:
“漢人很少和維人結婚,生活習慣太不一樣了。”
我:
是少。他們隻吃肉,十天吃下來,你饞菜不?而且,如果對方是穆斯林,你也就是了,娃也是了,願意不?
引:
“我一個表哥,混血兒,在內地工作,長得帥。他老板打電話給舅媽說:他在這兒亂搞男女關係。”
我:
這跟什麽族沒關係吧,花心帥哥嘛。
引:
“新疆風景很美。”
我:
當然!但更荒涼,需要從東邊移過去一個億,去種樹!
引:
“維人文化水平很低。”
我:
這要看怎麽比。跟文化高的漢人比,文化低的維人水平低,但文化高的維人比文化低的漢人水平高。從比例上講,維族的文化水平是比漢族低,他們更喜歡唱歌跳舞,而且,起碼有二十年的時間,尤其是在南疆,大批維族男孩子隻在清真寺的學經班學經,沒!有!上!過!學!
引:
“小時候,動不動就看到維人圍成圈跳舞。現在我們那兒不給了。怕聚眾鬧事。”
我:
克拉瑪依不給了?我不知道。烏魯木齊還跳著呢,南疆更跳著。
引:
“我不回去。想留下來。”
我:
不想回就不回,你過得好新疆會為你高興。但別忘了,不管在哪都是新疆子弟。
我呼籲國家給新疆加工資補貼,讓新疆人的收入回到毛澤東時代的全國第二,那時大批人往新疆跑。我跟著父母回老家,親戚說我們是窮山僻壤裏的土豪。
引:
印象:一提新疆,她就不開心。
我:
我也是,直到在胡楊林裏醒悟。現在新疆治安不是問題了,但還有別的問題,上麵所說的漢人比例迅速下降就是個極大的隱患。經濟被製裁目前是個重錘,我希望、也相信新疆能挺住。
煩請代問小老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