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古文言簡意賅

來源: 2023-05-30 23:05:27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看到別一論壇有文“為什麽文章難度在周與春秋之間急劇下降?”,恰好我也想過類似問題,隻不過是更為一般的表述,為什麽古文那麽言簡意賅?今人讀來覺得那麽聱牙詰屈,似乎越古代的文字越如此。我們往往以為,越白話的越普通,越言簡意賅的越高級。為何古人文字表達那麽高級,今人文字表達水平反而更低呢?其實這是個誤解,應該反過來說,就發展程度而言,高級的還是今人的語言,古時的言簡意賅是語言文字的初級階段。

首先,這與人的語言能力發展有關。古時人的語言簡單,交流是從單個音節開始,到單個字,到詞,到詞組,到句子,到成文。內涵也是這麽發展的,由簡單到豐富,到複雜。特別是在文字方麵,表達形式滯後於內涵。古文字特征就是言簡意賅,說好聽的是高度提煉,說不好聽的是拙於表達。

從書法來看,甲骨文是線條,最簡單。金文肥筆厚重,大篆小篆擺脫象形拘束逐步規範。隸楷行草越來越走向平民化大眾化個人化。用文字表達的人多了,詞語也更豐富了,文章自然就百花齊放了。

從文體來看,古時的文字主要用來祭祀、紀事,然後有了律典、哲思,再然後是詩詞歌賦、散文白話等等。就詩來說,最早的詩經也是四字一句,然後是五言七言等等,到現在當代詩那字數就完全不受限製了。

第二,這是由物質條件造成的。越古的時候書寫條件越困難,人們隻能用最精煉簡潔的文字來體現,節省書寫材料。而後代則因為物質逐漸豐富,書寫材料越來越多,由甲骨到金文,金文到石刻竹簡,到縑帛紙張。書寫工具和材料充足方便了,還隨著印刷術的發明,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書寫和傳播,擺脫了極少數精英控製書寫的局麵。人多嘴雜,手多書廣,當然是越來越平民化口語化了。而平民化了的文字表達的內涵更豐富、更嚴謹、更五彩繽紛。當然,有時也會更羅裏吧嗦、冗長繁瑣,廢話連篇。